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和“两个大局”总战略的有机部分,是高瞻远瞩的重大决策,必对西部发展和全国现代化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新疆能否把握住历史机遇,决定于其总体规划的战略思维含量及实施效果。 一、西部大开发与国家整体利益 西部大开发作为国民经济区域结构的调整措施,涉及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波及各地利益关系的协调,关系到能否最终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眼前利益问题,又是长远战略问题。 西部开发的必要性寓含在它的意图中。其直接经济动因是,扩大…  相似文献   

2.
1月19日至22日,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在京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决策和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即将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时候,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决策,为祖国西部地区吹响了世纪进军的号角。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从6月17日江泽民总书j己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11月15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西部大开发列为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之一,西部成为世纪之交中国最令人瞩目的地区。中央在世纪之交、我国各项事业正全面向新世纪推进之时提出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着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西部开发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西部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改善国内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可以说,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同时,…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良性互动,这是关系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得以顺利实现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问题。特别是西部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直接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目前,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存在许多问题。为了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采取多种对策加快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尽快缩小东西部数字差距。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决策。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并应加强对西部大开发有关问题的研究。一、要全面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关键是要抓住新机遇,实施大开发,促进大发展。一要抓住机遇,趁势而上,突出一个“快”字。按照江泽民总书记的要求,“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二要把西部大开发真正“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明确一个“大”字。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必须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作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宏图大业来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省“西部大开发,四川怎么办”的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四川行政学院于5月16日在成都天辰楼宾馆举办了“西部大开发专家论坛”。大家就西部开发中的思想意识、人才资源、引资融资、旅游开发、国企改革等问题纷纷发表意见,对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它对我国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也为地处祖国西部腹地、与东部有着明显发展差距的甘肃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根据中央关于西部开发的精神,结合本地的实际,甘肃省大开发的基本思路已初步确定,即抓好一个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加强两个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实施三个战略(开放带动战略、科教兴省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五个开发(农副产品加工、生…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提出的战略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经济都有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多种因素,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格局。所谓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要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全面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实施这一战略,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总结历史经验,从实际出发,适应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西部大开发,必须在五个转化上下功夫。 一、观念转化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提 实施…  相似文献   

9.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来说是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把中央的方针政策与西部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是当前应该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一、从竞争中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是实现由滞后走向振兴的转折点。西部大开发不仅为西部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东部和中部地区提供了发展机遇,为海内外到西部地区投资提供了新的机遇。东部和中部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劲头,不亚于西部。广东省认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沿海地区持续发展的新机遇;江苏认为有利于江苏经济新的腾飞和发展;黑龙江认为西部实施的优惠政策也…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99,(48)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在近几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环境出现了新特点、新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因此,对以往西部发展战略进行反思,提出并制定符合时代特点和发展趋势的新思路,是实施这项战略的当务之急。从6月17日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学术界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提出了不少很好的建议,有的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西部传统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是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初级加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全培认为,西部在这种发展战略之下,尽管有效利用丰厚的地区资源可以…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Schneider  Saundra K. 《Publius》1990,20(3):97-116
This article examines intergovernmental performance during naturaldisasters. The United States has an ongoing response systemwhich requires the cooperation of national, state, and localgovernments. This system was severely tested during the fallof 1989 by four major crises: Hurricane Hugo in the Caribbean,South Carolina, and North Carolina, and the Loma Prieta earthquakein San Francisco. The intergovernmental response functionedvery differently in the four situations. Three patterns emergeto describe the intergovernmental dynamics of disaster relief.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se differentpatterns.  相似文献   

18.
19.
The postmodern turn which has so marked social and cultural theory also involves conflicts between modern and postmodern politics. In this essay, we articul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odern and postmodern politics and argue against one-sided positions that dogmatically reject one tradition or the other in favor of partisanship for either the modern or the postmodern. Arguing for a politics of alliance and solidarity, we claim that this project is best served by drawing on the most progressive elements of both the modern and postmodern traditions. Developing a new politics involves overcoming the limitations of certain versions of modern politics and postmodern identity politics in order to develop a politics of alliance and solidarity equal to the challenges of the new millennium.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