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历史,说到底都是文化的历史;文化做为综合国力、地区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内涵,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使命,为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的文化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正如《决定》所说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相似文献   

3.
姜淼 《奋斗》2013,(4):15-16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报告还强调,应该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建设民族  相似文献   

4.
魏杰 《学习月刊》2014,(11):43-4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处于跨越发展、赶超进位历史节点的五峰,必须抢抓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着力挖掘土家文化资源,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促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通过文化软实力提升五峰生态旅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一、五峰土家文化的独特魅力1、"古文化"遗存底蕴厚重。五峰的人类居住活动历史悠久,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民族民俗文物、历史文物及革命文物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5.
正一、提升文化自觉的培育力松桃地处湘黔渝边区结合部,是黔东北地区至今唯一保持苗族传统文化突出而富有特色的自治县,以苗族为主的22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70万人的48%。对松桃文化的自觉,必须追溯文化根脉,历史上,松桃"地接川楚、位遏三湘",处于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夜郎文化的缓冲带,同时受中原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影响,使这里保存很多古老的原生态文化习俗和富有神秘色彩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尤其是苗族文化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积淀。实现新时期文化的高度自觉,关键在于加大培育力,核心是在中华民族主体文化的大背景下,提升对民族文化地位作用的认知水平和民族文化的认  相似文献   

6.
《党建》2008年第11期刊发了刘云山同志在2008年9月27日同第三期四个一批人才建设研修班学员座谈时的讲话摘要,他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时代的要求。文章指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点是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8.
1月6日,由省委宣传部、当代贵州杂志社、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推进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文化企业负责人、基金公司负责人、中央国家机关司局长围绕打造贵州文化品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推进文化产业等方面的问题,作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精彩发言,限于版面,这里只能选辑部分观点予以发表(按发言顺序)。  相似文献   

9.
一个民族的觉醒,最根本的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上的繁荣。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历史和经验昭示我们,中国的强盛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的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推进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0.
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要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在全社会树立文化主体意识: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2,(7):1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越来越多地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被提升到事关发展全局、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盘点中央高层近年来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讲话,从中我们或许能触摸到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脉络和重点。  相似文献   

12.
孙春兰 《党建》2011,(11):29-30,4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六中全会“四个更加”、“四个越来越”、“三个关系”的精辟论述,深刻阐发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就福建而言,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全面实施国务院批复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和发展进程中,我感觉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高等学校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4.
刘劲松 《共产党人》2012,(24):37-3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企业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国家电网公司必须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回顾国家电网公司的科学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软实力建设与企业科学发展互为条件、相融共进的闪光印迹。  相似文献   

15.
《党建》2011,(10):1-1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不仅涵养着国家的软实力,也成为经济发展的硬支撑。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只有以发展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冲破观念的禁锢,打破体制的障碍,完善政策的支撑,才能不断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7.
1月6日,由省委宣传部、当代贵州杂志社、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推进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文化企业负责人、基金公司负责人、中央国家机关司局长围绕打造贵州文化品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推进文化产业等方面的问题,作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精彩发言,限于版面,这里只能选辑部分观点予以发表(按发言顺序)。  相似文献   

18.
喻丹  孟丰林 《当代贵州》2012,(23):10-11
将遵义建设成为文化强市记者:十七届六中全会部署了文化兴国的战略,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了推动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遵义在推动全市文化发展与繁荣方面的目标是什么?廖少华:当前,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凸显,不管是从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还是从推动贵州科学发展和实现历史性跨越来认识,我们都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实现文化的跨越发展。具体来说,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遵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公民素质明显提高;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延续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繁荣的动力与活力的源泉。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元民族文化的地区,是世界上唯一一处古代四大文明的交汇地。新疆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的特点。现阶段,必须整合新疆各民族文化资源,以促进新疆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20.
尹辉 《当代贵州》2013,(14):10-11
黔南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程度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做好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对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壮大旅游产业等意义重大。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文化是旅游之魂,文化的内涵决定着旅游的品味;旅游是文化之体,旅游是承载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文化与旅游融合,必定会迸发出新的活力。黔南州如何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本刊专访了黔南州委副书记、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