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冬里的一天,在乌兰浩特市的一个礼堂里,观众座元虚席。王席台上一位老人正作报告,他义务扶贫的感人事迹温暖着、打动着人们的心,主席台下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位作事迹报告的老人名叫刘国卿,今年67岁,是1955年入党的老党员,退休前是兴安盟委政研室主任。1989年春天,他在任时带领1作队来到远离乌兰浩特65公里的隋家屯扶贫。隋家屯三面环山,地无一里平,在不到五平方公里的区域内,20多条因水上流失而形成的大沟小沟纵横交错,小村被一条大为一分为二,每逢大雨暴雨,山洪;i泻,毁田冲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点算1988年,…  相似文献   

2.
《党建》1994,(6)
心系群众情洒乡邮唐令华与共和国同龄的余国印,1976年一脱下军装,就当上了湖北省郧县杨溪邮电支局的乡邮员。他负责投递的任家乡有8个村,1300多户,分散居住在“九岗十八洼”的沟沟岔岔里。每走一班要涉6条河、翻几座山、过15道梁。为不耽搁百姓的报刊信件...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某市市委书记在上任之初,就对外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4年多来,书记接听了无数个群众打来的电话,多的时候一天300多个。对每一个电话,他都仔细接听,认真解答,问题能解决的,就立即要求有关部门限期完成;问题不清楚的派人调查,直至问题解决为止。毫无疑问,这位市委书记不  相似文献   

4.
康琴 《廉政瞭望》2021,(6):29-30
2019年年底,廉政瞭望记者曾来到张晋铭生前工作生活过的地方采访。在他生前的办公室里,留下了43本笔记本,和厚厚的一叠奖状。把他视作师友的同事红了眼眶,把他视作亲人的村民悲痛不已。我们通过人们的讲述,慢慢拼凑出他的形象:铁面无私的纪检“张二黑”、把群众放在心上的“小张”、“工作狂”丈夫……当年9月22日,在他因病去世的头一天,他还惦记想去看望他帮扶的群众。9月26日,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数百名干部群众自发为他送行。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在他无比牵挂的赵家沟,继任者延续推进着他的工作。桃红柳绿的赵家沟,欣欣向荣的赵家沟,不再见张晋铭的身影,但他的名字,从未被人们忘记。  相似文献   

5.
岷县禾驮乡石家台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包炳戌就出生在这里.1994年,毕业后分配到岷县邮政局工作的包炳戌,在家乡一干就是20年.两年前,因为扶贫工作,他又从省邮政局回到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担任马坞乡秦家沟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情系桑梓,心贴群众,生长于斯的他更了解家乡百姓的疾苦.两年,700多个日夜,他的脚步奔忙于秦家沟,他的心也留在了秦家沟.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3月,我们结束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干沟村的扶贫工作,到贫困程度更深、脱贫难度更大的围场半截塔镇要路沟村,踏上了新的扶贫征程,投入新的脱贫战斗。半年多时间,我们已融入到群众中,和群众打成了一片,成了名副其实的"要路沟人"。要路沟村地处燕山腹地,面临着耕地资源匮乏、生产条件落后、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返贫压力大、群众收入单一等问题。刚入村,正是初春备耕时,可乡亲们仍然三五成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2月16日星期三晴年关将至,很多朋友纷纷托我帮他们订购农村笨养的年猪。在村会计孟大哥的帮助下,我只找到了三头外卖的笨养年猪。看来,只能完成三位朋友交办的任务了。今天是杀猪的日子。一大早儿,全屯的老少爷儿们都赶来帮忙。按照当地的习俗,谁家杀年猪,谁家就要请全屯的人来吃饭。今天虽然不  相似文献   

8.
长岭县太平山镇有个名叫任小铺屯的村子,你别看它村子小,名声可不小。十几年前,任小铺屯因为穷而出了名,现在却是因为富而远近闻名。 任小铺屯共有87户人家、540口人,全村有120垧耕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劳动力一天的工分钱只能买一盒火柴。小屯穷得是“户户缺口粮,家家有饥荒”,群众叫它“穷小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个屯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在党员的带动下,全屯群众在抓农业生产的同时,搞起了淀粉和废钢材买卖,很快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5月11日星期五晴驻村第5天因为心事太重,早早就起了床,乡下的早晨,感觉都比城里亮得早一些呢,看一下表,还不到六点。简单洗漱一下,我就出了门。两只脚就像事前预设好一样,都不经过我大脑,就自动地往村里方向走。村里重要的交通要道只有一条,从沟里通沟外。村民的房屋零零星星分布在道路两旁。村子并不小,大约有300多户人家。  相似文献   

10.
五年前,当张福恩从枣庄矿业集团离岗到刘沟村任支部书记时,党员群众对他避而远之,甚至扬言把他撵出刘沟村,但在两年后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他以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在不久前结束的刘沟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全村20名党员齐刷刷地把票投给了他,58岁的张福恩再一次以全票实现连任。是什么让党员群众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是什么让党员群众如此信赖一位"外来"的村支书?事情的原委还得从刘沟村说起。2006年以前,刘沟村群众上访不断,六年换了三任村书记。党员群众中流传着  相似文献   

11.
去冬今春以来,定西县鲁家沟乡连续八个多月没下过雨,持续干旱给群众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困难。4月下旬,省纪委将饱含着机关干部职工对贫困群众深情的三千多件衣服和8710元现金,分别送到鲁家沟乡花岔村、小岔口村的68户贫困户家中。一位姓杨的老大娘捧着省纪委送的衣服和200元钱,眼含热泪地说:“还是党中央和政府好,谢谢省纪委领导!”省纪委的同志扶着大娘深情地说:“老人家,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真情如久旱的甘霖,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哪里有困难,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扶贫人员的身影。1998年,省纪委开始帮扶鲁家沟乡花岔村和…  相似文献   

12.
“群众富不富,全靠党支部。”1995年新组建的抚顺县上马乡姚家村党支部一班人,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水灾后恢复的土地,只够村民吃上个饱饭,要想使群众富起来,只有另想出路。为了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党支部组织有致富能力的党员和群众到清原等地参观学习,回到村里后,结合姚家村的实际展开讨论。通过大家的讨论,党支部认为,开发治理小流域,坚持治山、种药、栽果、养鸡、养蛙等多种经营项目齐发展,就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于是,他们把目光放在雷家沟流域的开发上。 雪家沟流域全长10公里,沟内含千米以上长度的自然沟川11条,流域内常年流水不断,荒山、荒沟面积8000多亩,耕地面积300多亩。村党支部总结了过去栽果治山的经验教训,研究制定了治理开发流域的3条措施:一是治山与治沟、种植与养殖相结合。过去只注意栽植林木,荒废了沟塘;只注重放牧,忽视了养蛙。二是长期效  相似文献   

13.
《新湘评论》2013,(22):30-30
“血肉联系”喊在嘴上群众不信,“鱼水情深”做个样子百姓不认,联系群众是“掏心窝子”的事,要的是实打实、心碰心。因此,“以百姓之心为心”,不应停留在嘴上说说、文上写写,更应内化于情、见之于行。自己在办事窗口站一站,就会多一些对群众办事难的切肤之痛,少一些敷衍拖延的官僚主义;主动到贫困户吃一顿百姓饭,就会多一些对民生多艰的细节体验,少一些肆意挥霍的奢靡之风。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只有俯身躬行、深入群众,才能听到真心话、发现真问题,保证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偏、不空、不走过场。  相似文献   

14.
正4年前,我到义县五台沟村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兼村第一书记,用3年时间完成了五台沟村脱贫攻坚任务。今年4月,响应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我再次到五台沟村担任第一书记。几年来,我和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与全村党员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每月驻村时间都在27天以上,元旦、春节、中秋都与  相似文献   

15.
支部园地     
正支书自述让群众变"看"为"干"2017年8月,我到长顺县长寨街道板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板沟村的基础设施和人均收入离出列要求还有差距,怎样在-几个月时间里让板沟成功出列呢?这成为我日思夜想的问题。初到板沟村,我就对村子进行了走访调研。板沟组有66户267人,  相似文献   

16.
他只是穷山沟沟里一个普通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但是他以共产党人的理想与激情点燃起群众心中战胜贫困的希望之火,让穷了一辈子的山里人坚信:跟着共产党走,就有奔头!   他只有 49岁的年华,但是他赤诚奉献的一生写下一个永恒的真理:共产党只要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就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爱戴与拥护!   他,就是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惠家沟村原党支部书记郭秀明。   (一)   方圆几十里没人不知道惠家沟。当地流传的歌谣唱道:“惠家沟坡连坡,出门…  相似文献   

17.
提起吴志斌,吴沟村的群众没有不称赞的。他今年42岁,从1980年起担任党支部书记,已经在村级领导岗位上工作了20个春秋。这位朴朴实实的农村共产党员,他把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自觉地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农村工作中去,带领全村群众,使吴沟的经济建设和全面进步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8.
绮云  杨珺  五一 《党风建设》2002,(8):8-8,15
2001年10月的一天,平罗县委办公室收到了一封厚厚的群众来信。打开一看,原来是渠口乡岳家村47位农民写来的一封表扬信。信中写道,我们渠口乡岳家村四队是一个有40多户人家的生产队,多少年来人心一直很涣散。乡上、村上安排的工作在我们队上都搞不上去,乡上干部一提起我们队就头痛,  相似文献   

19.
我们沁县老南沟村共有56户 ,196口人。村党支部共有支委3名 ,党员15名。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支部一班人认准发展这个硬道理 ,积极致力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几经坎坷 ,历尽艰辛 ,先后两次经历了勇闯富民路的酸甜苦辣。一、治水土、种红果 ,调整结构拓富路早在80年代初 ,我们支部一班人就围绕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率先带领全村群众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尝试。一是针对本村沟多坡广的自然特点 ,采取户包一条沟 ,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办法 ,大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实现荒山绿化1500多亩 ,改造田间路2000余米…  相似文献   

20.
榆树市光明乡平安村黄土坡屯,是一个有29户。120口人、38响黄土地的小屯。10年前,这个屯还穷得丁。当响。在杨术发、杨术和、杨术林、杨术海4名党员(这4人是叔伯兄弟)的带领下,全屯群众大力开发烤烟种植产业,逐步走上了富裕路。这4名党员多次受到上级党组织的表彰,被称为“党员四兄弟”,其中老四杨术发被提拔为村党总支书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他们没有满足于过去的成绩,在发展经济上又有了新举措,找到了新路子。10年中,由于党员四兄弟的努力,烤烟生产已在全屯形成规模,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1997年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