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向外界公布,他将在今年之内邀请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访问法国,加上5月到访的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和即将到访的美国国务卿赖斯,卡扎菲最近一段时间真是忙得够呛。法国如此"看好"卡扎菲,是希望通过利比亚树立一个"榜样",在伊朗和朝鲜问题上施加影响。其实,对卡扎菲"兴趣浓厚"的并不只是法国。  相似文献   

2.
小月 《党建文汇》2002,(18):14-14
在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提议下,一个新的组织在非洲大陆诞生了。  相似文献   

3.
如今的利比亚,很多人都在反对卡扎菲。但在执掌利比亚政权的40年间,卡扎菲几乎成功完成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基础设施项目:在撒哈拉沙  相似文献   

4.
韩爱勇 《党建》2011,(8):61-62
卡扎菲又一次成为世界的焦点,不是因为他的所谓独裁统治与高傲不逊,而是他及他的国家不甚清晰的命运与前景。大国互动及其背后的战略一直以来都是推动世界格局变迁的主要力量,弱小的利比亚何以吸引如此诸多的目光?  相似文献   

5.
卡扎菲这次真的大势已去。在反对派一鼓作气占领了首都的黎波里后,利比亚即将迈进"后卡时代"。如何实现政权的平稳过渡,成为摆在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过渡委)面前的头等大事。国际社会普遍担心利比亚会成为"伊拉克第二",局势难以恢复稳定;甚至"索马里化",地方势力割据,长期混战。这种担心并非无的放矢。  相似文献   

6.
黄雨果 《学习月刊》2011,(13):41-42
自今年3月19日以美法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动针对利比亚的空袭以来,利比亚战火已持续3个月之久。在过去的3个月当中,除北约国家态度坚定地支持以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为领导的反政府武装、誓将卡扎菲政权拉下马  相似文献   

7.
朱继东 《红旗文稿》2012,(3):32-36,1
卡扎菲这个曾被誉为"民族英雄"和"反西方强权政治斗士"的一代枭雄,其人生沉浮给人们留下了很多思考。剖析了卡扎菲充满争议的一生,探究其从坚决与西方国家对抗变为完全倒向西方这一巨大转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1942年,卡扎菲出生于苏尔特沙漠的一个羊皮帐篷里,目不识丁的父母都是贝都因牧民。1963年,卡扎菲放弃了已学习两年的大学法律专业,转入利比亚军事学院,并于1965年毕业。后被派往英国桑特斯军事学院接受短期受训,1966年返回利比亚服役。1969年9月1日,野心勃勃  相似文献   

9.
2011年,以"自由"和"人权"的名义,美国及西方发动了"利比亚战争",在基地组织的帮助下顺利推翻了卡扎菲政权。2013年,美国及西方又以反恐的名义发动了"马里战争"。促使美国决定加大反恐力度的,是2012年9月11日的"班加西事件"。基地组织和美国及西方之间的复杂关系,让人眼花缭乱。不过,美国所有的公开和秘密的活动都指向了一个方向,即全方位驱逐中国在非洲和中东的影响,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围堵  相似文献   

10.
《学习月刊》2012,(5):23
近年来,"裸官"现象暗流涌动,"裸官"潜逃和滞留国外不归的案例时有发生,"裸官"已成为全社会的切肤之痛。治理"裸官",已经成了上上下下的共识。但"裸官"所以能如此,并不是他们个人的能力本事多么大,归根到底,还是目前的  相似文献   

11.
郭宁虎 《先锋队》2013,(4):16-17
太原市打交警案终于有了结局,父亲在处理儿子违章驾车并妨碍交警执行公务的过程中,违反规定,滥用职权,最终被撤销省公安厅副厅长和太原市公安局长职务。人们说这是又一起"坑爹"事件。为什么"坑爹"事件频发?为什么一些领导干部的子女总是利用父母手中的权力,在社会上狐假虎威?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在得知子女的违  相似文献   

12.
我突然想起了那个的黎波里5岁的女孩。那是在今年的5月份,在的黎波里采访的我的同事,和其他外国记者一起,被新闻官带到了卡扎菲居住的阿齐亚军营。在这个军营里面.她遇到了这个和家里人一起来充当人盾的小女孩,她的手里拿着卡扎菲的相片,对我的同事说:“没有卡扎菲的日子,人生会是多么的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69年9月1日的深夜,年仅27岁的卡扎菲夺权成功。40年后的同一天,卡扎菲在首都的黎波里隆重纪念这个日子。大街小巷不  相似文献   

14.
曾晖 《廉政瞭望》2013,(1):20-22
2005年,中国内地首个交巡警试验在上海宣告失败;2008年,锦州交巡警也随王立军的离开而拆分;如今,重庆正悄然拆解交巡警平台……不同的时空维度,同样的结局重复,个中缘由,或许很难仅用"因人废事"为其作注。王氏交巡警"你们重庆交巡警最近‘压力山大’吧?"  相似文献   

15.
<正>身为一名社区书记,心里却盘算着"坐地生财",做起非法倒卖土地的勾当,最终换来的是"作茧自缚"的结局,而跟他一起胡作非为的人,也全都尝到了苦果。日前,湖南省常宁市培元街道办事处两江社区非法倒卖土地窝案被公开通报。该案中,严重违反廉洁纪律和生活  相似文献   

16.
正盐,这一现今生活中如此常见、如此易得的必需品,曾经被边区军民视作生命珍宝。"我们拼命抢盐,其实是在抢命!"80多年前,八路军指战员到盐池县赤脚"抢盐",有力支援了边区军民,支援了伟大的抗日战争。1936年6月21日,在红七十八师嘹亮的军号声中,盐池县成为红军解放宁夏第一县。自此,  相似文献   

17.
正官方对艺人吸毒、嫖娼不留情进行打击,也是在昭示全社会,法无禁区,对贪官如此,对拥有极高关注度的明星亦是如此。"贵圈"出大事了!10月8日,网上曝光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文件,明文禁止邀请劣迹艺人参与节目录制、不得制播以其劣迹行为为看点的节目,要求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有线电  相似文献   

18.
"不怕苦,不怕难,就怕纪委一张单"。这是最近一个时期在北海市干部中流传的一句顺口溜。"纪委一张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让机关干部如此敬畏?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一个动迁中的片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扼守渝中半岛西部门户的化龙桥地区,20世纪90年代后被称为"困难企业一条街、困难群众一条街、下岗职工一条街"的地方,在新的城市规划建设中迎来了艰巨的拆迁工作。几年过去了,人们发现,动迁中的化龙桥并没有发生想象中的"地震",却在翻天覆地的动迁中"悄悄"发展着、改变着。面对如此众多的困难,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的万里长城之下,竟然有大片的土地被禁止居住、禁止耕种,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的人民被驱赶进暗无天日的"人圈"。这就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侵华日军在中国大地上制造的"无住禁作地带"——"无人区"。这可以说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大"发明",但这一"发明"却是如此的邪恶,如此的灭绝人性。那么"无人区"和"人圈"到底是什么?侵略者不遗余力地制造大面积的"无人区",又是出于怎样的险恶用心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