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我国一些地区城乡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根据国家公路建设、镇内城区改造和乡村整体规划,当地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政策对公路沿线的农民土地、城镇周边地区的农民土地和乡村部分农民的土地进行征用和搬迁;由于现行征地安置政策的设计思路和补偿安置标准,在结果上无法恢复农民失地以前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使失地农民、移民的生活基本保障和今后的生活出路问题真正地摆在了面前。  相似文献   

2.
论征地补偿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协调和解决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冲突的一项基本制度,妥善解决土地征收补偿问题,对保护农民的土地利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当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步伐,扩大征地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丰富补偿方式,拓展安置途径,以期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土地征收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娟 《行政与法》2010,(4):49-52
在我国,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的土地大量被征收作为建设用地,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比较突出,失地农民群体上访或聚众闹事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探讨和解决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问题,对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民权益的保护、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征收、征用农民土地的行为时有发生,在征地过程中,如何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如何将征地补偿费这块“蛋糕”真正分配到农民手中,事关农村社会稳定的大局,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大局。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的规模越来越大。但由于我国还未能建立起对失地农民完善的保障措施,征地过程中出现了大量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使得被征地农民和地方政府之间产生了许多矛盾,带来不少社会隐患。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对当前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进而完善我国土地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中村现象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呈现.加快城中村改造是顺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城中村改造的首要前提是集体土地权利制度创新与土地权利合理配置:即如何在农民集体成员全部自愿转为市民的前提下,实现集体土地国有;在集体土地国有化前提下,赋予集体建设用地与农民宅基地以土地发展权,促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同等入市有效流转,并全面处理好小产权房问题.实现地方政府由“保障换土地”的旧思路向“赋权换土地”的新思路创新转化,最终建立政府、村集体及村民、外来人口乃至开发商多方城中村改造参与主体的土地权益均衡分享机制,促进土地权利公平、合理、有效配置,实现城乡一体化并推动城中村改造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转型.  相似文献   

7.
薛剑祥 《中国审判》2012,(12):90-93
"农村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主要、最可靠的生活保障。"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2003年全国人大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深刻揭示了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也在悄然变革,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仍是农民最承要的权益,是农民的立命之本。近  相似文献   

8.
对土地私有化之批判——兼论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小军 《河北法学》2007,25(1):90-94
土地是我国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市场的国家垄断,必然蚕食大批的土地,使广大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而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如何解决土地锐减和农民生存的矛盾,如何发挥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严峻问题.有人提出了土地私有化的观点.认为坚持土地承包责任制,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实现土地流转的法律创新,是唯一符合现实需要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研究室 《山东审判》2003,19(4):25-27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乡结合部的乡村土地被征用现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少乡村因土地分配款在分配过程中限制或剥夺了部分农民,尤其是农村妇女出嫁、招婿、丧偶、超生子女、大中专在校生等村民的分配权利,引发了矛盾和冲突,使得有关农村征地款分配纠纷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中征地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峥嵘 《行政与法》2010,(11):61-63
土地问题是农村问题的核心。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而征地制度又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内容。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将不可避免地继续征收大量的农村土地。征收土地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是当前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从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入手,对征地制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收,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基本保障。但由于现行土地征收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滥用土地征收权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失地农民生活无着落并已影响到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李丁 《研究生法学》2007,22(2):37-58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据"人民网"报道,即使在国务院的严格管理之下每年仍有200-300万亩的建设用地需求,也就意味着每年有200-300万农民完全失去土地,有人估计目前全国失去土地的农民达到4000万。土地是农民的衣食之源,失  相似文献   

13.
王冠春 《政府法制》2011,(10):48-49
随着城乡一体化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征收活动逐渐加强,被征收土地的农民因不服征收决定引起的行政争议也日益凸显,其核心是土地补偿费用的分配。对此,笔者认  相似文献   

14.
康擎 《法制与社会》2011,(20):76-77
近年来,重庆市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脚步,大量农民因此失去土地.面对这一现状,重庆市政府普及了"农转城"政策,一股"转户"风潮随之而起,而"农转城"居民的就业也成为了一大难题.如何解决"农转城"居民的就业,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收益,关键是如何对针"农转城"居民就业难的问题从政策、制度等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  相似文献   

15.
霍德发 《行政与法》2007,(10):44-46
如何实现农村资源有效配置和规模经营,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难题,加快新农村建设,需要对现行的土地家庭承包制进行再改革。这种改革,是在坚持家庭承包制不变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的、可促使土地相对集中的制度。具体改革路径是,国家通过对承包权转让收入低于经营收入的差额进行补偿,鼓励农民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转让,以实现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6.
农民土地产权资本化经营实现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民土地产权保护的核心是重构土地财产权与土地行政权、国家征地权的关系,使之真正成为农民自主支配的资产和经营资本,通过"产权-资本"循环与增值均衡机制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供给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依据农民土地产权资本化经营的要求,国家建设征地补偿制度的创新思路是按照土地资本替代原则确定补偿标准。国家支持农民土地经营增值政策的可选方案就是在实现农民土地私人投入收益内部化的基础上逐步向超产权的收入均衡支持过渡。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的土地权益经常受到侵犯,这样严重损害了农民切身利益。其实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处理好城镇化与农村建设之间、市民与农民之间、全民所有制土地与农村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土地之间的关系。本文希望可以通过法律和政策的调整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实现,使其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受益者,体现社会进步文明。  相似文献   

18.
关于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但在这种城市化进程中,我国许多农民的土地被征用或征收。由于我国目前的法律、政策不完善,农民的土地在被征用或征收中权益常常受到不法侵害。本文试图在列举了被征地农民权益的现状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后,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被征地农民权益保障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土地的需求日益扩大,尽管政府已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农民耕地仍不同程度的被征用,土地征用后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失地农民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土地问题,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均是如此.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国家开始对城市周边的农村集体及农民个人的土地实施征用,造成了为数众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形成了农地非农化、农民城市化的趋势,对失地农民主体资格的忽视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农民失地问题.通过完善立法体系针对实地农民主体资格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建立长久有效的保障机制,是实地农民权益得到确切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