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外交与苏联的兴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占整个苏联历史的近四分之一。这一时期苏联的综合国力达到了顶峰,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位,军事实力足以与美国平起平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超级大国。这一时期也是苏联高度集权的传统模式再完备的时期,同时也是苏联改革的要求非常迫切和时机更为成熟的时期。苏联外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是非常深刻的,尤其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外交与苏联的兴亡有直接的关系,值得认真研究。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对外战略分全球战略和地区战略。全球战略是争夺世界霸权、争取世界超级大国地位。苏美关系是其对外政策的核心,可以说苏联…  相似文献   

2.
刘心宇 《党政论坛》2011,(20):43-43
现在我们所说的“超级大国”,是冷战时期的产物。当时世界上形成了美苏争霸的格局,这两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可以让其他国家相形见绌。  相似文献   

3.
在苏联解体15周年之际,可以看到俄罗斯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普京的国家执政模式日益巩固。近年来,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执政重点,已从重视政权结构和政治制度的建设,转向巩固国家发展模式。有人把普京的执政指导思想总结为对内政策上的国家主义、经济政策上的国家资本主义和对外政策上的大国主义。按照俄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伊万诺夫的归纳,普京确定的国家价值观三要素为:主权民主、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阿富汗人民英勇抗击苏联入侵的第三个年头。想当初,莫斯科凭其超级大国的军事实力,挥师入侵阿富汗,企图轻而易举地荡平这个中亚要冲,进而南下印度洋。但是,三年过去了,十万多苏联军队被牵制在阿富汗,处于骑虎难下  相似文献   

5.
常士訚 《理论探讨》2012,(3):113-116
苏联是苏共领导下的多民族国家.苏联建立后,苏联共产党在国家建构与族际政治整合上采取了一 系列的方针和政策.然而,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苏联共产党对族际的政治整合也告终结.本文采取结构分析方法,对苏联共产党族际政治整合上的教训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多民族国家治党和治国是两种不同的治道,二者都要坚持,但同时要二者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苏联共产党是20万党员的时候领导人民夺取了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00万党员的时候,领导人民打败了德国法西斯,捍卫了苏联;到了1991年,已经发展到了2000万党员的时候,将近2000万党员的时候,土崩瓦解了,丢掉了政权。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全国党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郑科扬在文章中具体阐述了苏联剧变的原因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一、现代政党的执政模式 1、以苏联为代表的一党执政模式.社会主义国家在理论和法律上认为议会(苏联称苏维埃,我国称人民代表大会,罗马尼亚称大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实际上,国家最高权力中心却属于党中央,从而形成"一党执政双重领导"的执政模式.国家机关从上到下自成体系,党的组织也从上到下自成体系.这不仅表现在党对政权的纵向领导,而且表现在同一权力层上的横向领导.在苏联,  相似文献   

8.
申明远  李芬芬 《学理论》2011,(18):31-33
理论建设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旗帜与方向,指导思想事关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一个国家没有正确的发展理论做指导,没有适合本国国情的意识形态做依托,那么,这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与发展将受到严重威胁。回顾苏联解体的历史进程,有其历史必然性,是在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然而,思想上的教条和僵化,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苏联的实际情况严重脱离,导致了苏联在指导思想上出现偏差,最终使苏联在意识形态上出现失误,从而导致最终的解体。苏联在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选择上的偏差与失误对我国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很强的警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汲取苏联从兴而衰直至解体的教训,正成为各大国特别是新兴大国崛起过程中的必修课程今年12月25日,是苏联解体15周年的日子。回顾1991年苏联解体的历史,看看近15年来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变化,人们不免感慨万千。一个昔日的世界超级大国似乎顷刻间就瓦解了,今天在它基础上诞生的众国家几家欢乐几家忧。  相似文献   

10.
谢娟 《学理论》2012,(2):114-115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苏联在它刚度过六十九个年头就宣告解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民族因素造成的,而对于中国来说,近年来虽在民族事业上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就如何解决好民族问题,保证社会的稳定,却仍然是个未完的话题,从两个国家的政策实施方向上找出其民族政策的不同点,着力挖掘民族因素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从而对中国的民族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秦宣 《理论视野》2010,(11):17-18
<正>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看,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稳定,一个国家是否安全,既取决于国家的硬实力如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技术实力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如文化感召力、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构建中国模式需要我们切实走出苏联模式,其中,在国家问题、所有制问题和按劳分配问题上的变革是三大关键。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文本学的角度对这三大问题做了回答,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中国模式得以建立的理想模型或者说可能性条件。  相似文献   

13.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地球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七十年了。苏联、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后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各国由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也就程度不同地暴露出一些共同的弊端。近二、三十年来,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探索旨在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走自己的道路。即使是苏联,现在也开始了这种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本文从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这一角度,就改革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潮流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苏联宣布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度成为二战时期抵抗纳粹的中流砥柱、二战之后第三世界国家的精神领袖和冷战时期美国最强大的对手;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帝国竟土崩瓦解了。苏联的解体引发了人们的深思,然而正是此时,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在总结苏联模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苏联向西欧发起了一连串的和平攻势,重弹“北欧无核区”的建议即其一。苏联摇晃这个橄榄枝,颇能迷惑一些人,因而在北欧引起了一些不同的反响。 其实,北欧国家目前并无核武器,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准备自己制造或引进核武器。从这层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16.
李冠杰 《学理论》2012,(1):40-42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人类发展道路上的奇葩,它使落后国家短期内走上工业化道路。面对苏联社会中的严重矛盾,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试图开辟新局面。他在苏联尚未作好改革准备的情况下,短期内进行全面改革,最终无力控制局势,导致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7.
李岩磊 《学理论》2013,(24):17-18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探索出了社会主义式的发展道路,苏联模式曾被当作唯一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引进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中,随着苏联的衰退直至最终解体,其多方面弊端也慢慢展现出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用实践证明了照搬硬套不能实现发展,只有结合本国实际,真正把握社会主义实质,走上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才是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8.
王静 《学理论》2014,(15):22-23
曾经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突然之间瞬间崩溃。苏联的迅速解体轰动了全世界,给大部分国家敲醒了警钟,苏联的解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时间积累形成的。作为一个军事强大、科技发达的国家的迅速解体,其原因必定是多种因素集合于一体。所以文中就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其教训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例会讨论通过了《黑龙江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草案)》,并颁布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地方性的《种子法》。世界上农业先进国家,无不重视种子立法工作。法国,苏联、西德和日本很早就颁布过种子法,甫斯拉夫、墨西哥、印度等国家也都有自己的种子法。  相似文献   

20.
执掌国柄的政治家,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最忌讳的是对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做出失误的决策。一旦发生这种失误,不管他们起初的愿望是多么的美好和善良,都会给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生的国家解体无疑就是明证。这一切的发生,决定于苏联社会的内在演变,而作为戈氏国家大战略指导思想的"新思维"起到的作用也不可低估。正是在它的指导下,苏联的国家政策一步一步向西方让步和妥协,从而最终导致自毁国家实力地位的恶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