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有时候想想,其实监狱也是一所大学。杨利军由于家境贫困只上过三年小学,这以后便混迹社会,在焦作市区里闯荡江湖了。于是,他从1981年15岁开始,由于抢劫、流氓等等罪名被判刑,就开始住监狱。从1981年到1997年这16年间,他竟然能三进宫,一共在监狱里住了14年。和一般的焦作年轻人不同的是,他是在焦作的监狱里长大成人的。到了他而立之年时,他已经伟岸到1.90米,长得人高马大身强力壮一表人才,看上去因极了。有意思的是,他在监狱里住了14年竟然没有改造好,反而成长为犯罪高手了。从这个角度去看,杨利…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郑州人的方言里,管住监狱叫“喝稀饭”。谁被撺进号里去了,人们就说他“喝了”。那一年我就喝了,而且这个喝稀饭的地方现在想起来仍然令人难以置信,是在大洋那头的一个叫做澳大利亚的国家。那一时期整个国内都流行着一种叫做“洋插队”的传染病,几乎是个人都捋胳膊挽袖儿地要往外走,有的人为了能出去甚至不惜嫁个老洋人,就好像外国有的是钱包可以随便检一样。而我也因为自小就被称做有志青年,不管干什么都不甘人后,恰巧又有个哥们儿是倒腾澳大利亚签证的,而且跟我说如果我要可以给我批发价,我便也一时被鬼迷住了心窍,仿佛…  相似文献   

3.
黎晓袅可是一个富于闹剧性的新闻人物,他作为被医院误诊为“性病”的受害者,出现在地方报纸的特稿文章中。时隔不到一年,这个备受世人同情及舆论支持的人被公安机关以涉嫌敲诈勒索罪移送起诉,历经两级法院审判最终定罪。2003年元旦,商海中经济收益颇丰的他感慨:“要不是积极认罪,那么现在我还在监狱服刑呢。”庸医诈了黑心钱黎晓袅复员之后被组织上分配到县工商银行工作。1993年,感到银行职员收入太低的黎晓袅决定停薪留职下海经商。妻子反对他丢掉银行的工作去当商人,就带着儿子住到了娘家。黎晓袅卖了房子,凑足了本钱,投奔在大连市的朋友,…  相似文献   

4.
王晓刚的真名叫齐艳亮。今年30岁的齐艳亮出生于辽西阜新一个偏僻穷困的农村家庭.从小就被父母宠坏.整日好逸恶劳。14岁那年,他一个人离开阜新来到大连,先后在游戏厅、酒店.歌厅打工。在这期间,他结识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白天赌钱.夜幕降临后.便和同伙在市区偏僻的街道上抢劫妇女首饰.后来他干脆结伙入室盗窃。1995年5月.齐艳亮参与入室抢劫杀人落入法网。狡猾的他一直报的是假名“王晓刚”。1996年11月9日.他以”王晓刚”之名被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随后,他被投入原沈阳第四监狱服刑。  相似文献   

5.
杨子 《公民导刊》2014,(4):46-47
正仇某在监狱服刑期间因突发心脏病不幸死亡。因仇某服刑的一年多时间里,从未有亲人来看望他,所以监狱特意派人到仇某居住地寻找其生前亲属,但村委会出具了"仇某父母早年双亡,无亲人"的证明材料,监狱据此证明材料将仇某遗体火化。半年过后,仇某的妹妹得知情况,将村委会告上法庭。村委会应否承担赔偿责任?【案情回放】2011年秋,54岁的仇某因一房二卖,被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2012年11月初的一个夜晚,患有心脏病的仇某突然病发,尽管狱医全力抢救,他却因病情重身亡。考虑到在仇某服刑的一年多时间里,从未有亲人来看望他,在处理仇某后事之前,为慎重,监狱特意派狱警前往仇某居住地辽西高台子村村委会寻找其生前亲属。仇某大约于2000年前后带着父母  相似文献   

6.
李玮 《人权》2003,(1):37-39
一名风华正茂的青年教师,因为恋爱失意而杀死恋人,从而被判处死缓,在监狱里,他立功3次,记功20多次,6次被减刑,创造了新中国犯人改造史上的奇迹。重获自由后,他再执教鞭,成绩斐然。请看——  相似文献   

7.
27年前,18岁的牛玉强因为和朋友一起抢了路人一顶帽子,被法院以流氓罪判处死缓。20年前,他被保外就医,而6年前,由于所谓超时未归,监狱警察将其带走,重新投入监狱,并且刑期被顺延。他将以流氓罪在监狱里继续服刑至2020年。然而,在1997年修正《刑法》后,"流氓罪"已被取消。牛玉强是否还应当为一个不存在的法条服刑,引起众多法律人士争议。  相似文献   

8.
他叫阿成,今年50多岁,是苏北沿海一个地地道道的渔民,直到被美国警察抓住那年,他怎么也没想到这辈子会在外国监狱里坐了近三年牢。  相似文献   

9.
硬汉史玉璋     
1992年的秋天,内蒙古锡林浩特监狱来了一位新领导,他叫史玉璋。他清瘦稍长的脸上看起来有些虚弱,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却闪烁着对事业追求的光芒,使人感到他身上有一股让人敬畏的朝气,他是一个外柔内刚的人。在上任的那天,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只是说:“我想把监狱工作搞好,如果搞不好,我也就不当这个监狱长了。” 当时的锡林浩特监狱虽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但以往由于地处经济落后地区,加之文革期间的摧残和撤销,复建后的锡林浩特监狱到90年代初期已是举步维艰,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监管改造条件十分简陋陈旧,人员拥挤,面临着再度被撤销的命运。 走马上任的史玉璋,为了使监狱尽快摆  相似文献   

10.
一   1986年金秋时节, 35岁的侯东民从部队转业回到了老家,被分配到内黄监狱任副教导员,妻子唐彩芬也同时被安排到同一所监狱干起了后勤。刚刚脱下军装,侯东民仍是一副军人做派。他办事认真负责,为人诚实,待人热心,又有着很强的原则性,虽在老家的地盘上工作,且不断有亲友找上门来,他却从未利用工作之便为人开过后门。正因为如此,侯东民很快又有了进步,先由副科而正科,再由正科而副处, 1993年夏天,他又被提升为正处级,调任驻马店监狱政委。 1995年春季,侯东民调到了周口监狱,继续担任政委职务。 1997年,他当上了监狱长…  相似文献   

11.
一 1994年3月12日上午,江西第二监狱。 随着身后阴森森的大铁门“轰”的一声关闭,宣告了刘钢重返自由的阳光之下。强烈的阳光刺激得他睁不开双眼,他用右手遮挡着阳光,眯缝着双眼,抬起头望着高而远的苍穹。自由与不自由仅仅一步之遥,罪与非罪仅仅一线之隔。数小时之前,他还在车间里接受改造,数小时之后,他便和大墙外的人一样了。 来送行的几位狱中干警和刚刚宣判了他无罪的两位法官默默地望  相似文献   

12.
点一盏心灯     
去年冬日的一个下午,我收到邻市的一封来信。当我一口气看完这封字迹略显稚嫩却充满了真情的信时,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是一名在监狱服刑的19岁男孩子的来信。当同龄人正在无忧无虑地读书时,他却要在森严的监狱里度过人生最灿烂的年华。我出生在他所在的那个城市...  相似文献   

13.
律师同志: 我的丈夫因犯放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我到监狱会见他时,他说司法机关认定的部分事实不准,要我请律师为他申诉。请问,他被剥夺了政治权利,还有申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要看到:在种种权力中,组织权力是最大的权力;这个"提拔官员"的权力太大了,也就太危险了,"卖官"现象不断滋生就是一个明证。"宁在山头望监狱,不在监狱望山头。"这是土匪座山雕的"人生信条",现实中的座山雕恰恰是进了监狱、且病死在监狱;如果在今天,这话被演绎成"宁在官场望监狱,不在监狱望官场",那是怎样一个情景?  相似文献   

15.
人文关怀转化快 “在我的意识里,拘留所是一个关人的监狱,在里面吃不饱,睡不好,一天到晚被关在一间看不见阳光的小屋里,经常受到同屋被拘留人员的欺负,一点自由都没有,这对于因为一点小  相似文献   

16.
意外收获     
某日入夜 ,到滨城视察工作的中央主要领导人要外出观赏夜景。大连市公安局调集警力对首长将要经过的路线进行治安检巡。一时间 ,街面上警察骤然增多。地处大连市最繁华路段的人民路派出所 ,只留下了周炎等两名民警值班 ,余者全部参与这项行动。午夜时分 ,派出所大门突然被人重重敲击个不停 ,把周炎吓了一大跳。他纳闷不已 :派出所的门昼夜从不落锁 ,进就进呗 ,干嘛老敲个不停。周炎高喊了数声请进 ,可来人还是一个劲儿地照旧敲 ,就是不肯进。无奈 ,周炎推开大门探出头来 ,只见门外站着一个发型讲究、西装革履的中年人。此人见到警察 ,马上双…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1月下旬.笔者随同公安民警到河北省邢台市某监狱调查案情.忽然一个熟悉的面孔映人眼帘,经仔细辨认,终于认出该犯人正是河北省永年县“7&#183;1”绑架、抢劫案的主犯王某。他刚过而立之年,却只能身穿囚衣,将在这里度过漫长的监狱生涯。他说,他的四个同伙都于今年8月分别被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18年、16年、15年、16年有期徒刑,年龄最小的才21岁。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0月24日,一名衣冠楚楚的中年男子走进了河南省第二监狱教育科.向监狱的教育科长郭克建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请求:希望监狱给他推荐几名悔罪服法、技术熟练的服刑人员,他的企业将同他们签订帮教和刑释就业用工协议。他是谁?为什么要到监狱里要人呢?  相似文献   

19.
2001年6月17日,在开封市公安局顺河分局刑警大队重犯留置室里,笔者见到了因强奸罪被判刑10年、正在服刑的孙继明。这个20多天前被刑警从豫北监狱押回开封的犯人,连日来在刑警们锲而不舍的穷追猛打之下,已被彻底榨干了油水——总共交代出服刑前未被警方掌握的13起强奸案和1起强奸杀人案。这头蛰伏在监狱里几乎漏网的冷血人狼,终于被警方送上了一条不归路。一2000年3月23日早上7时,开封市郊区东郊乡边村一位李姓农民散步时,突然发现护城堤上趴着一个人,走近一看,吓得他魂飞魄散,只见住在护城堤上的拾破烂老太…  相似文献   

20.
东汉时有个戴就,字景成,会稽郡的上虞人,在郡里当管仓库的小官。扬州刺史欧阳参向皇帝状告会稽郡太守成公浮有贪污的罪行,同时派遣他的下属薛安到仓库去查账,把戴就收审押在钱塘县的监狱里,进行残酷的刑讯逼供,以取得成公浮的伪证好治他的罪。戴就面对酷刑,慷慨陈词,面不改色。有一次,薛安等人在监狱里对戴就用酷刑,把犁铧和铁斧烧红,放在戴就的两腋下,戴就毫不惧怕,还大声说:"把犁斧烧得再红些,不要让它冷却了。"每行一次酷刑,戴就就不能吃饭,但因烙刑被烫下来的肉,他就拾起吞下。又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