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环球侨讯     
《侨园》2003,(2)
据加拿大普通话华人联合会与数据公司的联合调查,多伦多地区现有112个以大陆移民为主体的民间社团机构。这些民间社团机构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常年不断举行多种多样的社区活动,帮助新移民适应加拿大,在新移民安置服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波移民潮来势凶猛 最近一段时间,伴随着日益激烈的台湾省省市长选举,移民潮再次成为台湾岛内热门话题,尤其成为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对象。 岛内移民潮是与国际局势的演变、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以及台湾民众对台湾前途的信心分不开的。在过去40多年中,台湾出现过两次较大的移民潮。从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由于海峡两岸局势持续紧张,台湾移民风潮盛行,不少家庭通过各种渠道取得外国移民资格。尤其在1971年10月台湾当局被驱逐出联合国后,国民党当局在国际社会所标榜的所谓“正统地位”已经丧失,岛内民心不稳,纷纷移民。第二次移民潮出现在1979年台美“断交”、中美建交后,台湾当局在国际社会极为孤立,  相似文献   

3.
李明阳 《侨园》2020,(2):61-61
据澳大利亚内政部数据显示,在2019年移居澳大利亚的移民中,排名前四的来源国为印度、中国、菲律宾与尼泊尔,英国人已经不再是移民主力军。根据澳大利亚内政部的永居签证和临时签证数据,2018年-2019年,11925名出生于尼泊尔的人移居澳洲,成为仅次于印度、中国和菲律宾的第四大移民群体。  相似文献   

4.
《民主》2015,(5)
<正>台湾与祖国一衣带水、血脉相连。为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进两岸民间特色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我参与赴台交流,参访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宜兰传统艺术中心等,并拜会了台湾传统伦理文化发展协会,从中领略了台湾与祖国在文化上的一脉相承,深深感受到,台湾文化堪称中华文脉上的一颗  相似文献   

5.
顾育豹 《侨园》2009,(5):36-37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于3月28日在无锡灵山大佛景区开幕.来自世界佛教汉传、藏传、南传三大语系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位高僧大德、著名佛教学者、政要和社会各界人士出席论坛.这一由中国佛教协会、台湾国际佛光会、香港佛教联合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佛教盛事,分别在江苏无锡和台湾台北举行.这是海峡两岸佛教界首次共办国际会议,也是继2006年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之后,首次以民间形式跨两岸共同举办大型国际性宗教论坛.……  相似文献   

6.
朱永新 《民主》2023,(10):6-8
<正>以民进中央领导人为主的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和叶圣陶先生生前好友,于1989年发起成立了叶圣陶研究会。研究会致力于对叶圣陶的思想进行整理、研究和宣传,同时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学者、学术团体的交流交往,形成了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基础教育交流活动以及两岸学者共话论坛等特色品牌活动。通过这些交流平台,邀请老友新朋,相聚大陆或台湾,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对推动两岸教育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19世纪出现了华人移居东南亚的高潮,同期,大量欧洲人也涌入美国,形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移民高潮。比较两者,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比如时代背景造成的人地关系紧张,战争导致的负担加重等。但深入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们的很多不同,因此,本文从移民时代背景、移民动机、移民方式几方面比较这两次不同的移民潮,重点阐述它们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8.
正19世纪爆发了一次移民热潮,出现了华人大规模移居东南亚及大批欧洲人移居美洲的现象。两股移民热潮尽管发生时间基本相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移民发生机制和移民方式,两批移民的境遇也相差甚远。本文追踪19世纪华人和欧洲人在海外的现状,比较不同移民群在海外扩张的特性,进而折射出华人和欧洲人的区域关系和移民网络的不同模式。一、移民背景与推拉理论19世纪80年代,英国统计学家莱文斯坦首次系统提出了有关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他认为人口的迁移遵循一定规律:一是居住地推动人口迁移的力量;二是迁入地吸  相似文献   

9.
华人移居加拿大的历史始于19世纪50年代.1967年,加政府重新修订移民法,从此中国人享有了同其他国家公民同等的移民入境权,加拿大的华侨华人数量开始有较大增长,留学移民、投资移民、技术移民和印支三国华人再移民成为了移民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0.
农村非正式组织对村民自治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村地区,因亲缘、姻缘、地缘、业缘、宗教等因素形成诸多的非正式组织,这些非正式组织既可能推动村民自治的顺利开展,也可能阻碍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积极、正确地引导农村非正式组织的活动,有利于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和农村地区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侨园》2003,(6)
加拿大移民部最近对数项移民规定作了修改,其中的一些新规定对家庭团聚类移民比较有利。新移民规则称,根据以前的规定不准依据家庭团聚规则予以担保的某些家庭成员,现在可以进行担保。也就是说,某些从前按规定无法接受亲人担保移民加拿大的外国人,将获准由在加亲人担保移居加拿大。这项新规定同样适用于具有难民身份或是以人道同情理由取得加拿大永久居住权的人,他们的某些此前无法接受担保来加的亲人,将可以引用这项新规定申请移居加拿大。  相似文献   

12.
“民间社会”这个问题,在近几年的台湾颇受重视。台湾知识界人士企图以民间社会的动力来说明社会运动的起因与要求。他们一方面从较大的历史角度看台湾的处境,另一方面由社会的本质结构来看台湾目前的状况。他们认为,台湾的发展有其历史的独特性,亦有其普遍性,它既有东方专制的形态,但又是相当现代的社会,它要求走向更具开展性、更进步的民间社会。他们希望透过政府与民间社会的互动,形成新的自主规范、空间,这样,台湾  相似文献   

13.
《侨园》2003,(4)
加拿大多伦多受SARS疫情阴云笼罩,一些刚从SARS高危地区移居多伦多的中、港、台新移民,因为业主拒绝将房子或房屋地库租给他们居住,而被迫一家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的不在少数。 21世纪岭先地产的地产经纪刘先生说,据他所知的确有刚从广州到多伦多定居的中国大陆新移民,原本已向市内一幢平房的业主租下其房屋地库,预备一家大小开始在多伦多的新生活。但由于SAILS原因,原来拟将物业租给新移民的业主突然变卦,拒绝将房屋地库租予他们。  相似文献   

14.
吕铁军 《侨园》2008,(2):48
菏泽旅台同乡会创始人、会长高秉涵先生是一位长期漂泊台湾的菏泽乡人,他是台湾著名律师,曾多次出席世界法学、亚洲法学、海峡两岸法学会议.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海峡两岸开放以后.他心向祖国,情恋故乡,热心故乡文化教育及公益事业,赢得海峡两岸人的赞誉.  相似文献   

15.
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先生以血缘关系为基点建构中国村落社会的理想图景,忽视了事实上大量存在的以地缘为基础建立的村落。本文通过对江汉平原一个移民湾子的形成过程的考察,发现在血缘关系不发达的村落中,基于地缘建立的人情关系和互助关系是村落内部最为重要的两种社会关系,村落成为地域意义上的人情圈和互助圈,并形成一种与费老的差序格局具有显著差异的散射格局的社会结构形态。通过对地缘村落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的考察,文章将地缘村落建构为一种与血缘村落不同的村落类型,并以这种类型建构为基础对中国村落进行地域划分,推进对中国乡土社会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正台湾官方和民间都一再强调自己生活方式的优越,大家引以为傲。马英九说:"台湾的民主与生活方式是台湾创意与活力的来源,这是我们在华人世界的骄傲。""今天台湾所展现的活力与生活方式,已成为华人世界的标杆"。"两岸问题最终解决的关键不在主权争议,而在生活方式与核心价值。"龙应台说:"海峡两岸,哪里是统一和独立的对决?对大部分的台湾人而言,其实是一个生活方式的选择,极其具体,实实在在,一点不抽象。"有  相似文献   

17.
胡玥 《学理论》2012,(25):129-130
"新移民文学"指的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移居海外的作家用华文创作的作品。之所以冠以"新"字,主要是他们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体现出与早期移民作家不一样的文学风格。在新世纪新移民作家中,有一批作家关注小人物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烦恼、欲望,生存的艰难和个人的孤独、无助,展现处于主流社会之外的边缘人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8.
晚年陈立夫     
李伟新 《侨园》2001,(4):42-43
官场失意的陈立夫,先移居美国办农场,后回台湾倾力研究传统文化,关注两岸和平统一。《人民日报》说:台湾知名人士陈立夫病逝  相似文献   

19.
5月中旬,由民进中央中国叶圣陶研究会主办的“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在苏州举行。来自祖国内地、香港特区和台湾地区的60多位专家学者会聚苏州,就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在历史上也曾有过辉煌的时刻”,应邀出席台湾同学会海峡两岸学术讨论会的台湾学者王晓波教授强调说,要重振中华民族的雄威,有待于海峡两岸知识分子的共同合作和努力,如何打开阻隔民族亲情,祖国统一的台湾海峡,也有待于我们在坐的每一个知识分子的努力。由一些七八十年代在大陆定居的台湾旅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