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伊拉克战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是区域性的,而是全球范围的,其中,对美国的经济影响最大。 美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复苏阶段,从去年看,其经济的回升没有力量,也不稳定。其中重要因素就是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的计划为经济复苏蒙上了浓重的阴影,削弱了恢复经济的信心。如果这场战争时间不长,对美国经济影响不会很大;一旦战争拖长,美经济复苏会  相似文献   

2.
王敏 《理论参考》2010,(4):25-26
一、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日趋明朗,两岸经济发展步伐将不断加快,经济交流与合作将保持热络的态势 自2009年下半年,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经济相继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开始触底回升,全球经济逐渐走上复苏的轨道。2010年,全球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回升的态势,复苏前景日趋明朗。  相似文献   

3.
高贸 《瞭望》2004,(38)
尽管2004年世界经济可能加速增长,但世界经济前景仍具有诸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恢复的主要推动因素是美国经济的回升和东亚、南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作为亚洲  相似文献   

4.
李雨时 《求知》2004,(3):19-21
2003年,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复杂多变。前二季度,受美伊战争和“非典”疫情的不利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较为缓慢。从三季度起,在美国经济复苏强势的带动下,发达国家经济普遍回升,世界市场需求明显回暖。我国经济的各个层面、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虽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非典”疫情的负面冲击,但在投资和进出口等因素带动下,依然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良好态势。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预期。  相似文献   

5.
唐鑫 《瞭望》2001,(38)
从近期看,“9.11”美国遇袭事件将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美国今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已降至0.2%,为8年来的最低点,其中占美国经济2/3的消费开支对维持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件发生后,消费者的信心将受到很大打击,从而影响到消费开支并迟滞经济恢复的速度。美国股市已经暂停交易,即使很快复盘,由于纽约股市今年以来大幅下跌,道-琼斯指数已下跌11%,纳斯达克指数已下跌30%,加上投资者对美国采取军事报复行动的不确定预期,美国股市在短期内还会下跌。事发当天,美元交易急剧萎缩,东京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微乎其微,美元兑日圆、欧元和亚洲一些货币的汇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目前抛售美元的压力仍然存在,还看不到美元汇率回升的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前景严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目前正面临着亚洲 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挑 战。世界经济的三大火车头美、日、西欧同时出现故障,增加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难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4月底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由于美国和西欧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以及日本经济处于停滞状态,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从去年的4.8%下降到3.2%。当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采取了刺激经济的措施,加上原油价格趋于下跌等有利因素,这次世界经济增长放慢将是相对温和而短暂的。但2001年已经过半,目前看来,这一预测可能偏于乐观。  相似文献   

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份报告中预测,今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将继续放慢. 这份题为《世界经济展望》的报告说,世界经济在1989年增长3.3%之后,去年的增长率降为2.1%,预计今年的增长速度将进一步降至1.25%. 报告把世界经济增长放慢归因于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经济陷入衰退,苏联和东欧国家生产下降以及海湾危机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报告认为,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于明年回升.由于一些西方国家经济的复苏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情况的改  相似文献   

8.
美国经济能否持续回升,不仅关系到1992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前景,而且将对世界经济走势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颇为引人关注。 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增长0.4%。美国官方认为,始于1990年7月的美国经济衰退已经结束。但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警告说,复苏的势头可能是微弱的。大多数经济学家预测,在今后一年内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约为2.2%,大大低于战后历次经济衰退后年均6%的增长水平。还有一些经济学家预计,正在复苏的美国经济  相似文献   

9.
美情报机构寻找战争借口的做法,酷似伊拉克战前情形的再现美国和伊朗围绕伊拉克乱局和伊朗核问题的唇枪舌剑愈演愈烈,双方的备战工作也在加紧进行。美国是否会在短期内对伊朗动武,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海湾地区再次战云密布,美伊之战似乎又逼近了一步。  相似文献   

10.
虽然多次降低利率,美国经济仍然疲弱;在经历了“失落的10年”后,日本经济又出现负增长;原想取代美国而起“火车头”作用的欧洲经济正在放慢,特别是德国经济增速已明显趋缓。美欧日经济减速正在向全世界扩散,“从而形成了十年来首次出现同步下滑的局面”。美欧日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GDP的近80%,由于“世界经济的核心存在着严重的弱点”,世界经济正处在陷入衰退还是恢复增长的“十字路口”。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降到2.5%。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认为,世界经济正  相似文献   

11.
陈东琪 《求知》2013,(7):61-61
在当前全球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美国经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呢?我认为应该是:经济回升看中国,经济稳定看美国。若干年前,美国人搞了两次拯救计划,也就是所谓的反危机计划,首先是布什、鲍尔森当时搞了7000多亿美元,后来奥巴马又搞了7000多亿美元,美国最重要的是要融资,它不像中国有60多万亿元的国民储蓄。所以,要扭转全球范围内经济下滑的趋  相似文献   

12.
2004年的世界经济在增长进程中显现出多层面的重要特点,其中最应予以关注的是: 1.增长势头更趋强劲。受美国网络泡沫破灭的直接影响,全球经济于2001年陷入衰退之中,2001年全球实际GDP增长率只有2.4%,比2000年下降了2.3个百分点。在美国经济回升的带动下,2002年全  相似文献   

13.
西方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史敏1994年西方经济形势将逐步好转。美国经济将进入较为正常的回升时期,全年增长率可望达到3.1%。欧洲经济也将出现转机,以德国来说,东部经济将进一步恢复,西部经济也将出现增长,全德经济将由上年的负增长(-1.5%)转为增长1%。...  相似文献   

14.
美国经济依然强劲,但最终能否摆脱资本主义经济荣枯循环的规律实难逆料低价欧元并不意味着弱势欧盟,欧元回升是肯定趋势亚洲经济已步入恢复和发展交叉阶段,但潜藏着变故和暗流 分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我 们可以发现,经过两年金融 危机冲击和景气低迷不振的风风雨雨,世界经济又重露曙光,喜讯频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值从3,5%调升到4.2%。但是,三大重要走向变化的脉动仍是令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美国经济的走向 截至今年6月,美国已持续111个月的经济繁荣。美联储虽然从去年6月以来,多次…  相似文献   

15.
美伊战争打响之初,恐慌心理的提前泄放,使市场信心恢复,股市反弹,美元微扬,金价下跌,油价回落,乐观预期明显占上风。然而,战争的僵持势必加大世界经济复苏难度,近期市场将随战局起伏而波动,震荡恐难避免,一旦局势明朗,下半年世界经济形势将会好转。  相似文献   

16.
德黑兰专电 美国总统里根最近公开承认美国早在十八个月前就与伊朗进行秘密外交接触之后,遭到伊朗当局的矢口否认。虽经里根苦心经营,断交已经六年的美伊关系未获转机。 里根的秘密外交在于争取被亲伊朗的黎巴嫩组织扣押的美国人质获释,而其基本的目的则在于改善美伊关系。在伊朗看美国的用心,是很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17.
时下,全球经济前景预期呈 现趋于乐观走势,主要表 现为10国集团预期全球经济2002年出现复苏迹象,而较为重要的依托是美欧两大经济体。预计美国经济2002年第一季度进入微弱增长,欧元区则可能实现2%~2.5%的增长。 美国经济于2001年3月进入衰退。但值得思考的是美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2,(Z1)
日本经济最新一次回升始于1999年,终于2001年。陷日本经济于新一轮衰退的元凶,江瑞平和张舒英分别从六个方面加以了分析: 第一个原因是企业经营状况在恶化。从1999开始的日本经济回升过程中有一个特点,即“企业先行,家计滞后”,也就是说和企业相关的一些经济指标如企业的盈利水平、设备投资等都非常好,成为带动景气回升的支柱。但和家庭相关的一些指标比如家庭收入、家庭消费支出都很差,而成为景气回升的一个累  相似文献   

19.
美对华经济施压为的是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阻遏中国经济的崛起速度今年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行将结束,过渡期所享有的优惠条款也将自行消失,美将视中国为“成熟的贸易伙伴”。同时,今年是美国中期选举年,11月美国国会将进行中期选举。国际媒体普遍认为,在国会的压力下,布什政府将会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的经济压力。美对华经济施压走向将关系到中美两国经济和政治关系的未来演变,也关系到我国周边国家、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和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第一,没有找出第一轮金融危机的原因。美国房地产泡沫真的是由房利美、房地美、《社区再投资法》,甚至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所主导的自由主义经济造成的吗?房地产泡沫不是美国所独有,西班牙、爱尔兰、英国、澳大利亚都有。但很多人就是愿意相信这种说法,其目的就是掩盖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