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我的小说从一个叫严泽光的人物开始,十年前我就开始琢磨这个人物。他的原型是我老部队的一位师长,因病去世,传说他在弥留之际留下遗言,希望在免职的时候,尽量避免他的名字和另一位首长的名字出现在同一份文件上。这个传说中的遗嘱,给了我巨大的遐想空间,此后十年,这个事件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2.
印象     
马德 《乡音》2014,(10):49-49
一个人是靠留给他人的印象行走江湖的。《射雕》中,洪七公不必使出"降龙十八掌",所有的侠客见了,都会一抱拳,叫一声"洪老前辈"。让一个人扬名立万的,不是武功,而是侠肝义胆。 二舅那一年去当兵,临走的时候,外祖父嘱咐他说,到了部队里,每天起得早点儿,先把营房的院子扫了,这样,可以给部队首长一个好印象。在外祖父看来,好印象就是一个人立于这个世界的资本。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6,(9)
正干了30多年的办公室文书工作,当了办公室副主任后,有人便称呼我为"首长"。一听"首长"二字,我就感到怪怪的,浑身不自在,肉麻难受。不知从何时起,"首长"一词在我们身边渐渐风靡起来。当下,办事员遇到副股长、股长,股长遇到副科长、科长言必称"首长",就是在乡镇,下级看到副镇长或镇长、副书记或书记也一口一声"首长"。首长,是指政府或部队中的高级领导人。既然是高级领导人,我想,在一个县的区域范围内,县长、县委书记应算是"高级领导人",其  相似文献   

4.
今年元旦前夕,一位烈士的母亲流着热泪对上门慰问的军地领导说:“首长,我失去了一个英雄儿子国良,又来了一个令人骄傲的儿子国庆,他就像我的亲儿子,感谢部队给我培养了两个好儿子……”老人的一番倾诉,道出了东海舰队一位水兵千里认“母”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5.
苑会文,1980年入伍,1985年提干,曾任指导员、科长、后勤处处长等职,现任黑龙江佳木斯市消防支队副支队长。对于苑会文来说,红门是他的心灵的驿站。正是凭着这份强烈的事业心和神圣的使命感,苑会文用实际行动印证了一个新时期消防人的英雄本色。强学习、硬素质,做一个本职工作的多面手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今年年初,按照组织分工,苑会文由原来的分管后勤保障工作,变为协助支队长分管全部队的灭火救援和队伍管理工作。他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尤其2005年是佳木斯市消防支队实施“161”工程达标的攻坚年,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这就迫使…  相似文献   

6.
我于1943年入党,1944年开始做机要工作。1947年,我从部队调到晋察冀军区野战司令部机要科。罗瑞卿同志当时担任野战司令部政委,他的党组织关系在我们机要科,故常来科里参加党小组活动。他待人热情,除了经常勉励大家要好好工作外,在部队休整时,还常和我们一起玩扑克、打乒乓球。1948年底至1966年初,前后两次,共13年,我给罗瑞卿同志当秘书。首长的谆谆教诲,耳濡目染,终生不忘。 大刀阔斧,勤勉创业 罗瑞卿同志是共和国第一任公安部部长,同时兼任公安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他到任后的首要任务,一是组建队伍…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让人为之动容的送别场面。2008年9月7日下午,在乌鲁木齐火车站,一位神情凝重的战士手捧战友王庆的骨灰盒缓步前行,他的两旁站满了和王庆作最后诀别的部队官兵,每个人泪流满面。一位鬓发苍白的中年男子紧握着新疆军区某通信团政委杨弘宇的双手不愿松开:"感谢部队领导和战友,是你们的关爱,让我儿子的生命延续了近500天!"火车开动前,双眼含泪的他频频回望送他的部队官兵,感恩的泪如雨而下……他是王庆的父亲王德全。  相似文献   

8.
蔡建,河西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交警河西支队支队长。他光荣地当选为人大代表后,深深感到当代表既是一种荣誉,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他说,我是人民选出来的代表,不能辜负人民对我的信任,  相似文献   

9.
寂寞的感悟     
当保安员当久了的,常和我谈起当保安的寂寞和种种不快。这不禁使我又回想起在部队的那段住事。那年,我和一位干事接到通知,到深山的哨所采访一位老兵。那位老兵一人独守哨所,维护数十里的线路和地下电缆。这个哨所在伏牛山脉的深山里,离最近的县城也有90公里。临行前,政治部主任交代我俩一定要带上日常用品和首长的亲切问候,争取把这个同志对工作的热爱和奉献展现给读者。带着领导的嘱托我们出发了。路上我还想,当了七、八年兵,一个人独守群山,不知该是一种怎样的寂寞与乏味。我暗暗做好了他对我们这些机关兵发发牢骚的准备。我们…  相似文献   

10.
《春秋》2017,(5)
正在新中国初期所拍摄的故事影片中,《南征北战》是放映时间长、上座率很高的一部。鲜为人知的是,《南征北战》拍摄外景地主要在青州,即当时的益都县。《南征北战》是新中国成立后所拍摄的第一部军事题材故事片。影片内容是表现解放战争时期,我华东野战军面对敌人的重点进攻,采取战略迂回战术,通过南征北战,即大踏步的后退,大踏步的前进,在运动中大规模歼灭敌人的故事。影片的拍摄得到了部队首长,尤其是华野部队首长的有力支持。时  相似文献   

11.
“你们没有资格检查我们,我要给一号首长打电话。”“首长,我们在临沂罗庄被民警查了,你让公安部过来扒了他的皮!”“上面马上派人来,你们现在认错还来得及。”这是2019年12月9日,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罗庄分局盛庄派出所民警对辖区某宾馆例行检查时发生的一幕。  相似文献   

12.
提起“吴狍子”,黑龙江省森警部队许多同志都知道或听说过这个人。之所以“名气”这么大,一来因为他是鄂伦春族人,自小即好骑善射,入伍前就是一名好猎手,以眼睛“毒”、枪法准而著称;二来此人是为全部队官兵折服的著名的“山里通”,他极其熟悉山形地势,一个人骑马...  相似文献   

13.
史芳 《中国保安》2012,(8):72-73
我爱人是一名复转军人,2004年选择了自主择业,当初有人要把他介绍到一家保安公司工作,我说什么也不同意,因为我觉得一名部队军转干部到地方干保安没尊严。我说这话是有根据的,那几年我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去一些大机关、大企业办业务,我曾亲眼看到一些穿着西装看起来很有身份的人瞧不起保安员,  相似文献   

14.
从今天开始,上海是最美丽的城市 我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当时在大院里面我父亲是最大的官。部队是一个团,我父亲是团政委,经常有开大会的场合,他要在上面讲话,底下不断有掌声,我就特别羡慕。我的理想就是长大要做一个像我爸爸这样的人,你到台上讲话台下就鼓掌,多幸福。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06,(4):37-37
1948年8月,辽沈战役即将拉开战幕.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内首长们在作战地图前讨论着一个重要问题:“辽沈战役是一场‘关门打狗'的空前规模的大歼灭战,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我北满、东满数十万人的大军南调锦州方向,以形成关闭东北大门之作战态势?  相似文献   

16.
我是谁     
这是厦门市公安边防支队支队长陈俊经常对自己的追问,也是他对属下官兵的提醒。“我是谁?”这几乎是他的一句口头禅。陈俊是那种善于思考,对自己和对他人一样较真的人。他那自问自答的认真态度和庄重神情,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引起我的一些思考。谁还能不知道自己是谁吗?是的。人有时候真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倒不是指精神状态中的暂时空白或懵懂现象,而是人在权力和利益面前表现出的角色错位或自我膨胀。如自以为是、忘乎所以、见利忘义等,从违背道义到办错事、坏事,以至于触犯法律。社会生活中,除了通过与法律规范人的行为外,主要是靠自律…  相似文献   

17.
●他3岁丧父,5岁失母,在伯母的百般虐待下,靠吃百家饭长大。老天对他太残忍,考上军校仅二年又让他患上了世界医学史上疑难病症——遗传性肾炎慢性肾衰,他成了被病魔判了死刑的人。●他太幸运了,党和人民、首长和战友们用一颗颗诚挚爱心给了他人世间最神圣的爱,首长和战友靠一次次捐款,靠办公用纸正反面都用,来保证他每月基本用药费2900余元,他成了真真正正的幸福人。他深知他得到爱太多太多,而他唯一能回报这份爱的,是他死后将自己的遗体无偿地献给国家做医学试验。●他的病目前医学史上尚无治愈先例,专家们从理论上分析提出和其它普通肾病一样换肾,如成功,将是医学史上一大突破,部队领导和战友们立志要创造这奇迹,可高达30万之多的医疗费用,都让他们愁中又愁,愁了还愁……  相似文献   

18.
1949年 4月 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解放了南京。部队入城后,我从二野保卫部调到南京市公安局政保处任副处长,分管刑侦、预审和管制工作。   南京、上海解放后,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决策,刘、邓大军挥师进军大西南。为了解决干部问题,二野决定成立西南服务团。 9月下旬,西南服务团第六支队(公安支队)在南京成立,二野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刘秉琳任支队长,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赵苍璧任政委,支队约 1200人。我也奉命编入公安支队。公安支队人员来自几个方面:一是二野参加接管南京市公安局的干部;…  相似文献   

19.
朱卫东 《中国保安》2009,(10):60-61
"从部队到保安,对我而言,只是从一个战场转向另一个战场。在战场上,只准成功不准失败。在离开部队时,我是一名合格的士兵,希望在我离开保安岗位时,也能毫无愧色地说,我是一名合格的保安人。" ---徐建祝  相似文献   

20.
代表人物:毕福剑——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金牌栏目《星光大道》、《梦想剧场》等。成功案例:上世纪80年代,毕福剑从部队退伍回到地方,在家待业。一天,他在街头看到北京广播学院导演系招生的广告,便抱着“玩一把”的心态花四元钱报了名。结果不言自明,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近千名应聘者中,只有他一个人笑到了最后。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当天,毕福剑感叹地说:“我若知道就招一个人,打死我也不敢报名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