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文化得到了迅猛发展,它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它促进了文化繁荣,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文化大众化进程。另一方面,它也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对主导文化及其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我们必须加强对大众文化的管理,实现主导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良性互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的兴起及对它的研究是20世纪以来,全世界及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事件。而当代的大学生更是在大众文化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大众文化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已变得十分深刻。  相似文献   

3.
伴随中国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正在兴起并呈现出日益扩张之势。这里的“大众文化”(mass culture)并不等同于我们常说的“群众文化”或“人民大众文化”,而是特指现代商业社会中产生并流行的文化类型,它以现代信息传播和复制技术为手段,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载体,以都市消费大众为对象,是一种娱乐性、休闲性的消费文化。如娱乐影视(警匪言情片、电视肥皂剧等)、流行音乐、通俗文艺、时尚报刊、商品广告、时装表演、电脑游戏等等。今天的高校不仅处于浓厚的商业氛围中,而且处于大众文化的重重包围之中,它客观上形成了不同于社会主流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第二文化空间”,这是高校德育建设不得不面对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催生了中国的大众文化和大众文化产业,使得大众文化成为了一个研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视域。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正以其鲜明的现实价值取向和强烈的文化渗透能力,广泛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大众文化体现着一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转型有着深刻的关联。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大众文化中的实现途径也成为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现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概念源于西方,它有其特殊的发展历程,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随着网络发展与科技进步,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现象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更加明显,而潜伏于网络背后的意识形态正是大众文化背后的本质。在大众文化迅猛发展的势头下,我们要正确引导大众文化的价值追求。具体来说:通过制造偶像完成主体的自身建构;通过故事性的叙事协调和整合价值取向,传递大众的文化认同;通过大众传媒以符合人性的特点制造"流行",进行意识形态的引领。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是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文化景观。在我国社会文化的转型中,大众文化以形构时尚观念、敞开文化公共空间,深刻地改写了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格局和生存状态。在西方语境中,大众文化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后现代文化的表达方式;在中国语境中,大众文化是形构现代性的现代化力量。大众文化作为全球化现象及文化资本力量,在中国语境中乃是解构与建构并举,甚至是倾斜于建构,表明“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并非趋向西方文化,而是在走自己的现代化之路。中国的大众文化贴近中国独特的现代性诉求之路。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正日益与主流文化与精英文化并行成为影响青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文化形态之一。大众文化传播方式的科技化和媒体化使得它的传播更为迅速和便捷,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青年大学生个性的解放、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但大众文化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主导下催生出的文化形态,本身对青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是有较强的消极面的,如何面对大众文化对青年价值取向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充分调动起大众文化对青年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的积极引导作用成为当前加强大众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研究新时期文化思潮的发展趋势在青少年的心理反映是一种综合学科的研究,它既包括对文化发展趋势的文化现象的探索研究,也包括对社会发展趋势方法论的研究。从文化思潮的现象对中国青年可能产生的影响来看,青年是社会思潮的一个关键性的载体。上个世纪的80年代至今,广大的青年在社会思潮的浪尖上劈波斩浪,创造出了独特的青年文化,成为领引社会大众文化的先导。  相似文献   

9.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众文化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议题之一,他们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大众文化是纯粹的商业文化,没有个性,是统治和奴役人们的工具,但它有社会性和自律性。这种批判对60年代欧美青年影响极大。当今中国学者不应依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来裁剪中国的大众文化,而应对丰富复杂的中国大众文化作出自己的解答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指出:"现代化可能是具有整体性的,但不一定是很好的整体,它必然包含着紧张、压力、混乱和骚动."①在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现代化浪潮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大众文化的异军突起和无比风光,似乎迄今仍无"降温"之势.相形之下,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也有些黯然失色.但是大众文化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它的迅速繁荣也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并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不谐之音.本文拟就大众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负效应及其在21世纪的重新整合这一问题试加阐发,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1.
作为现代商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大众传媒以其巨大的影响力批量化地来传播大众文化,使文化的生产和消费从少数人手中解放出来,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同时大众文化的流行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形成,为社会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现阶段我们对待大众文化更应该以一种积极引导的态度,努力提高它的人文价值,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在积极影响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促使我们不得不趋利避害,积极探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出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文化,走有利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以红色文化引领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是我们今天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这包括:以红色文化来引领大众文化的价值导向;用红色文化来塑造大众文化的人文精神;以红色文化来实现大众文化的隐性教育效应;以红色文化来拓展大众文化的娱乐休闲功能;以红色文化来提升大众文化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当代大众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大众文化的定位问题、批判问题、文化境界提升问题以及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问题。虽然后现代主义的大众文化理论在根本上并不能指导现实中的我国大众文化建设问题,但对其合理借鉴,将会对我国当代大众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借助海德格尔对技术和文化的运思,以及对大众文化生成性的洞察,我们把当下时代命名为大众文化时代。对大众文化时代的命名,旨在揭示大众文化的本质是技术的。在视像凸显的时代,文化的精神性向乏力,其外向度的经济维度和平面化的市场维度,却愈加有力。大众文化在切合现代技术的飞升中,制造了无数超现实幻象的文化奇观。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要清楚地看到中国语境中的大众文化与西方语境中的大众文化的根本差别,不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不同的大众文化观决定着大众文化研究的目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立场.在这样的语境下的大众文化建设需要做到,促进主流文化的发展,消除文化负面现象,制定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正确处理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提高大众文化生产者的素养等,为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现实环境下大众与文化的定位,引导大众对和谐社会大众文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要清楚地看到中国语境中的大众文化与西方语境中的大众文化的根本差别,不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不同的大众文化观决定着大众文化研究的目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立场。在这样的语境下的大众文化建设需要做到,促进主流文化的发展,消徐文化负面现象,制定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正确处理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提高大众文化生产者的素养等,为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现实环境下大众与文化的定位,引导大众对和谐社会大众文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不断越界向其他文化类型和领域侵蚀,在日常生活领域建构了文化霸权。它在当下的显现方式不是意识形态似的强制灌输,而是一种自愿基础上的同意和服从。面对这一情形,主导文化要善于借鉴,要认识到它既是全球化平台上文化帝国主义实施文化侵蚀的手段,也是发展中国家规范其他文化、增强社会核心价值凝聚力的方式。执政党亦须以文化的方式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  相似文献   

19.
"文化经济"是理解费斯克大众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维度。通过《理解大众文化》的思想构境,费斯克从"两种经济"的提出、"大众的层理""权且利用""差异轴"等一系列重要概念的厘清,揭示了意义是如何在"两种经济"特别是"文化经济"中生产和流通的。费斯克的上述理论努力,使得其沿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开辟的道路一直前行,甚至渐行渐远。尽管如此,费斯克的大众文化思想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生态建设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经文化工业组装后具有了拜物教的特性,引发了文化价值的潜在危机。商品化、标准化的大众文化消解了文化的超越性价值,压抑了人的自主性及个性独立。以正确的价值坐标引导大众文化,提升大众文化的美学意蕴,为大众文化注入理性精神是引导、规范大众文化健康发展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