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心安胜良药     
英国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年轻时曾行医十余年.一次,他和朋友尤克金去参加一个酒会,酒会开始不久,一个叫蒙格的绅士突然发病,抱头躺地叫痛.有知情人说:“蒙格忠脑神经痛多年,发作时必须立即吃一种特效止痛药,刚才他说参加酒会来得匆忙忘了带药,不想真的发病了.”柯南·道尔上前为他作了简单的诊查,说:“蒙格先生,我和你一样忠有脑神经痛,我带的止痛药比你吃的不知要好多少倍,吃一片马上就会见效.”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瓶,倒出一片药,让蒙格吃了下去.  相似文献   

2.
贞元三年,李泌刚当宰相不久,就听到了太尉李晟阴谋叛乱的传言。说他的太尉府里有一个大安园,大安园里有一座大安亭,大安亭的四周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假如在这片茂密的竹林里埋伏一支奇兵,那不是很容易造反吗?  相似文献   

3.
留学生家信     
梁良 《侨园》2001,(2):31
爸爸、妈妈你们好: 来到英国已经快3个月了,一直没给你们写信,真对不起,有的时候,我非常忙,所以没有时间给你们写信,请谅解。刚来英国的时候,觉得很多东西都不适合我,一下飞机,就看见一片一片的三四层楼房,天一直是阴着的。在地铁上遇见一个美国人和他说了几句英语,并且我也听明白了他说的是什么,所以很高兴,觉得我比其他刚来的还是有优势的。到了家里一看,条件还不错,我住在三楼,只是屋子太小了,不过屋子里还是很暖和的,厨房也很大,并且有淋浴。靠近路边走不远的路是一个公园,公园里有篮球场,每到周末我都去那里打篮球。我住的周围都是土耳其人,所以英语的环境并不好,但我有信心学好英语。我到英国的第二天就去了“中国城”。那里在伦敦的中心,很热闹,并且看  相似文献   

4.
四月二十六日,我收到挚友吴国桢兄从美国寄来的信,给我增添了无限的快慰。国桢兄在信中说:“吾兄意见甚好,弟拟照办,刻已有此准备。”这里说的“吾兄意见”,是指我曾去信向他提出的建议:若兄欲归国观光心切,而因夫人有恙尚难成行,可否着夫人暂且养病,您由子女陪同返里,争取于新中国国庆大典三十五周年纪念日前达抵北京。接此信后,我便等待着国桢兄的归来。他一生的经历和他近年来眷念祖国的一片拳拳情意,也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7,(8)
正去年6月我去美国旧金山看望儿子。儿子家住在旧金山郊区,这里空气新鲜,视野开阔。一家人为了享受庭园乐趣和锻炼身体,在自家后院开出一片菜园地,种了各种蔬菜,有十几种之多。来之前儿子就在网上对我说:"老爸,今年菜园子又是一个丰收年,菜园里小白菜、西红柿、茄子、小黄瓜、青江菜、辣椒,应有尽有,长势喜人。你快来吧,享受这里的田园风光。"  相似文献   

6.
凌云 《瞭望》1987,(16)
新年刚过,川北已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位于嘉陵江畔的阆中县,在初春和煦的阳光下,透出勃发的生机。 在县委大院一间简朴的房间里,我见到了阆中县委书记李慎宽。他,身材不高,50岁上下,看上去有些疲倦,但目光炯炯,给人以有智多谋之感。 “我们县是个贫困县,现在只能说贫困的面貌正在得到改变,但远远不够。去年我们的工农业总产值是38000万元,比1983年翻了一番多。对先进经验,我  相似文献   

7.
数学和诗词,历来有许多可供谈助的材料。例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七八座,八九十支花。把十个数字嵌进诗里,读来琅琅上口。郑板桥也有咏雪诗;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诗句抒发了诗人对漫天雪  相似文献   

8.
《民主》2016,(8)
正写在宜兴的一笔柔情,是在宜兴几天时光里积攒的和宜兴的记忆。小雨中,我用近乎虔诚的眼神向路两旁的绿色致意。那是一片深情的绿啊,链接了我此次原乡行的情感维系:紫砂文化一段史,竹海情致一幅画,乡村民俗一首歌,茶园清风一行诗……站在清晨的宜兴街头,触摸并感受着空气中飘散的温润茶香、儒风雅韵,不由地对友人们说:我想在这里住下来。  相似文献   

9.
锦句     
正旅行是个好东西。只有在离得最远的时候,才能把曾经走过的那段日子、经历过的那段情,看得清楚。更重要的是,在路途中我学会了如何去面对生活。——陈程别人说我好话,我感谢人家,必要自问,我是不是有他说的那样?遇人轻我,肯定是我无可重处。若有诽谤和诋毁,全然是自己未成正果。在屋前种一片竹子,不一定就清高;突然,门前客人稀少,也不是远俗,还是平平常常着好,春到了看花开,秋来了就扫叶。——贾平凹如果你是个顶级木匠,要做一个精美绝伦的抽屉,你不会用一块三合板去做它的背面,即便背面贴着墙,没人会看到。——工匠精神的诠释恰如灯下做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相似文献   

10.
每谈及自己的国画创作,张仃先生总说:“我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 我不止一次听他这么说过,在他家的客厅,在中国画研究院的画室里,在有关中国山水画的讨论会上,乃至在近期举行的《张仃山水写生画展》的展厅里,我又一次听他这么说。于是,我“追问”他。他回答我: “1932年,我考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学  相似文献   

11.
未羊 《瞭望》1995,(31)
谁都知道,新加坡是个小国,洋腔洋调的说法是迷你(mini)国,因为它统共只有大约620平方公里。那么,莫非你伏天里热昏了头,说它大,还要“哉”? 别急,我说的是感觉。我不管它是600平方公里,还是6亿平方公里,反正在我的感觉里它是一个大国,一个在国际舞台上昂首阔步的泱泱大国。我现在就来说说这种感觉是怎样产生的。待我说完之后,你会同意我的感觉,也会说,是的,新加坡确实是“大哉”。 其实,这个话我去年就想说,只是让杂七杂八的事情一搅而终于没有说罢了。 去年,有一个美国青年在新加坡恶作剧,把人家的汽车乱涂了一通,新加坡法院的判决很绝,打屁股。就是脱了裤子,用皮鞭抽。起初,我心中有些不忍。那种青年,是上海苏州一带称作“小赤佬”  相似文献   

12.
梁志 《瞭望》1984,(52)
有人赞美鲜花,有人赞美松和柳,我却赞美椰树。 我从小就爱恋椰树。故乡门前有一片翠绿的椰林,烈日当空,走进椰林,不要说摘个椰果解渴,就是让那带着清甜椰香的凉风一吹,也顿觉心旷神怡,舌底生津。  相似文献   

13.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  相似文献   

14.
吴志实  韩一民 《民主》2008,(9):45-45
我每年都订好几份报纸,看报是习惯也是工作,另外还带有消闲的成分。在我来讲,躺着看报纸要比坐着上网看电视惬意得多。话说有一回遇上邮递员送报,他不无夸张地说,您家的报真多。多吗?我不置可否。他说,这楼里没几家人订报,我早一趟晚一趟,送都是您家的。我只好向他表示感谢。不过我也从他的话里感觉到,以今天资讯发达的程度看,  相似文献   

15.
1959年某日,我去陆老师家,只见好些陌生人围在一个小房间内,我挤进去一看,翁瑞午僵卧在床,眼睛瞪着,口不能言。我叫一声“翁先生”,他似有反应,眼珠朝我略一转动。这时,陆老师在卧室里闻声唤我了。她独坐在大藤椅里,异常平静地对我说:“翁先生不行了。你不要去看。”在她脸上,似乎并无什么永别的悲痛之色。  相似文献   

16.
垃圾新闻     
韩羽 《瞭望》1989,(17)
邻居老李悄悄告诉我:“前天出了个稀罕新闻”,我问:“什么稀罕新闻?”他说:“干疗所大门口旁边不是有一排垃圾箱么,你猜怎么的?垃圾箱里有两条尺八长的大鲤鱼。一个老工人看见了要捡起来,他老伴说,八成是坏了的,捡它干什么!老工人摁了摁,冰凉绷硬,是冻着的。你想,大冬天冻着的鱼怎会能坏!老工人捡起来提回家去了。一开膛,你猜怎么的?鱼肚子里有个塑料卷,真神了,打开塑料  相似文献   

17.
瓷器、中国,在英文里同读China。这是因为景德镇在中国历史上有代表瓷器的足够资格。宋代以前,景德镇名叫昌南镇,英语中的China是昌南的谐音。外国人最早是通过瓷器了解中国的,我国号称瓷之国即由此而来。谈到这些,作为我国著名瓷都的景德镇市委书记江国镇显得格外兴奋和激动。他说,有一次我到法国参观,外国朋友问起我是从哪里来的?我说是来自中国江西省的。那位朋友摇摇头。我后来说是中国景德  相似文献   

18.
误解     
远道退来一份陈稿。再大的作家,退稿都收到过,因此我毫不难为情。为了敝帚自珍起见,修修补补,拟收集子。一位女士见了说:这篇退稿还要什么,另写一篇新的吧。说得好轻松,“另写一篇新的”,要知道,我写文章跟生孩子差不多,也有一个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过程。想早点出生,也可能是早产儿,放在温箱里不知道活得下去活不下去。再往深处一想,那位女士可能存在一点误解,什么误解呢?即是说:会者不难,反正你学会写文章了,另写一篇就是了。这种误解,其实好多人都有。我有一位高龄朋友,天天洗冷水澡,却告诉我一个秘密:“几十年如一日,天天洗冷水澡,可逢到寒冬腊月,清早往冷水里跳,每次还要思想斗争。”这是大实话。“几十年如一日”,总可以说“会”了吧?可是“每次还要思想斗争”。写文章一样,哪怕是多老的作家学者,如果要写点  相似文献   

19.
程青 《瞭望》1993,(19)
当我试图让数学家马志明博士形象地告诉我他的研究时,他莞尔一笑,说:“数学理论中有许多分支是十分抽象的,比如我研究的狄氏型理论,对非专业的人是很难形象地描述的。”我不由好奇,一个平常人难以进入的抽象的数学王国,马志明是怎样闯入的?是什么吸引他在那个不寻常的世界里流连忘返? “我是完全无意地选择了数学。”马志明说:“就  相似文献   

20.
同情高检     
我同情高检。高检是谁?最高人民检察院也。有人写文章说,希望报上的批评性读者来信能有下文。殊不知连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决定,一个省里也竟能拖延两年多顶着不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