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1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 ,深圳担负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现代化“是一个科学和技术革命影响下 ,社会已经或正在发生着变化的过程。”① 在这个过程中 ,文化现代化直接影响到整个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因此 ,在深圳经济特区 ,建设先进的文化 ,就成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和重要标志。正确认识和评估深圳文化建设的现状 ,探讨深圳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明确深圳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也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深圳文化建设的基本评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2 0年来 ,经济腾飞 ,社会进步 ,文化建…  相似文献   

2.
深圳南山区自1990年建区以来,围绕塑造有南山特色的高品位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文化主题,提出了“文化南山”的战略构想,并将“文化南山”的战略构想写进了(南山区“九五”及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使南山成为深圳文化新的增长点。一、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南山文化事业日益自荣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南山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正是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南山建区以来,经济建设一年上一个新台阶,综合经济实力逐年加强,1995年与1990年相比,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由38亿元增加到132…  相似文献   

3.
一、深圳市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财税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在改革中前进在过去的15年里,深圳经济特区经过改革探索,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很好地发挥了“窗口”作用,“试验”作用,“示范”作用和“排头兵”作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2.7亿元,增加到1994年的560亿元,年均递增36.09%;税收收入由1980年的2721万元,增加到1994年的95亿元,年均递增3729%。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有300多万人口,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经济的综合实力已进入了全国大城市的…  相似文献   

4.
程青 《瞭望》1990,(46)
深圳特区自建立以来已历10个年头。10年来,深圳由一个人口仅2万多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中国一座引人瞩目的新兴的现代化城市。据统计,去年深圳市国民收入为72亿元,比1988年递增16%;工农业总产值为122亿元,比1988年递增31.6%,发展速度超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行业纷纷“重新洗牌”,伴随着企业兼并行为,母、子公司间的文化冲突并不鲜见,如何整合就成为建设企业文化一个现实的课题。青岛啤酒集团公司这几年推行“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的发展战略,已成功收购了40多个子公司,使青啤的年产销量由不足40万吨跃为近200万吨,品牌价值评估以59.45亿元,高居国内同行业榜首,成为名符其实的“啤老  相似文献   

6.
一、从深圳实践看文化对精神文明的推动作用深圳在建立特区前,是一个文化基础非常薄弱,文化设施极为简陋的南国边睡小镇。到办特区初期,曾一度被人贬之为“文化按漠”。历经了短短的十五个春秋,深圳的文化建设随着特区经济的腾飞而出现了超乎寻常的发展,为深圳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一)精句构建现代化文化设施,为精神又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建立现代化文化基础设施,是建设国际性城市的需要,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保障。党的十四大报告说:“精神文明建设要有相应的物质保障,要通过各种渠道增加收入,并把…  相似文献   

7.
厉有为同志在不久前召开的深圳市第二次党代会上,代表市委向全市人民提出了进行第二次创业,把深圳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宏伟战略任务,标志着深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创业离不开干部。第一次创业,我们把培养选拔干部放在突出的位置,建立了基本适应特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干部队伍,特区的事业突飞猛进,只用了短短十五年时间,就把一个昔日的边睡小镇建成了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城市。第二次创业,再用十五年或稍长一点的时间把深圳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使深圳成为信息中心。商贸中心、区域性金…  相似文献   

8.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短短 2 0年 ,深圳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为了一个社会繁荣、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都市。自 1980年到 2 0 0 0年 ,从原来城区面积不足 3平方公里 ,人口不足 3万人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了一个城区面积超过 30 0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超过 430万的现代化大都市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 33% ,到 2 0 0 0年达 16 6 5亿元。深圳的建设是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它的城市化过程 ,是将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历程浓缩到2 0年内完成的 ,它实际上经历了一个快速度、高强度、大跨度的…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创业的目标深圳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用十五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进行第二次创业,把深圳建设成为富裕、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的宏伟目标。深圳的第二次创业,从时间跨度看,与第~次创业时间差不多(15年),即从1996年“九五”计划开始至公元2010年(为留有余地又加提“或者更长~点时间”)。从实现目标看,是在第一次创业基础上的一个大飞跃。第二次创业,要把深圳建设成为“一个基地(高新产业基地)、四个中心(区域性的金融、信息、商贸、运输中心)及一个胜地(旅游胜地)”和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深圳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和深圳市政协三届二次全会三月下旬隆重召开。“两会”充分肯定了深圳“九五”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 ,认真分析了深圳进入新世纪的发展形势 ,提出了深圳“十五”期间以及今年的工作任务。于幼军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掷地有声 :“‘十五’时期 ,将是深圳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朝着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冲剌的阶段” ,“我们要在‘十五’期间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宣告了中国大中城市中第一份向现代化进军的时间表 ,吹响了深圳向现代化进军的号角。《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丰富…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计划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在改革日益深入,开放不断扩大,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下,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十五”计划建议在规划我国未来5至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时,又突出地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12.
深圳,这个仅仅和香港一河之隔的昔日的南国边陲小镇,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经济飞速发展,如今已成为繁华的大都市,成为我国的一大经济特区。而在南中国海岸线上沉寂了百年的界河──深圳河也终于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深圳河孕育了深圳经济特区,但是,也给特区带来了灾难:1993年、1994年、1995年一而再、再而三地洪水泛滥。仅1993年“616”、“926”两次洪水给深圳市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4亿元,而香港方面据报载也曾一次水灾损失超过10亿港币。随着深圳工业的迅猛发展,各种污水的大量排入,深圳河水体乌黑,恶臭难闻,对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13.
正自1979年建市、1980年成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成为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为亮丽的重要窗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视察深圳时所说,深圳是我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的城市,也是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深圳的发展是中国改革的一个代表作,是一个中国奇迹,也是一个世界奇迹。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深圳经济总量从建市之初的约2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24万亿元,  相似文献   

14.
深圳作为古老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排头兵”,在其率先进行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萌生着一种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新质文化,这种新质文化的表现之一,即深圳人的种种现代意识。时下深圳提出“现代文化名城”的建设目标,相对于“历史文化名城”而言,意在使深圳成为一个以非历史文化,或日非传统文化,也就是现代文化闻名于世的城市。这一目标的现实可能性正在于特区文化中已然萌生的现代意识。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商品经济的大市场。发达的市场经济造就了平等自由的社会观念,新型的契约关系逐步打破了社会流动上的等级障碍…  相似文献   

15.
深圳经济特区经过十五年的建设,目前房屋竣工总面积已达3900万平方米,建成了5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区120多个、18层以上的高层楼宇300多幢、工业区40多个,城市建设已初具规模。深圳市委市政府已提出把深圳建设成为一个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的目标。今后的十五年,是我市人民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第二次创业时期。从这十几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建设一个新兴的现代化的城市不容易,管好一个城市更不容易。按照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来管理城市、管理构成城市基本细胞的各种物业,是摆在我市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深圳经过十几年…  相似文献   

16.
深圳是经济特区,要不要建成“文化名城”?我想着重谈规划的意义。大家都知道,深圳十五年来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城市发展的方向上一直摇摆不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深圳已由一个边睡小镇变成了初具规模的新兴城市,但是由于城市功能的单一和发展方向的模糊,限制了深圳的进一步发展。到了九十年代,深圳已面临着再上新台阶的课题。在第二次创业的重要时期,市委、市政府已确定最终将深圳建成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这个战略目标的提出,应该说是深圳城市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从无序到有序,是一个城市走向成熟的标志。那么,…  相似文献   

17.
深圳经济特区自成立以来,在短短的十五年时间里,能创造出生机勃勃的新文化,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全国文化界的热情关注_最近在上海举行的“政年开放新文化建设中的海派文化和岭南文化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在研讨上海和广州的城市文化时,对位于岭南的深圳特区文化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此次会议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广东省委宣传部、上海市作家协会、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联合主办,与会者大多为沪粤两地文化界资深领导和知名人士。深圳代表应邀出席,所提交的《从深圳看岭南新文化的萌生和发展》、《文化视角中的深圳文学》等五篇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8.
一、争创一流大学是深圳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深圳第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看,深圳人无疑立下了要把深圳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的宏伟夙愿。那么,从世界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新概念看,大学在其所在城市发展框架中占居着从未有过的举足轻重的位置。因为城市要抢占时代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使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拥有信息经济时代、文化时代、高科技时代的所有根本属性,就必须充分体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时代特征。而在这个时代,大学则以“不可替代”的身份,扮演着“轴心机构”的角色,起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作用,成为城市…  相似文献   

19.
十五年来,深圳的经济建设成就显著,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文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今深圳文艺园地百花竞放,特区艺术舞台好戏连台,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繁荣仍然是初步的,与深圳作为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和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为适应深圳建设成为国际性城市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对我市文化事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作一番理性的思考,并从理论上对我市的文艺发展战略规划作初步探讨。(-)十五年来,深圳文化建设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设…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5,(34)
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建,从深圳算起已经过去15个年头.在庆贺深圳特区15周岁的日子,回顾特区走过的道路和成就,展望一下特区未来发展的前景,也许是有意思的.深圳,原先只不过是一个边陲上荒僻、落后、真正称得上是“一穷二白”的乡镇,但划为经济特区的15年间,这块3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发生了巨变,国民生产总值每三年翻一番.业总产值每两年翻一番,别的地方“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已是了不起的“腾飞”,深圳却是一年一大变.现在,深圳已经成为拥有300万人口、几万家工商企业的著名现代化城市,年国民生产总值已达560亿元,工业年总产值638亿元;论城市综合实力,深圳目前已是仅次于沪、京、津、穗而居全国第五位、连最保守的人也不能不承认中国人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的现实极具说服力地证实,中国共产党独具匠心创建经济特区的政策正确和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