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肖青柳 《党史纵览》2004,(10):40-44
1935年9月9日,张国焘给右路军政治委员陈昌浩发去密电,令其裹挟党中央南下,如毛泽东和中央红军不从,则以武力解决.值此危急关头,叶剑英将电报偷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当机立断,连夜率中央机关先行北上脱离险区.在这场拯救党和红军的惊险斗争中,叶剑英功莫大焉.但还有一位红军悍将,以对革命的无比忠贞,采取了一系列断然措施,护卫了党中央和毛泽东,而且这些史实世人知之不多.这位忠心救难的良将,就是"彭大将军"--彭德怀.  相似文献   

2.
《前线》2007,(8)
叶剑英在长征途中将张国焘企图危害和分裂党中央、红军的密电送给毛泽东一事,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张国焘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叶剑英一生为党为人民立下的一大功绩。对于这件事的经过,中央和红军  相似文献   

3.
1936年1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聂荣臻、朱瑞、刘志丹联名发表了《红军愿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同时,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等同志还多次给张学良以及东北军各级军官写信,阐明我党抗日  相似文献   

4.
查阅已经出版的关于叶剑英的相关资料后得知,在毛泽东临终前,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排队经过毛泽东的病榻前与毛泽东诀别时,当叶剑英经过时,昏迷中的毛泽东眼睛突然一亮,并活动手臂,轻轻招呼叶剑英,并给叶剑英留下了一份无声的遗嘱,让我们揭开历史的真实面纱,看看毛泽东到底给叶剑英元帅留下的是一份什么样的遗嘱。  相似文献   

5.
查阅关于叶剑英的相关资料得知,在毛泽东临终前,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排队与卧在病榻上的毛泽东诀别,当叶剑英经过时,毛泽东突然睁开双眼,活动手臂,轻轻招呼叶剑英,给叶剑英留下了一份无声的遗嘱。毛泽东到底给叶剑英留下了一份什么样的遗嘱呢?作最后的诀别1976年1月8日,周恩来与世长辞,在"四人帮"看来,周恩来逝世后,妨碍他们夺权的还有  相似文献   

6.
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出生,1986年10月22日病逝,享年89岁。在这89年当中,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世纪伟人。叶剑英跟随孙中山、拥戴毛泽东、匡助邓小平,是一位紧跟时代前进的巨人。孙中山对叶剑英的评价是:“年轻有为”;毛泽东对叶剑英的评价是长征路上,是叶剑英“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叶剑英是“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周恩来评价叶剑英的一生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粉碎“四人帮”后,叶剑英排除巨大阻力,最终推举邓小平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总是习惯地称叶剑英为“老兄”、“老帅”,对叶剑英的评价是“在中国历史重要转折关头为人民建立功勋”。江泽民多次评价叶剑英,他说叶剑英“在重大和紧要的历史关头,总是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为党的事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湘潮》2017,(5)
正回顾红军历史,我们可以震撼地发现,我党我军在红军时期竟取得了"制信息权"。夺取这个主导权的就是以中革军委二局"破译三杰"曾希圣、曹祥仁、邹毕兆为代表的中共无线电技术侦察英雄。1935年9月10日,党中央决定率红一、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脱离川西地区先行北上,毛泽东在下决心时,即交代叶剑英:二局一定要带上。并嘱咐叶剑英叫曾希圣、曹祥仁、邹毕兆三人先走。  相似文献   

8.
正1936年春天,毛泽东和彭德怀等率领红军从陕北东渡黄河开赴山西,进行了"抗日讨逆"的东征。红军东征在晋中近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东征期间毛泽东首次来到晋中灵石,同样是晋中近现代史上值得铭记的一件大事。2月20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在总指挥彭德怀、总政委毛泽东、总参谋长叶剑英等指挥下,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突破阎军"黄河防线",开始了渡河东征。3月4日,红十五军团一部挺进灵石县双池镇(今属吕  相似文献   

9.
顾星 《世纪风采》2007,(11):9-10
1979年的一个秋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的办公桌上,放着20多张由全国各地演员扮演毛泽东形象的彩色照片。叶剑英拿着放大镜,凝神注目地一张又一张地审看着。坐在叶剑英身旁的耿飙微笑着,等待叶剑英的定夺。当年1月刚担任军委秘书长的耿飙,红军时代曾演过戏剧,近年又是中央政治局分管宣传口的领导,他对遴选影视特型演员的工作自然也很关心。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年谱》收录了毛泽东和张闻天联名发出的一封电报。《年谱》中写道:(1937年)9月30日,(毛泽东)同张闻天致电秦邦宪、叶剑英,提出关于南方红军游击队的改编原则:"以集中五分之三、留下五分之二于原地改为保安队为原则,反对国民党提出的全部集中的要求;保安队均须进行政治上的整理,反对投降主义,反对国民党派遣任  相似文献   

11.
1937年7月14日,毛泽东等致电身在南京的叶剑英。要他转告蒋介石:“红军主力准备随时出动抗日,已令各军十天内准备完毕,待令出动。”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胜利完成长征在长征中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中共中央和红军一方面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一方面面临着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同时又必须面临并战胜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活动。尽管中共中央一直坚持对张国焘采取团结、教育的方针,然而张国焘却一再拒绝中共中央苦口婆心的忠告,一意孤行,在给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电报中仍然坚持其“乘势南下”的错误主张。同时,他密电右路军的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企图分裂和危害中共中央。在右路军的叶剑英看到电报后,立即飞马报告毛泽东。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中共中…  相似文献   

13.
福建龙岩长汀古称汀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县、红军故乡和红军长征主要出发地之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进行过伟大革命实践。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何叔衡在这里英勇就义。无数长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一颗红心跟党走,创造了20多年红旗不倒的历史,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  相似文献   

14.
红军长征开始的中央领导人:博古(秦邦宪)、李德、周恩来、朱德、张闻天。 指挥红军作战的“三人团”:李德、博古、周恩来(遵义会议后为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中央红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叶剑英;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李维汉。  相似文献   

15.
《广东党史》2011,(6):34-34
1936年10月22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刚胜利结束后不久,鉴于迫切"提高干部政治文化水平之用",毛泽东在给叶剑英、刘鼎的信中写道:"买来的军事书多不合用,多是战术技术的,我们要的是战役指挥与战略的,请按此标准选买若干。买一部《孙子兵法》来。"  相似文献   

16.
一个秋高气爽、和风拂拂的日子,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享誉“红军之父”的红军总司令朱德,肩负全民族的重托,代表中共中央、红军和毛泽东。英气勃勃地飞抵南京,首次面对面地同蒋介石就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两军团结抗日问题举行谈判。和朱德一道去南京谈判的,还有周恩来、叶剑英。那是1937年8月上旬的一天。国共两党谈判,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17.
战友·诤友·诗友──叶剑英与毛泽东曹应旺叶剑英与毛泽东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叶剑英敬重毛泽东,自觉维护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他开创的革命大业,80高龄仍作诗曰:"导师创业垂千古,济辈跟随愧望尘"。毛泽东信任叶剑英,相信叶剑英在大是大非面前...  相似文献   

18.
孟红 《党史纵览》2011,(12):14-19
红军何去何从? 1935年12月中旬,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召开了八天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毛泽东提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思路:东渡黄河,挺进山西,先发展,后巩固。1936年1月30日,毛泽东主持召开延长会议作出部署,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将红一方面军全军1,3万兵力全部投入东征。随即,1936年2...  相似文献   

19.
李伶 《湘潮》2014,(4):50-55
红军在长征途中,有一个读者关注的焦点故事:叶剑英北上献图。 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张国焘违抗党中央的北进命令,擅自率领已过草地的左路军返经草地,南下另求“发展”,并电令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右路军南下会合。在此关键时刻,右路军将领意见分歧,总参谋长叶剑英携图而去,跟随党中央毅然北进,将地图交给了毛泽东,交给了党中央。艺术家根据这个故事,写出了一部话剧《叶剑英北上:献图》。  相似文献   

20.
一 1971年10月4日,叶剑英亲笔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这封信在以往诸多出版物中均为传抄的片断资料且多有错漏.广州叶剑英史料研究会保存有这封信的手迹影印件,现将其公之于众,以利于对相关历史问题的深入研究. 信封上有叶剑英“呈主席阅示”和毛泽东圈阅及“总理阅,交汪存”的笔迹.汪,即汪东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