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俄历来都有很深远的经济交往,其中在中俄边境的恰克图贸易持续时间长、规模范围大,成为中俄经济关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俄关系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从1728年《恰克图条约》签订开始,在之后的两百年间,俄国逐渐垄断了中国内地的陆路贸易。恰克图在清代中俄贸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中俄边境贸易的中转站。就对中俄边境恰克图贸易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7)
19世纪末,俄罗斯帝国东进,图谋远东的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1896年6月,中俄为了共同抵御日本的威胁,秘密签订了《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此条约使沙俄取得了沟通太平洋海滨的筑路权。中俄成立道胜银行来解决修筑中东铁路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华俄道胜银行名义上虽系中俄合营,然而事实上权利由俄人把持。道胜银行发行的纸卢布为什么叫"羌帖"?历来众说纷纭,最有可能的说法为"契丹卢布"一说。  相似文献   

3.
张全 《党政论坛》2011,(16):42-42
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中俄发表了两个联合声明,这为中俄关系日后再续佳话、推动两国务实合作指明了方向。两国关系有新定位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联合声明中,中俄提出要致力于发展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中俄关系的发展令世界瞩目。从2001年7月两国元首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到2006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中俄关系几乎每年都要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7月 15日至18日对俄罗斯进 行了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他与俄总统普京为中俄关系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长远规划,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了广泛共识,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然而,至关重要和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这个以“世代友好、永不为敌”为主导精神的条约,将中俄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真诚愿望和坚定意志用法律形式正式确定了下来,是两国关系发展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标志着中俄平等互信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海参崴之行     
毛海涛 《民主》2004,(10):38-39
早就向往着去俄罗斯看看。还是在30多年前,我作为知青插队于黑龙江边境,对以前在历史课上学到过的《中俄瑗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有了实地的感受。那时正值中苏关系异常紧张。当地老乡介绍:“江东(指黑龙江,苏联称阿穆尔河)六十四屯(村)都曾是中国的领土。在中苏友好时期,每年五一节、春节,两岸亲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康熙年间中俄双方的客观形势的对比 ,根据中、俄关于尼布楚谈判的评价 ,对西方传教士徐日升、张诚等在参与中俄《尼布楚条约》谈判中所起的作用 ,给予实事求是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侯金亮 《求知》2011,(9):44-44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6月15日抵达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第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今年恰逢《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在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和平遭遇挑战的背景下,未来中俄关系应该如何发展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时期,沙俄侵略势力开始向黑龙江流域渗透,波雅尔科夫、哈巴罗夫等相继对该区域进行侵略。康熙年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沉重打击了沙俄的侵略气焰,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的东北边界。在这相对平等的条约中,我们对于双方的态度与立场进行剖析,从中得出当时历史条件下清政府与沙俄对于边境争夺的不同态度与做法,继而去深思不同的文化体系对于疆域的看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宋洪斌 《侨园》2011,(12):48-49
在中国近代史,东北一直是外国列强眼中的一块肥肉,沙皇俄国和日本始终觊觎中国东北,相继在东北充当了无耻的饕餮角色,而铁路就是他们罪恶的触角和吸血汲髓的管道."中东铁路"的由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夺取了黑龙江以北约六十三万平方公里土地:1860年,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约定中俄东段边界的划定,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强行割占了中国四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不仅如此,沙俄为进一步掠夺,又向清政府提出在中国东北修建"东清铁路"的要求.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于1896年6月答应了沙俄的无耻要求,把"东清铁路"及南部支线(令长滨线、长大线)的修筑权拱手让出.于是,沙俄在中国领土开始修筑"中国东清铁路",旨在控制远东,掠夺和侵略中国."中国东清铁路",史上简称"中东铁路".1903年7月,这条铁路的干线支线2489公里和南部支线944公里全线通车运营.  相似文献   

11.
1996年是中国与俄罗斯关系发展中硕果累累的一年。中俄两国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不仅是两国的需要,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这年4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华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共同宣布,中俄决心建立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中俄两国关系步入一个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根据中俄双方达成的协议,两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每年都要举行会晤,就双边关系的发展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及时地交换意见。12月26日至28日,应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切尔诺梅尔金的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对俄罗斯进行了工作访问。这次访问标志着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的正式启动,这是中俄两国落实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步骤。为协调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更好地发挥中俄双方的合作潜力,不断提高双方的合作水平、质量和效率,两国总理商定,设立中俄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委员  相似文献   

12.
欧洲联盟     
《瞭望》1998,(19)
欧洲联盟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在欧洲共同体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951年4月18日,比利时、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和卢森堡6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25日,6国又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4)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出使西方的外交家,曾纪泽在当时国内风气未开,保守气氛浓重的环境下,能运用西方的外交手段解决伊犁问题实属不易。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他从被任命为出使俄国的钦差大臣起,到中俄双方条约签署前后的心理变化,更深入地理解这次谈判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失衡的欧洲     
继华沙条约军事机构今年3月31日宣告取消之后,7月1日华沙条约缔约国又在布拉格签署了关于停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即华沙条约)效力的议定书。这样,欧洲地区已存在36年的一大军事集团就告寿终正寝了。 华约的解体是近年来欧洲形势变化,特别是东欧和苏联发生剧变的结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大陆影响重大的事态发展。华约消失后欧洲出现的新局面、新问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总统普京定于7月18日 -19日首次访华,这对中俄关 系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将会为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开辟新的前景。 叶利钦时期奠定了中俄关系的坚实基础,构筑了中俄关系大厦的基本框架。 ──两国关系稳定发展,步步走高。1992年1月底,李鹏总理与叶利钦总统在联合国首次会晤,确定两国在1989年和1991年两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中俄友好关系。叶利钦1992年底首次访华,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宣言》,两国确立了和平共处、睦邻友好、互利…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5)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俄边境地区经济合作更加密切,但是传统的贸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中俄边境地区的发展需求,产业对接成为中俄边境地区贸易的主要方式。基于中俄边境地区产业结构互补和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分析中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投资环境不稳定、产业对接空间分布不平衡和中国边境地区产品缺乏竞争力等产业对接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中俄边境地区产业对接发展应明确产业对接重点,加快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边境地区投资和对接环境等对策,从而促进边境地区经济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12)
俄罗斯作为世界仅次于美国的能源大国,与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形成强大的能源互补,特别是近期乌克兰危急中俄罗斯与欧盟产生政治分歧,俄罗斯更需要通过能源外交来拉拢中国,所以,加强中俄两国之间能源领域贸易合作,加大相关产业发展,对中俄今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结合中俄能源合作状态进行分析,提出中俄能源贸易存在的若干问题,结合存在问题提出针对中俄能源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能够更好地促进中俄能源合作,促进两国经济交流。  相似文献   

18.
彭沛 《理论导刊》2007,(11):123-124
自苏联解体以来,中俄关系经历了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建立建设性伙伴直至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10年以来发展良好。2006—2007年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更是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向更高水平,并为两国传统友好关系和各领域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18,(Z1)
正2018年2月6日至7日,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开幕式及相关活动在哈尔滨市举行,辽宁省副省长陈绿平率省政府代表团参会。在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即将开幕之际,2月6日上午,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地方合作理事会中方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7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陈绿平副省长代表辽宁省发言,介绍辽宁省对俄工作成果及与俄合作计划。陈绿平副省长指出,201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辽宁省  相似文献   

20.
中俄之间历经百余年的领土争端,坚冰已经打破今年是中俄“国家年”。日前,《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踏上了中俄边境的报道之旅。透明清晰的边界线中俄山水相连,两国之间拥有长达 4300多公里的边境线,边界问题曾是困扰两国的痼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