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正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近年来,汤原县依靠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探索以食用菌产业推动精准脱贫,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目前,全县栽培食用菌达到1.6亿袋,标准化挂袋大棚发展到2005栋,预计全年实现产量7200吨,产值4.75亿元。通过鼓励引导贫困人口到食用菌大棚基地打工、扶贫大棚收取租赁资金再分配等方式,可带动723户、1278名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点带面培育龙头促增收没有龙头企业拉动,产业扶贫就成为无源之  相似文献   

2.
正务川自治县强力实施"100万个羊单位"草地生态畜牧业,有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目标实现。务川自治县强力实施"100万个羊单位"草地生态畜牧业,有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目标实现。全县用6年时间培养了山羊防疫、养殖技术人员600余人,发展养殖户6000余户,种草户5000余户,建立15个300只规模的乡级二级扩繁场,2013年底存栏山羊达到32万只。同时,还规划了占地21.66万亩、投资20亿元的羊产业扶贫实验园区,引进企业6家,建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十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张北,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立求做精、做强传统产业,做实、做大新型产业,探索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脱贫、特色旅游引导脱贫、光伏产业助力脱贫等扶贫模式,加快了脱贫步伐。截至目前,共整合投入扶贫资金20749万元,全县贫困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9.39万人。龙头产业带动脱贫。近年来,张北有机食品加工业集聚发展,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  相似文献   

4.
正榕江县着力在基础治贫、产业治贫、智力治贫、社会治贫上下功夫,认真研究落实政策,扎实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融合发展,抱团脱贫。榕江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结合山地特色,实施"两山"地区扶贫开发三年攻坚行动,积极通过发展产业、生态移民、教育扶贫、医疗救助和社会兜底等促进困难群众增收。"十二五"期间,全县减少贫困人口7.54万人,10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48个贫困村出列。"十三五"开局,榕江县着力在基础治贫、产业治贫、智  相似文献   

5.
正大方县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探索出"一社两业"巩固摘帽后脱贫攻坚新做法、新思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良好态势。"一社"即大力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两业"即纵深推进产业革命和加强劳务就业扶贫,实现群众稳定脱贫。聚焦合作社带强,提升发展原动力。统筹推进七权同确,量化股份20万户7.08亿元入股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支持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申报农业产业发展项目、扶贫资金项目95个4909万元,培养打造了凤山乡银川村、兴隆乡菱角村等一批示范点。  相似文献   

6.
《奋斗》2017,(14)
正近年来,明水县崇德镇从"思想扶贫、产业扶贫、保障扶贫、民生扶贫"四大领域精准施策,脱贫攻坚。一、崇德镇产业扶贫的实践围绕杂粮、瓜菜、畜牧、光伏、劳务五大产业,崇德镇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生产没门路、没保障、赔不起的问题,加快了贫困户融入产业链的步伐,让贫困户的腰包鼓起来,实现持续稳定增收。目前,全镇五个产业带动90%以上贫困户参与,户均增收4000元  相似文献   

7.
正黎平县按照"守住两条底线,用好两个宝贝,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总要求,依托侗民族文化、"一村一品"等特色优势,以中国传统村落为平台,以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抓手,用好结对帮扶力量,开发旅游文创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成效明显。201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80万人次(乡村旅游接待3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84亿元(乡村旅游综合收入33.98亿元),同比增长16.18%,旅游产业带动6157人实现增收脱贫,助推全县整县"减贫摘帽"。  相似文献   

8.
正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贫困地区发展自己的产业,有利于由"输血"变为"造血",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贫困户融入地区产业发展,有利于实现持续增收,不断增强内生动力,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可以说,打好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主要途径和根本之策。赤峰市巴林左旗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将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攻方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笤帚苗产业、特色优势养殖业、新型农  相似文献   

9.
平昌县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全县总人口94.2万人,农业人口78.2万人,乡村劳动力资源41.8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达25万人.对此,县委、县政府确立了"食品工业强县、畜牧产业兴县、劳务经济富县"的产业发展战略.2003年,全县共实现劳动力向县外转移就业18.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6亿元,较2002年净增0.9亿元,分别占全县GDP的20%、占农业总产值的47.6%、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3%.5.82万户贫困家庭靠务工脱贫,1.78万户贫困户靠劳务致富.劳务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渠道,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正>为尽快啃下脱贫攻坚最硬的硬骨头,六盘水市钟山区木果镇积极探索"以强带弱"的联村精准帮扶模式,成为该区北部五乡镇中的木果镇便是先行者。物资帮扶引领方向。木果镇木果居委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培育、种植、加工等产业。由于木果居委生产的食用菌产量稳定、品质优良,一度供不应求。2018年实现菌种销售收入400万元,菌菇销售收入160万元,村集体获益25万元,农户分红191.9万  相似文献   

11.
从江辣椒     
正从江是全省16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现有耕地面积21.6万亩。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当地瞄准市场需求,结合土壤气候资源优势,把辣椒种植作为产业扶贫助农增收的一大举措。目前,从江辣椒种植面积2万余亩,产量2万余吨,实现产值约1亿元。计划到2020年夏秋季,全县将种植线椒1.3万亩、尖椒0.4万亩、本地朝天椒0.2万亩,预计总产量3万吨以上,上市时间集中在当年7月至11月。  相似文献   

12.
正贵州各地围绕"一县一业"等工作思路,积极申报使用扶贫产业子基金,发展了一批优质项目和特色产业,扶持了一批农业企业,带动了一批贫困户增收。贵州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指出,要重点抓好扶贫产业子基金落地使用,进一步简化程序、优化流程,同步安排基金项目申报和评审。2017年初,贵州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扶贫产业子基金正式启动,计划投资1200亿元,存续期限10+N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17,(8)
<正>汤原县按照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部署要求,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围绕富民强县兴企目标,以扶强扶壮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实施菌业立县,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了产业扶贫和精准脱贫。2014年以来,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引进和支持黑龙江亮子奔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全力打造黑木耳产业发展"旗舰",推动企业顺利完成了一期、二期工程建设,两年来共为菌农提供黑木耳菌包4000万袋,使菌农  相似文献   

14.
正未来三年,恒大集团将投入扶贫资金30亿元,通过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吸纳就业扶贫、发展教育扶贫和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扶贫等"一揽子"措施,助力大方县到2018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精准扶贫,恒大率先。精准脱贫,大方争先。"在毕节市大方县的街头巷尾,关于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标语随处可见。短短三个月,创立于广州的恒大集团已经在大方县家喻户晓,恒大集  相似文献   

15.
岁末,德江县脱贫攻坚战一线喜讯频传: 自2016年9月启动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以来,统筹资金10564万元,助力全县扶贫产业快速发展;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43.24亿元,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6.
正水城县坚持把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围绕全县"八大特色产业"精准选择和布局产业,确保每个贫困户都能参与多个产业发展,实现"立体式""叠加式"覆盖。"脱贫必须要有产业作为支撑,如果没有产业的支撑,要实现脱贫,那就是一句空话。"六盘水市委常委、水城县委书记张志祥多次强调产业扶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正贞丰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四场硬仗,立足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产品"三驾马车",推动实现农村美、产业兴、农业强、农民富,确保全县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一是强力打造"一县一业",助推脱贫攻坚。依托"中国糯食之乡"金字招牌,将糯食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引进贵州巷诺糯食集团,投资7.5亿元,全产业链发展,在省内外开设"贞丰一品"糯食连锁专营店200家,实现糯食产业产值6亿元,带动1万亩糯稻,1万亩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贵州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来抓,重点推进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和"一县一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全省农业产业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农业产业加速发展,生态家禽、蔬菜、茶、食用菌四大农业产业,共带动83.5万贫困人口发展。其中,生态家禽出栏1.47亿羽,蛋产量23.46万吨,产值126亿元,带动脱贫21.3万人;蔬菜种植面积累计1687.37万亩(次),产量2462.91万吨,实现产值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借乘"互联网+"的东风,曹县瞄准本地特色产业,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探索建立了"党建+电商"扶贫新模式,筑牢党支部"地基",将党员聚集在电子商务产业上,让贫困群众借助电商富了起来。目前,该县"中国淘宝镇"达到4个、"中国淘宝村"达到34个,分别占全省的2/3、1/2以上。全县大型电商个体加工户达到960家,网店2.6万余个,从业人员3.4万人,带动10万余人就业,帮助7000多名群众实现脱贫。  相似文献   

20.
正在推进产业扶贫进程中,天柱县大力推行党支部带领,以"党员中心户、贫困户、一般户"抱团发展"小农场、小基地、小企业"的扶贫新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脱贫攻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产业。有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拔掉穷根。2017年,天柱县在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中因地制宜,全力响应全省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