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确把握"有无逮捕必要"刑事政策的内涵,是正确落实这项政策的基础。笔者通过对"无逮捕必要"案件状况的调查,找出"无逮捕必要"案件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提出建议,以便检察机关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2.
蔡红伟 《法制与社会》2010,(24):266-267
本文主要从"无逮捕必要"的运用现状、逮捕的实质、"无逮捕必要"条件等方面出发论述了当前侦监工作中如何更好地把握逮捕必要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民检察》2005,(12):13-14
近几年来,我省各级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认真贯彻执行高检院工作要求,准确适用逮捕措施,在严厉惩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坚持宽严相济,正确理解和准确适用轻缓的刑事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2003年以来,全省作出无逮捕必要不捕决定共涉及2295人,占全部不捕案件的36%。经复查,绝大多数作了相对不起诉决定、被法院免予刑事处罚或者被判缓刑,未发现明显无逮捕必要不捕不当的案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探讨对"有(无)逮捕必要"的理解和适用,并指出在审查逮捕文书中阐述"有(无)逮捕必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实践中,检察机关在批准或决定逮捕时,对逮捕的必要性要件考量不足、适用较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中,基于嫌疑人权利保障和司法资源的有效配置,应在轻缓刑事政策的指导下,重视对无逮捕必要的监督,以逮捕适用的主体、涉嫌罪名、案件情节等方面为基础,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6.
实践中,检察机关在批准或决定逮捕时,对逮捕的必要性要件考量不足、适用较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中,基于嫌疑人权利保障和司法资源的有效配置,应在轻缓刑事政策的指导下,重视对无逮捕必要的监督,以逮捕适用的主体、涉嫌罪名、案件情节等方面为基础,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7.
“无逮捕必要”适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把握不准,仍存在“宁左勿右”、“重打击轻保护”的观念;在刑事诉讼中要适用“无逮捕必要”,往往程序比较繁琐;为保障诉讼、维护稳定,预知轻刑仍批捕;捕后达成赔偿协议致判缓;社区矫正机构缺乏,帮教条件不健全.应从以下方面完善:明确适用无逮捕必要的原则;明确“逮捕必要”的范围、标准;确立“确保候审为原则,逮捕为例外”的机制,从立法上强化对“逃保”的惩戒;积极探索建立社区矫正机制,解决对外地人犯罪大多逮捕的现象;对无逮捕必要不捕、取保候审等案件快速起诉;在审查批捕环节促成双方基本达成和解;积极开展不捕回访帮教机制.  相似文献   

8.
张飞 《法制与社会》2013,(3):136-137
本文通过对刑诉法修正案关于逮捕制度的解读,并结合侦查监督工作实际情况,对实践中的案件进行分类,分别从犯罪性质、情节、嫌疑人自身等方面准确把握"无逮捕必要"之内涵,完善"无逮捕必要"在检察院侦查监督工作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9.
李冰 《法制与社会》2010,(31):74-75
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使无逮捕必要的适用条件日趋明朗,但其适用上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本文就工作实际中在办理无逮捕必要案件中遇到的外来人员适用受限制、逮捕必要性考察长效机制缺乏、不捕后监督缺位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虹 《天津检察》2009,(5):18-19
一、“无逮捕必要”适用的现状及其成因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0条对逮捕的条件是这样规定的: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害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由此可以得知,对于罪行较轻、主观恶性小,社会危害性小的犯罪嫌疑人可以适用“无逮捕必要”,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相比较绝大多数已经批准逮捕的案件,检察机关适用“无逮捕必要”可谓是凤毛麟角。结合我院侦查监督的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1.
周丰华 《法制与社会》2010,(22):249-250
逮捕是对未定罪的犯罪嫌疑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并非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由于其涉及剥夺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所以是一种最为严厉的强制措施。随着司法文明的进步,各国对于实行逮捕、羁押之类的强制措施都很慎重。最高人民检察院多次强调应当降低逮捕率,对于"无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不宜逮捕。  相似文献   

12.
无逮捕必要作为审查逮捕环节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主要实现途径,充分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宽"、"缓"的一面,对维护稳定、化解矛盾、减少对抗、促进和谐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当前高检院深入推进的三项重点工作中把社会矛盾化解作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要求审查逮捕工作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保护人权的现代刑事诉讼理念。  相似文献   

13.
无逮捕必要是指检察机关针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请求,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涉嫌犯罪,可能判处管制、拘役、独立适用附加刑,或者虽然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时,对公安机关提请批捕的请求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严格把握逮捕条件,充分适用无逮捕必要,是审查逮捕阶段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必然要求。本文试从当前无逮捕必要适用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梁丽萍 《法制与社会》2010,(30):135-135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逮捕必要性被视为适用逮捕与否的"分水岭"。然而,无论是关于逮捕必要性的法律规定,还是司法实践中办理审查逮捕案件皆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力求在摆脱困境方面提出有现实价值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所作的批复法律文书中,《不批准逮捕决定书》上有“无逮捕必要”一词经常见到。“无逮捕必要”这一词是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如“无逮捕必要”,那就不批准逮捕,从而产生了“无逮捕必要”一词。“无逮捕必要”与“有逮捕必要”,是对犯罪嫌疑人逮捕、还是不逮捕是在强制措施上的“分…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以来,太原市杏花岭区人民检察院侦察监督科在审查逮捕工作中积极探索捕前调解工作机制,对轻微刑事案件实行捕前调解,提高了逮捕案件质量,增加了社会和谐因素。1.严格逮捕条件,确定捕前调解案件范围。根据法律规定,结合办案实践,严格把握有无逮捕必要的标准,把捕前调解机制应用于犯罪情节轻微、案件当事人双方愿意调解的案件,切实做到少捕、慎捕。  相似文献   

17.
"上提一级"是对省级以下检察机关自行侦查案件的逮捕决定权由其上一级行使的简称。其目的在于引入外部监督机制。实践证明,该制度的推行对于强化自侦案件的侦查监督具有积极意义,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单纯的逮捕决定权的上提割裂了刑事诉讼逮捕权与侦查管辖权之间的关系。自侦案件实行侦查管辖权与实际侦查权的分离才是解决逮捕权外部监督问题并实现侦查管辖权与逮捕决定权统一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用好审查逮捕、公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执法机关,案件质量是其生命线,用好审查逮捕,公诉权是履行好法律的应有意义,而检察机关准确把握无逮捕必要的法律适用,非法证据排除的法律适用,不起诉的法律适用是准确把握案件质量标准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9.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案件近年来发案较多,所占信用卡诈骗罪比例最大,但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在主观恶性、危害程度上均不及其他三类信用卡诈骗案件。在审查逮捕案件中,如何对此类案件证据证明标准,尤其是逮捕条件较好把握,本文从主观故意、透支数额、催收方式、逮捕必要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在司法实践中,构罪即捕的观念在一些检察人员头脑中根深蒂固。文章拟通过对"无逮捕必要"的理解和适用情况进行深度反思,重新架构"无逮捕必要"的框架体系,以期使"无逮捕必要"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