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莲枝 《前沿》2012,(20):131-132
《莫一大王》和《贝奥武甫》是壮语民族和英语民族各自的英雄史诗,由于受壮、英两个民族各自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壮、英语民族所塑造的英雄形象的异同特征反映了两个民族都崇拜英雄,但也映射了壮语民族崇尚集体主义、英语民族张扬个人主义的思维倾向.  相似文献   

2.
许海峰的传奇故事让我们决心创作拍摄这部《许海峰的枪》,用电影去描写一个青年的成长,一个英雄的传奇,一个民族的梦想。  相似文献   

3.
天地英雄     
<正> 2003年是“英雄之年”。从电影《英雄》、《天地英雄》,《永乐英雄》到“财富英雄”;从“航天英雄”到“美丽英雄”。“英雄”是2003年的高频字。仅从电影业看,千篇一律的爱情片被叱咤风云、傲视群雄的英雄们打得落花流  相似文献   

4.
<正>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他们用鲜血染红了旗帜,用生命点亮了黎明,用牺牲壮志换来了日月新天。“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以国之名悼逝者,以法之名护英烈。2018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宣示国家和人民尊崇、铭记英雄烈士,捍卫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鲜明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5.
2003年第11期《探索与争鸣》发表了叶文宪教授《论英雄、枭雄、成功英雄、失败英雄、民族英雄和国家英雄》一文,作者从历史观的角度对张艺谋的《英雄》所表现出的大一统观念阐发了独特见解。然而,叶文批评的仅仅是解析其宣传封建主义意识的一个方面。笔者认为,无论从商业效益的角度,还是从摄影艺术或审美的角度,《英雄》都是一部获得极大成功的影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张艺谋及其《英雄》代表了中国部分电影在艺术上、商业上的追求方向,即通过前卫编剧的创新突破,借助大牌明星的轰动效应,充分利用大众文化心理,从一个崭新的视角解读东方文化…  相似文献   

6.
<正>任何一个民族,在任何时代,都应该关爱和培养自己的英雄。面临着如今的英雄缺失之境,有识之士必然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没有自己的英雄,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英雄教育需要从孩子时代开始,加强青少年的民族英雄观教育,应是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重点抓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趣说三国     
【英雄气长,儿女情短】明末雄飞馆主人曾将《三国志演义》《水浒传》合刻,总名为《英雄谱》。这两部名著确实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英雄气长,儿女情短"。《三国志演义》的"英雄气长,儿女情短",明显地表现在对貂蝉和江东二乔的处理上。貂蝉是《三国志演义》中的第一号美女。  相似文献   

8.
最近,拜读了《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11期上发表的《论英雄、枭雄、成功英雄、失败英雄、民族英雄和国家英雄》一文。在该文中,叶教授从强调民族与国家的分离性入手,通过对以史可法为代表的扬州城军民抵抗清军事件的重新评价,对民族、国家、个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将民族、国家、个人之间的联系割断,在多元因素作用的世界中仅仅用个人生命价值的一元标准进行解释。彻底否定了以史可法为代表的抗清行为,对为此而牺牲的生命之价值表现出非认同性。笔者不赞成这一观点,认为应该从国家———民族———个人———文化4个因素入手,再一次肯…  相似文献   

9.
少年英烈颂     
自古英雄出少年! 中华民族历来是个崇尚英雄的民族,翻开英名册,最让人难忘的是那些少年英烈。今年3月1日至4月10日的《20世纪中国少年英烈事迹展》给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增添了新的亮点,吸引了许多青少年学生前去参观学习,使他们受到了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有的学生在留言本上写道:少年强,国家强。有的学生表示:一个人不  相似文献   

10.
要建立我国自己的美学体系,如果不注意研究我国民族民间文学,特别是少数民族中流传下来的史诗性的作品,那必将是个很大的缺陷。我国民族众多,北方民族流传许多著名的英雄史诗;南方民族,大都流传着创世史诗,有的已陆续整理出版。如云南彝族的《梅葛》、《阿细的先基》,纳西族、白族的《创世纪》和拉祜族的《牡帕密帕》,贵州的《苗族古歌》,广西瑶族的《密洛陀》……等等。这些史诗,短的数百行,长的数千行。它们以特有的内容和形式,展现  相似文献   

11.
张乐民 《理论月刊》2006,3(10):106-108
《荷马史诗》中追求卓越和荣誉,肯定自我和个性以及勇于承担责任等英雄伦理精神教化了整个希腊民族,这种英雄伦理精神对于现代社会依然有着很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母体民族发展到相当阶段的产物,史诗无疑是最能反映该民族其时社会风貌、价值取向以及文化特征的。在中国少数民族史诗和《荷马史诗》中,塑造了一大批女性形象,其中又以与英雄关系最为密切的英雄配偶最为生动。这些人物在文本中除了起到丰富情节的作用之外,还隐晦地将其民族集体无意识心理进行了外现。借助于英雄时代因争夺女性而起的战争,对这些事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还原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民族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13.
邱娥国、余邦金、钟田力、施华山、倪宝蓉……这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构成了江西公安50年的英雄画卷。他们的名字是忠诚铸就的金色盾牌,是矗立时代最前沿的永恒丰碑。50华诞,普天同庆,人民欢笑,英雄灿烂。大典之日,千年转换,英雄们发出共同心声:祖国您好!祖国万岁! 本刊特别策划,本刊隆重推出《英雄们喜庆50华诞》。  相似文献   

14.
正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惩治亵渎英烈的行为、明确保护英烈的责任主体、强化英烈事迹和精神宣传教育……保护英雄烈士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必将推动形成捍卫英烈、学习英烈的良好社会氛围,让英烈精神融入国家血脉和民族灵魂。振奋人心:构建保护英烈的全方位体系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张远波 《理论月刊》2007,(6):126-129
与“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相比,以石钟山的“父亲系列”和《亮剑》、《历史的天空》等为代表的新革命历史小说,把表现革命英雄人物的领域从战场拓展到了人物生活的各个层面。“英雄岂止在战场”的英雄书写方式,是新革命历史小说对“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全面超越和全新突破,它带来了英雄形象、英雄观念、英雄内涵等一系列根本变化。在这些优秀作品的启示和带动之下,革命历史小说必将出现一个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化产品的翻译工作是民族文化走出去的第一步,对民族文化准确到位的翻译有利于其准确表达民族文化的内涵,是发扬和传播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羌族英雄史诗《泽基格布》为例,探讨民族文化在英文翻译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力求对促进民族文化翻译工作有一点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7.
正提起"狼牙山五壮士",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被他们的英雄事迹所感动。他们是抗击日军侵略的英雄,他们是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他们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抗压迫反抗侵略的民族之魂。然而近些年来,有些人打着所谓"言论自由"的旗号居心叵测地质疑起这些民族英雄的事迹。2016年6月27日,据《新华社》报道,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狼牙山五壮士"中  相似文献   

18.
何其二 《桂海论丛》2011,27(2):46-48
英雄是理想人格的象征与代表,是人类精神的向往。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英雄崇拜是人们对英雄强烈情感的外部表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精神动力。它是激发人们学习英雄动机的心理基础和内化英雄精神、完成人格重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贵州民族研究》一九八三年第二期发表了吕文秀同志的《发展民族文化教育应予重视的一个问题》一文(以下简称《吕文》),对如何发展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问题提出了大胆的探索,并要求身处边远民族地区的各族干部都来关注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读后,深感一个汉族教师对民族教育的发展如此关心,实为钦佩。但是,我认为《吕文》的基本观点和论证方法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对此,本文想发表一点浅见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0.
一个偶然的机缘,我结识了陈靖,有幸阅读了他的《诗言史》。这是一部以诗歌形式反映历史内容的文学作品。它虽然不能同古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比,但它也是一种“史诗”,是另一种英雄史诗,是产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讴歌红军、讴歌长征的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