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事求是,是中国古代先哲们的光辉思想成就。它在不同时代,体现了不同的内含。后未,毛泽东又赋予其全新的意义,使之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精辟表述。在新的历史时期,小平同志又把实事求是提到马克思主义精髓的高度。为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精髓的实质,有必要对实事求是作一点历史考证。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早就存在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先秦典籍中的“经纶”一词,即含有“君子的经纶”、“经世”、“匡济”、“致用”之义。先秦子学主要流派均注重“致用”。因子强调:“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要敢于实事求是,以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标准,切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要善于实事求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五个能力”,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在“三讲”中,“讲学习”是前提和基础,这个前提和基础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三讲”教育的成效。那么,实事求是和“讲学习”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不仅仅是个态度问题,更重要是个能力问题。只有“讲学习”,才能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一、实事求是的两层含义实事求是这一成语最初出自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指的是古人根据事实求索真相,不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治学态度。后来,实事求是的含义发生了变化和引申,具体说来,实事求是的含义主要有以下两层:一个层次是把实事求是理…  相似文献   

4.
袁浩 《奋斗》2009,(12):61-61
年终岁尾.各单位及个人大都要做年终总结。时下.有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做个人总结时。喜欢笼而统之,大而化之。把成绩都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有些工作他根本没沾边,但加上了在他的“倡议下”、“指导下”、“帮助下”等字眼,就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政绩。对这种“算账”方法和总结模式。群众颇有微词。  相似文献   

5.
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这早已成为哲学界的共识。但我认为它不是一般唯物论,而是领导唯物论。 一 实事求是之所以是领导唯物论而不是一般唯物论,首先是由其基本点和性质决定的。 就其基本点来讲,其基本出发点、基本问题、基本对象、任务和实践基础等,都同一般唯物论不同。实事求是的基本出发点是“实事”,一般唯物论的基本出发点是“物质”。“实事”与“物质”是两个相近而不相同的范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266页),是第一性的东西。“实事”则是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3卷第801页),它既包括“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的第一性的物质的东西,也包括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内的非客观实在的第二性的精神的东西,如宗教、哲学、自然科  相似文献   

6.
现实之中,实事求是,人人会说,个个希望,可谓深入人心;而另一方面,人们从“实际”出发,力没少出,劲没少费,却求不出“是”,达不到“实事求是”,事与愿违,从而有“实事求是难,难以实事求是”的感叹。原因何在?从认识论上看,是由于人们在“实事求是”上陷入许多误区。误区之一:实事=实例“实事”,是求出“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陈云同志说,讲实事求是,首先是要把“实事”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什么事情也搞不好。“‘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  相似文献   

7.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条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已经日益深入人心了,并且,越来越成为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邓小平在政治上和理论上的一个巨大历史贡献。但是,仍然有一些人,由于“左”的思想在头脑里根深蒂固,至今对这条思想路线还是半信半疑,而个别人对解放思想甚至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他们常常“教导”人们说,解放思想可千万“别过了头”,解放思想也要“有个度”,解放思想也要“实事求是”,等等。这些话,从语法和逻辑上看,是无可责难的,但是从思想实质上去加以深入分析,却可以发现这里存在着深深的政治偏见。而这些政治偏见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实事求是辨     
当前影响实事求是的主要症结尽管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理论上已得到全党同志的共识,但是在实践中,与实事求是背道而驰的现象仍然存在,而且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究其症结的根源,关键是在“求”字上产生了种种偏差和障碍。一是轻视学习,不会“求”。一些同志由于没有摆正学理论与抓实际工作的关系,轻视对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缺乏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意识和功底,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就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不能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在复杂的情况下,难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容易陷入“拍脑袋”决策的盲目性。二…  相似文献   

9.
尚东涛  宋东亮 《探索》2000,1(1):67-70
以“改变世界”为最终指向的实事求是的“实事”,内在地具有实践的本质。作为对象的“世界的改变”即历史的和现实的实践之“求是”,是以未来实践为对象的“求是”活动的基本规定;未来实践是“求是”的基本向度。未来实践向度的实事求是的中介的生成,规定于主体对未来实践之“是”之“求”的不竭的无动力和有效的理性能力、未来实践的部分信息的先在性与可预拟性的整合。表达为预见的未来向度的实事求是中介,以实践性为基础、创造性为核心、不确定性为特征。因此,未来向度的实事求是中介即创造性预见。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逝世后,逮捕“四人帮”,为刘少奇等平反昭雪,邓小平再次出山,这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变化,自然影响到对毛泽东的政治评价。当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错误认识:一种是抛出“两个凡是”的观点,坚持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坚持肯定“文化大革命”;另一种则是呼应国际上的所谓“非毛化”思潮,颠倒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企图全面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实事求是与事是求实涂大杭“事是求实”是与“实事求是”相辅相成的概念。从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角度看: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存在两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主要描述的是从实践到认识的“求实”过程;而事是求实主要描述的是认识回到实践的“求实”过程。笔者之所以要提出“事是求...  相似文献   

12.
系统是要素与要素相互作用并产生新质的复合作。实事求是的内涵是个系统。寻找规律、运用规律创造新事物和把创造出的新事物同理论结合起来为人民谋利益,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系统的三个要素。三个要素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前后继启,是科学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的客体也是个系统。七十年的革命和建设历程表明,凡是用从系统的实事中求出的系统之“是”指导实际,事业就进行的波澜壮阔;凡是忽视实事求是客体的系统性,指导思想“单打独奏”,革命和建设就艰难曲折。实事求是的主体同样也是系统。个体主体系统的组成要素是理想、能力和途径。在集体主体系统中,没有闲置的要素。实事求是不仅是党的思想路线,而且也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包含的问题很多,都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措施,一个一个地逐步加以解决。但是解决中国所有的困难和问题,都集中到一点,就是必须把发展放到首位,“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长沙大学近几年来所走过的历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那么,如何去谋求发展呢?我们在实践中感觉到,必须从自身的客观现状出发,实事求是地去谋求发展。一、抓住机遇来发展为什么在机遇问题上,邓小平反复告诫人们:“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担心丧失机会。”“丧失机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呢…  相似文献   

14.
“实事求是”本是中国的一句古话。西汉时候,汉景帝刘启的三儿子刘德很喜欢研究学问,曾经搜集和阅读过许多先秦时期的古书,掌握大量的历史资料,认真从事研究和考证工作。刘德曾被封为河间王,谧号献。班固在撰写《汉书》时,为刘德立了《河间献王传》,在传中赞扬他的治学态度为“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他爱好研究古书,注意掌握大量事实根据,然后从中引出真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作为哲学范畴的“实事求是”与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是有区别的。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的学理性表述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这样的理解,是正确地揭示和全面地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科学内涵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6.
论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活的灵魂。在当前我国新的发展阶段,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标准,重点看政绩。如同考试是教育学生的“指挥棒”一样,政绩考核也能起到影响干部行为的“指挥棒”作用。面对新世纪组织工作的任务,如何寻找和挥动新的“指挥棒”,对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显得十分重要。一个时期以来,有的干部不择手段地虚报浮夸,搞虚假政绩,出现了“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不正常现象,群众对此非常反感。联想起大跃进时的浮夸风,这样的教训太沉重了。究其原因,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追名逐利,欺上瞒下,上报的情况和数字都有很大水份,…  相似文献   

18.
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根本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永葆青春的不竭动力。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体系 ,是对历史客体、现存客体和未来客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客体、现存客体和未来客体的规律性认识都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即从历史的客观事实出发 ,不断“求”历史客体之“是” ;依据历史规律和现实客观实际 ,不断“求”现存客体之“是” ;以历史和现实特点和规律为基础 ,不断“求”未来客体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 ,归根到底就是实事求是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9.
沈连婕 《唯实》2002,(2):70-71,6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重要讲话中着重指出 :“现在 ,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群众反映最大的是两个 ,一是形式主义 ,二是官僚主义。这必须引起全党上下的高度重视 ,必须痛下决心把这两股歪风刹住 ,越快越好。”在“七一”重要讲话中 ,江泽民同志又进一步强调 :“当前 ,特别要注意克服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状况 ,克服种种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 ,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歪风。”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再一次提出了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这一顽症的必要性。本文就如何以“三…  相似文献   

20.
翻开《彭真文选》,可以看到很多讲“实事求是”的话:1944年7月18日:“这次大会我们采取的是实事求是的办法,搞清思想,把病治好。”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