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庥 《瞭望》1982,(12)
一九八二年,国际上有五个受到瞩目的战场:原来的柬埔寨、阿富汗和伊朗——伊拉克这三场战争正在继续;另外,发生了两场新的战争:英国——阿根廷在马尔维纳斯群岛打了一场海空大战,以色列大举进犯黎巴嫩,发动第五次中东战争。 这五场战争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2.
姚云 《瞭望》1990,(52)
(一)1990年的大事 1990年,90年代的开端,是不平常的一年。 这一年,世界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和重大变化,试略举其要—— 海湾危机。伊拉克入侵并吞并科威特,美国进行军事干预,导致海湾地区出现战争危机。日前安理会已通过决议。限令伊拉克在1月15日前从科威特撤军,否则联合国成员国将可“使用一切必要手段”。同时美伊正在安排两国外长互赴对方首都直接会谈,前途是战是和,待见分晓。 德国实现统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  相似文献   

3.
近几个月来,派兵参加驻伊拉克联军的国家,有的已经公然撤除,有的悄然减少了驻军人数,有的则表示不久将要撤离。这使拼凑与主导多国部队协助占领伊拉克的美国感到十分恼火与尴尬,不得不设法挽救“正在坍颓的”伊战联盟。 美国联合英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战争目前处于胶着状态,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政治前程也欠明朗。不少英国人开玩笑说,美国总统布什这么热衷于跑到别的国家变更政权,没准儿萨达姆还没倒,布什先把布莱尔给弄倒了。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英雄名为阿喀琉斯,他除脚踵外,全身刀枪不入,然而就是脚踵这一致命弱点,最后要了他的命。人们说,伊拉克战争,正成为布莱尔政治生涯的“阿喀琉斯之踵”。  相似文献   

5.
4月初,伊拉克战事进入尾 声,以色列军队打破开战 以来的“克制”,频繁出没加沙地带和西岸巴勒斯坦城市,“定点清除”与“抓捕通缉犯”轮番上演——巴勒斯坦战前的担忧终于变为现实:以色列将利用伊拉克战争加紧打击巴勒斯坦人。 中东风向在变。随着萨达姆倒台,海湾“风向”在变。巴勒斯坦人对将来能够得到的支持——无论是道义上,还是经济上,是否会减少表示担忧。 试图“改变风向”的还有以色  相似文献   

6.
鞠敏 《党政论坛》2003,(5):10-12
伊拉克战争,本是一场应该努力避免的战争,最后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如今,随着形势的发展,伊拉克战争正引发人们越来越多的思考。 美国打伊拉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政治、经济和军事,也与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有关。  相似文献   

7.
张刚 《瞭望》2006,(13)
伊拉克战争已爆发3周年,而伊拉克离美国最初宣扬的建立中东国家“民主样板”的目标却仍相去甚远 3月20日当天,伊拉克境内的暴力袭击事件造成十多人死伤。这在伊拉克3 年来已是平常事,因此也就没有丝毫“纪念日”的气氛。反倒是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的民众连日来不断举行游行示威,谴责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要求外国军队立即撤出伊拉克。阿拉维,这位伊拉克前临时政府总理  相似文献   

8.
一张正在号啕大哭的伊拉克儿童的脸映现在电视屏幕上,他的眼神里饱含着对这场正在吞噬越来越多人命盼战争的极大恐惧。 这是一幅令全世界人们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历史性镜头,它将成为这场被美国前总统卡特描述为“文明国家历史上几乎没有前例的行动”的美伊战争的历史性象征。  相似文献   

9.
伊战已过去一年有余,然而战争给伊内外带来的冲击波却并未消失。这场战争及其“副产品”仍在透射出深刻的启示:战争举动偏移了和平与发展总体潮流,它引发了动荡,这种举动需要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有力制衡。 美英是在严重缺少证据的情况下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偏离了当今世界的“潮流”,战争不仅没有带来伊拉克的稳定与繁荣,却导致局部动荡的“冲击波”呈现蔓延态势。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阿富汗战争是美国为清除基地组织及其庇护政权塔利班而进行的一次拥有广泛国际支持的反恐战争的话,那么美国为发动伊拉克战争而摆出的许多理由。则更多地属于“莫须有”性质。这场战争将给世界带来一些变化: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与美国“一超”霸权图谋之间的碰撞将更加激烈。伊拉克是布什政府“先发制人”战略的实验场,是美国实施“一超”战略的关  相似文献   

11.
伊拉克战争     
《瞭望》2003,(46)
当地时间3月20日凌晨5时,刺耳的枪声和警报声划破了巴格达夜空的宁静,以美军为首的代号为“斩首”行动的空袭开始,伊拉克战争爆发。4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萨达姆政权已经被推翻”。但战争似乎并不以美英的意志为转移,愈演愈烈的恐怖袭击和各种偷袭活动,正在使美国重蹈在越战的覆辙。  相似文献   

12.
华盛顿专电 海湾危机爆发已两个多月。目前,以伊拉克为一方、以美国为另一方的对立双方妥协的前景模糊、渺茫,而这场危机升级为战争的迹象却有与日俱增之势。 伊拉克方面;萨达姆总统已多次明确宣布,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的局面是“不可逆转的”,美国如果动武,伊拉克将不惜鱼死网破地打一场“圣战”,届时海湾地区的油田将被破坏殆尽,美军将血染沙漠。据报道,伊拉克政府已在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区及科威特部署了约26.5万地面部队和2200辆坦克,伊拉克的火箭分散设置在境内各地待命。  相似文献   

13.
伴随新世纪的钟声带来的是“美国决不放过伊拉克 !”的恫吓。在竞选时发出这一警告伊拉克的人如今成了美国新世纪的第一位总统,而他就是十年前对伊发动海湾战争的美国总统老布什的儿子——小布什。 10年前海湾战争中的铁腕人物又纷纷成了美国新政府中的要员,笼罩在伊拉克人头上的战争阴影就是这样挥之不去。 美国如此对伊拉克“穷追不舍”,没完没了,原因当然不是单纯的,是多方面的,但石油资源无疑是这场战争发动以至延缓至今的最重要的原动力。 10年前,美国为确保稳定的石油供应而发动了海湾战争。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大国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14.
如果单从美国媒体传出的信息看,伊拉克战争有诸多“奇怪”之处:被“炸死”、“炸伤”多次的伊拉克领导人频频复活,身体健康地在电视上露面;已经“投降”的伊军将领率领“被俘虏”的战士继续战斗;开战第二天就已被控制的地区在战争进行到一周后依然造成美英联军的人员伤亡…… 战争才进行了几天,美国军方、政府与新闻媒体声气相通、紧密一致的消息口径,已经令人频频大跌眼镜。也许正如人们所说的,战争开  相似文献   

15.
此间有迹象显示,把伊拉克危机“阿富汗化”,仿效“阿富汗战争模式”推翻萨达姆政权,将是美国下一阶段反恐战争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对伊发出的战争威胁逐步升温,巴格达上空再次笼罩战争阴云。  相似文献   

16.
美参议院民主党议员近日正在起草一份议案,要求收回2002年10月国会通过的授权总统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法案。新议案将要求收回当时授予布什在指挥伊拉克战争方面的广泛权力,并对驻伊美军的使命加以限制,为最终撤军做准备。  相似文献   

17.
巴格达专电 伊朗7月18日宣布正式接受安理会598号决议,经过长期苦战的两伊战争出现转折。伊朗的新立场在全世界受到广泛欢迎,包括绝大部份支持伊拉克的阿拉伯国家。但当事国伊拉克的反应却是既怀疑又强硬。伊拉克指责伊朗是在玩弄花招,目的是争取喘息机会,积蓄力量。尽管如此,伊朗立场的突然转变使两伊争端进入了一个转折时期。 两伊战场形势今年初开始朝着有利于伊拉克的方向发展。首先,伊朗今年没能发动在南部战场一年一次的“冬春攻势”。2月底两伊之间爆发了“导弹袭城战”,伊拉克以绝对优势在50多天中向伊朗首都德  相似文献   

18.
3月20日 伊拉克当地时间5时30分左右,伊首都巴格达、南部城市巴士拉等城市遭到美军第一轮导弹袭击。美军此次代号为“斩首”行动的空袭拉开了伊拉克战争的序幕。 6时15分(华盛顿时间19日晚22时15分)布什在白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国和盟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正式开始。 8时35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发表电视讲话,猛烈抨击美国的侵略行为,号召伊拉克人民抗击美  相似文献   

19.
阿富汗战争后,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同时,美国还推动以巴和谈,制订了中东“路线图”计划,并和联合国、欧盟和俄罗斯一道共同实施该计划。美国的设想是以巴以问题和伊拉克问题为中心,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来带动美国中东政策的落实,从而在中东地区做出有利于美国的长远战略安排。虽然目前美国已经完成了对伊拉克的军事占领,但整个中东地区局势并未按照美国的设想发展,美国的中东政策仍然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3,(11)
综合本刊驻外记者的报道:近来的一些迹象表明,一些国家为避免伊拉克战争爆发,正在筹划让伊拉克领导人放弃政权的方案。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3月1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提出萨达姆自动下台并离开伊拉克的建议后,此类传说版本颇多。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分析人士认为,萨达姆有可能考虑自动下台,以避免战争。 据3月7日出版的黎巴嫩《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