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昭奎 《求知》2010,(6):38-40
中日两国间的历史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历史认识问题;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如目军遗留在中国国土上的化学武器的处理问题);三是历史牵连问题(如台湾问题);四是历史根源问题(在中国方面,需要总结“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在日本方面则需要反省“国强就想扩张”的教训)。但是,人们一般所说的“历史问题”.主要是指历史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2.
游博 《理论导刊》2006,(12):104-105
冷战后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开始激化,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如果我们从日本文化的角度进行剖析则提供了认清此问题新的视角,这包括四个方面:日本人的集团意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天皇信仰与天皇崇拜思想、日本的耻辱感文化。扩大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是缓解两国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矛盾激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甲午战争120周年纪念,集中产生了一大批学术成果,2014年甲午战争研究的焦点很多,对钓鱼岛问题、国际关系和舆论认知这三方面内容的回顾梳理,有利于深化对历史分歧的认识,有利于廓清历史是非,也有利于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日关系如何才能像两国领导人所表示的那样,克服困难和问题,保持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这需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亚洲发生了三个意想不到的巨大变化。第一个就是中国经济、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个是中国经济、亚洲经济的发展已建  相似文献   

5.
中日关系空前和睦,这主要是因为中日关系升温有利于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崛起不会带来威胁。中国也钦佩日本战后发展的某些方面,中国仍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在迎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到来之际,胡锦涛主席应邀在鲜花盛开的5月上旬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0年对日本进行的国事访问。十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的发展经历曲折。由于小泉纯一郎2001年主政后,在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历史问题上,一再制造困难,致使中日关系一度降到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低点,直到2006年日本政局变化,安倍晋三出任新首相,中日关系才出现转机。从安倍首相2006年10月对中国的"破冰之旅",到温家宝总理2007年4月对日本的"融冰之旅",再到福田康夫首  相似文献   

7.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包括了斯大林一九五二年二月至九月写的四篇文稿,它集中讨论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若干理论问题,总结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三十多年的历史经验,探讨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些重大课题,代表了斯大林以及苏联党和人民当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因而我们从中看到了斯大林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调查以南京各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展示了他们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和认识状况,受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和现实因素影响对日本政府、右翼、中日关系的看法和态度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改进南京大屠杀教育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33)
1931—1945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尽管现在距离过去那段战争越来越远,但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关键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妨碍了中日关系的改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资本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新时代人民赋予党的历史责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问题研究,要从大历史视野中回看党对资本认识的演化过程。从党的四个历史时期看,党依据我国国情、世情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对资本的认识。从建党初期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的相关论述为理论前提认识资本,到新时代重点认识资本的特性以提升驾驭资本的能力,体现党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与创造力。当下研究资本问题是为了进一步深化认识、准确把握资本运行的规律,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使它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2,(15)
江泽民接受日本记者采访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4月1日上午在钓鱼台接受日本驻华记者的采访,就他即将对日本的访问、中日关系、中国的内外政策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指出,访日的目的在于着眼于未来,进一步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受到历史问题、台 湾问题、日美防卫“新指针” 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中日关系出现了一种相当严峻的局面,以致有些人对进入 21世纪的中日关系产生“危机感”,甚至形成比较悲观的估计。 然而,正如江泽民主席在最近会见日本外务大臣河野洋平时所指出的那样,“展望21世纪,没有理由不发展(中日)关系,这是大局”。同样,展望21世纪,我们也“没有理由”对中日关系的前景感到悲观。 这首先是因为中日双方都存在着发展两国关系的愿望和需要。1998年11月江主席访日时,中日两国达成确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  相似文献   

13.
日本总担心中国强大以后在东亚成为一个地区大国。如果没有中国 ,日本自然是这个地区没有争议的大国。所以中日之间发展友好关系有很多困难 ,中日不可能发展成盟国 ,因为中日是两个竞争对手 ,但两国可发展某种程度上的战略伙伴关系 ,如在经济科技上互助。此外 ,中日关系受中美关系的影响很大 ,美国和日本是同盟国 ,日本不惜花重金“请”美国在日驻军 ,就是为了防中国。美国的战略重心下一步很可能移到东亚 ,届时 ,美日同盟将加强。美日关系加强自然会影响中日关系。美日很可能一起发展地区导弹防御系统(TMD) ,这意味着 ,美日在情报的侦…  相似文献   

14.
从对我党四代领导集体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进行梳理,在对发展问题认识的继承与创新、调整与深化、把握与总结、完善与丰富等四个方面,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过程,进行了简明扼要的综述,以有助于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标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方位,主要也就归结为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方位。时代的发展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制度体系构建中选择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原因。以马克思的"三种社会形态"理论为依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看到,它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类进入理想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梯。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13,(7):39
资政习近平:实现中国梦的"四个必须"未来十年:战略危险期,还是机遇期改革的突破口(上)财政部新意思中国院士,新的特权阶层官员信息公开的制度进路警惕电商走向产业对面未来世界仰赖中美合作中日关系如何逾越三大障碍欧盟为何密集发难中国?  相似文献   

17.
尽管中日关系还可能经受各种风浪的考验,但中日友好是民心所向,历史之必然 2008年中日关系迎来重要的机遇之年。胡锦涛主席即将实现他访日的春暧之旅,但两国关系也仍面临诸多挑战和考验。当前的中日关系可谓喜中有忧,爬坡前行。中日关系可喜的方面是,日本福田内阁执政以来积极推动对华关系。福田首相去年年底访华,受到中方热烈欢迎,成功地实现了迎春之旅。福田内阁是  相似文献   

18.
中日关系的根本大计●冯昭奎中日复交25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总的来说是良好的,但是,正如天气一样,中日关系也是有阴有晴,变化起伏。近两年来两国间问题迭出,令人产生一种阴郁的感觉。但是,今年以来两国关系渐又出现起色,9月份桥本首相访华之后,李鹏总理又将访...  相似文献   

19.
对青年开展科学研究的意义,已经谈了很多。但是其中的一些基本认识,只有在研究的实践中,在研究成果的社会作用中逐步加深。我们过去多次讨论过青年研究的方法论,今后还应该继续讨论。这里就青年研究的一些基本认识提出求与同志们探讨。产业革命促使青年问题成为社会问题青年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历史的过程。传统的封建社会有没有青年问题?有的。但大多表现为个人的反抗行为,如追求婚姻自由、追求爱情、反对家长制,然而毕竟没有成为社会问题。只有当青年构成群体,而且与社会的矛盾不断发生,引起社会的关注才成为社会问题。这种情形,是在产业革命以后,才开始出现的。日本学者高田昭彦的观点反映了国际  相似文献   

20.
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今后相当长历史时期我们党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实践,是人类历史上一项最伟大的创造性工程。近几年来,围绕这个主题,学术界展开了热烈讨论。随着实践的前进,人们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发展,讨论也愈加深入。现将有关论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