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李力 《人事天地》2010,(25):62-62
报载沈阳有个以拾破烂为生的人,名叫王洪怀。一天他拾到一个易拉罐,如果他像以往一样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只能赚几分钱。他看着手中的易拉罐,突然想到,如果将它熔化,作为金属材料卖,是否可以多卖一些钱?于是他将这只易拉罐熔化成一块指甲大小的金属,然后拿去化验,  相似文献   

2.
报载沈阳有个以拾破烂为生的人,名叫王洪怀.一天他拾到一个易拉罐,如果他像以往一样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只能赚几分钱.他看着手中的易拉罐,突然想到,如果将它熔化,作为金属材料卖,是否可以多卖一些钱?于是他将这只易拉罐熔化成一块指甲大小的金属,然后拿去化验,结果发现这是一种贵重的铝镁合金.当时市场上的铝锭,每吨在1.4000元至18000元之间,每个空易拉罐重18.5克,54000个就是一吨,这样算下来,卖熔化后的材料比直接卖易拉罐要多赚六七倍的钱,于是他决定回收易拉罐熔炼.后来,他办了家金属再生产厂,3年内赚了270万元.  相似文献   

3.
犹太人有句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人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他可以把豆子拿回家,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卖豆人可以改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么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  相似文献   

4.
巴山 《人事天地》2006,(3):37-37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从小住在垃圾场附近的穷孩子。上小学时,有一天,他在路上捡了一只易拉罐,一个收破烂的人正好路过,他将易拉罐卖给了那收破烂的人,得了一角钱。他做成了有生以来的第一笔生意。尔后,他发现到处都有被丢弃的废旧物品,于是他利用课余时间干起了捡破烂的营生。  相似文献   

5.
俭是一粒种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后来,他的女儿出嫁,大喜之日,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到集市上去卖,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嫁妆。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  相似文献   

6.
若邻 《人事天地》2008,(12):33-33
从传统意义上说,尹纯尧不算个好学生,因为他太不安分,总是东奔西跑的。读小学五年级时,他就推着自行车卖冰棍;从初中到大学,他每年暑假都去打工;从跨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再没向家人要过一分钱;自己“致富”的同时,他还给其他在校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大学还没毕业,  相似文献   

7.
有一天,一位禅师为了启发他的门徒,给他一块很大、很美的石头,叫他去蔬菜市场,并且试着卖掉它,但是禅师说:“不要卖掉它,只是试着卖掉它。注意观察,多问一些人,然后只要告诉我在蔬菜市场它能卖多少钱。”在菜市场,许多人看着石头想:它可作很好的小摆件,我们的孩子可以玩,或者我们可以把它当作称菜用的秤砣。于是他们出了价。但只不过几个小硬币。那个门徒回来对禅师说:“它最多只能卖几个硬币。”  相似文献   

8.
1968年,刘宗柱出生在长阳县钟家湾村小坳子一户贫寒人家。一岁时生病打针,医生失手伤及他的坐骨神经.使他落下终身残疾。在11岁那年,母亲离他而去!从此,“贫寒”使这个家几乎到了崩溃的地步,父亲带着刘宗柱和他两个妹妹艰难度日。为了挣钱,刘宗柱辍学在家开始学着烧瓦卖。吃苦耐劳的他在15岁这年赚了1000元。因烧瓦对体力要求太高,  相似文献   

9.
杨仕 《人事天地》2008,(5):52-52
雷汉辉没有上过大学,但却有着敏锐的眼光和超前的思维。他1936年出生于广东中山一个华侨家庭,15岁时来到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市,与父亲团聚。当时父亲正从事蔬菜买卖生意,每日天还未亮,就开着小货车载着新鲜蔬菜沿街去卖,直到深夜才回家。为减轻父亲的负担,雷汉辉高中还没毕业,就与父亲一起干起了上门推销蔬菜的生意。他说,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懒?是指不愿动、不肯动或是好逸恶劳?!“懒”是指身体上的惰性!那么“沉思者”懒吗?“沉思者”的身体是处于静止状态,然而他的思想却在活动,我们能否将其定名为“懒人”?这似乎不能。那么,是否有一种“懒”是超越身体以外的呢?例如,精神上的“懒”?假设如此,“懒”字又该如何去定义? 一个人如果睡到日上三杆,通常会被人们归类为懒人。如果他的职业是小说家呢?人们会说:他半夜在写作,并且会认为他工作十分地认真。是以,我们得到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笔者在杭州市岳王路花鸟市场,看到一个穿着平常的中年人,他向一个卖犬的青年人问:“你这只哈巴狗要卖多少钱?”青年人向他白了白眼,轻蔑地说:“你问它的价格干啥?说出  相似文献   

12.
蒋平 《人事天地》2007,(4):27-27
1876年,一位20来岁的年轻人只身来到芝加哥,他一无文化,二元特长,为了生存,只好帮商店卖起了肥皂。随后,他发现发酵粉利润高,立即投入所有的老本购进了一批发酵粉。结果他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当地做发酵粉生意的远比卖肥皂的多,自己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相似文献   

13.
主唱仆随     
有位卖药的江湖骗子扬言,吃了他的药可以长生不老。他大声喝道:“看看我,我已经三百多岁了,可是越老越壮。” “他真有这么大年纪了吗?”有人问他的年轻助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个"一房二卖"现象,以一则案例引出了现实中关于该问题争论的几个焦点,在分析其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后,着重从司法裁判的角度阐述如果在同一案件中适用不同的价值排序会导致不同的裁判结果从而实质上影响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虽然在买卖中各种应该兼顾各种价值,但是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维护市场稳定和社会和谐,我们应该严格规制"一房二卖",将交易安全价值、秩序价值和平等价值优先于效率价值与契约自由价值适用,从而保护房屋买卖中善意的一方。  相似文献   

15.
<正>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家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着上记号。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被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划,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  相似文献   

16.
读中外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专制时代,如果一个帝王对臣下还有所惧怕的话,那个朝代就是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相反,如果这个帝王百无忌惮,天不怕地不怕,而只有臣下怕他怕得要命的话,不用说,这准是一个朝不保夕的年代,我们不妨来看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们愿意倾听欧克肖特的哲学或其可能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领会它呢?今天,欧克肖特是以“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家而名世的,但他与新近复苏的美国保守主义在思想上并没有多少相同之处。或毋宁说,他的思想与传统主义更为吻合。不论人们怎样看待他的思想,欧克肖特已经为健康政治学所必须的理论提供了历史哲学的支持。如果在欧克肖特的著作中有一个不断出现的主题,那就是他强调理论渗入(政治)实践带来的道德和政治的恶果。但是,他对渗透(政治)实践的恶果的强调并未因他主张人们需要通过追求传统暗示来指导其政治活动的观点而减弱。  相似文献   

18.
上帝能否创造一块他自己也举不动的石头?如果他不能创造这么一块石头,显然他不是万能的。如果他创造了这么一块石头,那么他将举不起来,所以他不是万能的。上面的这个悖论的价值不仅仅是一个逻辑游戏。悖论像是撕开遮盖着真理殿堂的帷幕的一条裂口,让人如此诧异,却又难以捉摸。哲学进步的历史伴随着一个又一个惊艳的悖论的进现和解决。  相似文献   

19.
1938年的冬天,一位16岁的英俊少年来到了法国首都巴黎,他雄心勃勃地要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一名让全世界都为他喝彩的舞蹈家. 但事情并不像少年想象的那样简单.在找工作的日子里,他几乎跑遍了全巴黎,可因为没有别的特长,他很难找到挣大钱的机会.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想起了自己跟父亲学的裁缝手艺,就极不情愿地去了一家裁缝店,但裁缝店老板告诉他:"收下你可以,但你的工资只能按学徒工的一半去计算,而且还要经常加班,你如果能答应这些条件,就留下来干吧."  相似文献   

20.
正一、提出问题甲有一台笔记本电脑,甲将其卖与乙,但是二人达成约定,甲需要继续使用一段时间再进行实际的交付,之后甲又与丙达成了买卖协议,同样约定甲继续使用一段时间再进行交付,那么甲乙丙三人谁拥有这台笔记本电脑的所有权?如果甲乙的约定时间为五天,期限截至时进行了实际交付,而甲丙的约定时间为七天,那么七天时,丙可否向乙主张对这台笔记本电脑的所有权?如果甲丙的约定时间为五天,期限截至时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