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7年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升空,国人为之振奋。"嫦娥工程"令世人瞩目,与此项工程相联系的一位科学家成为了科技界关注的焦点,他便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欧阳自远出生于江西吉安,从小在永新长大,后来成为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是我国提出探月工程计划的第一人。他对故乡的绵绵深情令笔者动容,笔者特采撷几则鲜为人知的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学习月刊》2021,(1):I0001-I0001
2004年1月,中国的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10年论证正式立项,被称为"嫦娥工程"。该工程主要按照"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计划展开,旨在用无人航天器造访月球、探测月球、认识月球。到目前为止,我国先后成功发射的"嫦娥一号"和"嫦娥三号"探月器已经顺利完成了前两步预定的探测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3.
刘志宏 《党史文苑》2007,(11):54-55
2007年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升空,国人为之振奋。“嫦娥工程”令世人瞩目,与此项工程相联系的一位科学家成为了科技界关注的焦点,他便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欧阳白远出生于江西吉安,从小在永新长大.后来成为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是我国提出探月工程计划的第一人。他对故乡的绵绵深情令笔者动容,笔者特采撷几则鲜为人知的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2月15日晚,"玉兔"号巡视器与嫦娥三号着陆器在月球上实现互拍,"玉兔"号月球车上的五星红旗首次出现在着陆器拍摄的画面中,也第一次让中国梦想登上了月球高度。中国由此成为"与美俄比肩的太空强国",国际媒体纷纷评论"嫦娥震撼",赞叹五星红旗首次亮相月球,一时间"中国征服了月球"  相似文献   

5.
他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时刻关注着"嫦娥一号"的最新变化;他是"两弹一星"的元勋,见证了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王婧 《党建文汇》2007,(11):7-8
举世瞩目的中国绕月探测工程(也称“嫦娥工程”)已经启动,一颗属于中国自己的卫星“嫦娥一号”将绕月飞行;2010年,中国的月球车将在月球上实施软着陆;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球土壤样品采回地球……随着“嫦娥工程”的顺利展开,“嫦娥一号”幕后的科学家们也开始被人们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图说天下     
正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  相似文献   

8.
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托举着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19时09分,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嫦娥"奔月旅程正式开始。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准确进入127分钟、200公里高度的月球轨道,中国航天史上最远的"长征"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宣告成功。  相似文献   

9.
图说天下     
正嫦娥三号开启中国首次"落月梦"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虹湾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图为12月22日凌晨,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玉兔号"月球车)第五次互拍的照片。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土壤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安全着陆,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电,深情勉励探月工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嫦娥五号任务的全体同志"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揽月九天     
2007年金秋,"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承载着中华民族走向宇宙深空的梦想,叩响了月宫的门环。仰望九天,"嫦娥一号"那蓝色的太阳能帆板,犹如高扬在浩瀚太空的"中国帆"。它骄傲地告知世界:在月球探测工程中,放飞"嫦娥"的中国航天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2.
时事之窗     
胡锦涛温家宝致电祝贺"嫦娥一号"卫星近月制动圆满成功国家航天局宣布:北京时间11月5日11时37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动,顺利完成第一次"太空刹车"动作,顺利进入环月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月球卫星。  相似文献   

13.
图说天下     
月球影像图 1月17日,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嫦娥三号着陆器拍摄的月球影像图。图为2013年12月17日至18日,嫦娥三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的着陆器周边360°范围的全景镶嵌影像图,采用圆柱投影方式表达。  相似文献   

14.
速览·中国     
01嫦娥二号成功发射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幕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作为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在嫦娥三号安全着陆后,欧阳自远"莫名担忧,但又冷静确信一切会按照预定方案进展"的复杂心情也转为了欣喜。这位78岁的老人充满信心地说:"我们一定会等到那一天,亲眼看到在月球上留下中国人的脚印。"随着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在月面预选着陆区域的安全着陆、嫦娥玉兔成功互拍及五星红旗首次亮相月  相似文献   

16.
图说天下     
正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的岁末,科技喜讯一个接一个,我常常被一个个"高峰"新闻激励着、感动着,为之自豪着。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表面着陆,五星红旗第一次在月表动态展示,携带月壤的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归来;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高分十四号卫星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18.
《福建理论学习》2014,(1):48-48
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14日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我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15日深夜,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9.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完成全部使命后,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上,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发射升空开始,“嫦娥一号“卫星累计飞行494天,共传回1.37TB的有效科学探测数据,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月表土壤厚度等一系列科研资料,为我国月球探测后续工程和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月球车是进行月球表面探测的重要工具之一。至今,全球一共成功发射和运行过7辆月球车,即用于在月面进行无人巡视探测的苏联月球车一号和二号(分别由月球十七号、二十一号月球探测器释放),中国玉兔号、玉兔二号(分别由嫦娥三号、四号月球探测器释放)和用于在月面运送航天员进行科学探测的美国3辆有人驾驶的月球车(分别由阿波罗十五号、十六号和十七号载人登月飞船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