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保安》2012,(4):63-63
编辑老师: 你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保安员,老家是甘肃农村的。2011年过年回家时,老家托人给我说了一门亲事,跟女方见面之后,我当时觉得女孩不错.就答应了下来。过完春节回到北京之后,我们一直电话联系。10月份,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我父亲给女方家送去了2万元的彩礼,准备让我们年底登记结婚。但后来的几个月,因为婚后工作地点的原因,我们发生了几次争吵。随着争吵次数的增加,我们最终决定分手。当我向女方要求退还2万元的彩礼时,女方完全不予理会。请问,我能要回彩礼钱吗?  相似文献   

2.
法律问答     
未婚妻应否返还未婚夫彩礼编辑同志:阳某在与我恋爱期间,在其父母的指使下,按照当地的风俗,多次向我索要彩礼;我先后给阳某家送去一头牛、15只羊,并给付了1万元现金。2004年6月,阳某与我在婚姻登记部门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此后,阳某再次向我提出给1万元彩礼,否则就不同意举行结婚仪式。我认为阳某索要彩礼太过分了,拒绝阳某的要求。由此阳某与我关系日趋紧张,迟迟未举办结婚仪式,也没与我一起共同生活。请问我是否能要求阳某返还彩礼?  相似文献   

3.
案情:彩礼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习俗,尽管《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但几千年的风俗习惯一时难以改变。一旦双方最终不能结婚或是离婚,彩礼的处置问题往往引发纠纷。最近,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对一对夫妻草率结婚又离婚的彩礼纠纷案做出判决,判决女方返还男方支付的8000元彩礼。  相似文献   

4.
我在苏丹工作期间,经常参加苏丹人的婚礼。同时,当地友人也给我讲了一些苏丹人的婚姻习俗。这些婚俗有趣有味,多姿多彩,新奇而又夹杂着古老的传统,反映了不同民族和部落的多元化的生活习性。苏丹属于热带地区,人的成熟期较早。一般情况是:男子的结婚年龄在15岁以上,女子在10岁以上。在首都,男子求婚前,通常要到姑娘家相亲。中意后,他首先向女方的母亲提亲。母亲口头同意后,男方便派人找姑娘的父亲签定婚约和商谈彩礼事宜。男方在结婚前只付彩礼的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留在结婚后支付。姑娘的父亲在女儿出嫁时要给她一些…  相似文献   

5.
咨询台     
编辑老师:我是广东省珠海市的一名保安员,我的对象和我是一个乡的,比我小两岁,今年21了。三年前,我们一同来珠海打工,我在企业当保安,她在一家皮件厂上班。我们的感情一直很好,可是去年冬天以来,她开始疏远我,春节回到陕西老家,她正式提出要和我分手,我死活没有答应。春节过后,我们回来上班,她一直对我不冷不热。几次约她、看她都被她拒绝了。我的心情很苦闷,特向贵刊求助,我现在应该怎么办?珠海 李刚明李刚明同志:谢谢你的信任。我们在工作中也曾收到过类似的求助信,在此,一并作答。一般来说,失恋的人都会很痛苦的,…  相似文献   

6.
寒冬腊月,张燕蹬着她那辆破旧的自行车顶着寒风去购买年货。“春节快到了,又有一个儿子要从看守所回家,我得给孩子准备点吃的和用的东西。”她话中的“儿子”是她收养的第二个孩子。  相似文献   

7.
女方提出退婚,男方可否要求退回彩礼?编辑同志:我现年22岁,居住在一个贫穷偏僻的山村。在我们这里,盛行父母为子女包办“订婚”的作法。1990年经媒人介绍,父母做主,叫我与一个17岁的姑娘“订婚”。从给她“见面礼”,到她家不断向我家索取财物,四年来,女...  相似文献   

8.
中凯律师: 我是个耳聋残疾人,开个修理店。1994年经人介绍与张某订婚,彩礼7000元,其中5050元是我替她还债用的。还完了债之后同年9月结婚。婚后她在家里只住了3个月就外出游荡不回家。她每次回家都背着我拿抽屉里的钱,把结婚的衣物也拿回娘家。最使我生气的是她还背着我向亲戚们借了900余元钱,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9.
在广东省增城市派潭镇,有位叫王友培的五保老人,已111岁。因为在我们这地方,她年龄最长、又糙孤老.因此倍受社会关注。1994年中秋前夕,笔者访问了这位老寿星。当时她住的是村子里的一间房子。屋里家具不多,陈设简陋,但很整洁。一眼就可看出,老人勤劳俭朴,很爱清洁。我问起她的经济情况,她说;市政府每月定补130元,镇政府加60元.村委会再给20元,合作社还给一点,加在一起,不算少了。我又问及日常生活情况.她说:我身体还好,每天早睡早起,自己洗衣做饭,一日三餐,很有规律。村委会每周看望两次,并指定专人买菜担水。老寿星…  相似文献   

10.
农妇在委托我之前,通过电话跟我接触了两个月。农妇说,她拿不出多少律师费。我给她的方案是,先预收3000元费用,剩余部分按照风险收费,标准是20%。农妇接受了我的方案。交费时又遇到问题。老人家心急如焚去市里汇款。账号少写了个数字。我一直没收到钱。农妇每天几个电话打过来询问,我的回答都是还没收到。农妇急了,认为我是骗子,电话里差点哭出声来。我百口莫辩,恨不得把心挖出来给她看。后来她又去了一次市里,重新核对了账号,把钱再次汇过来。我收到钱之后马上给她打电话。让她放心。  相似文献   

11.
八面来风     
女大学生做“情感陪护”想赚外快被骗反倒贴钱南京一位女大学生本想通过“情感陪护”赚点外快,不曾想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被对方骗走了一部价值3000元的手机,还付了600元饭钱,又搭进了两条南京牌香烟。2001年11月24日下午,记者通过给本报打来热线的黄先生找到了这位女大学生。她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只告诉记者她今年22岁,在读大三。这位女孩说,她前不久应聘到南京某“情感陪护中心”,利用业余时间陪一些男人聊天喝酒,唱歌跳舞,游山玩水。23日晚6点多钟,一位自称姓石的福建老板给“情感陪护中心”打电话,要…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登封市农民杜海一直为儿子杜小栓未婚发愁,2008年冬,杜海的大哥杜见提出给杜小栓介绍个对象,女方叫孟云(化名)。两人见面后,都很满意,当即定婚,杜见就以女方家长的名义,向杜海索要彩礼3万元。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李某和刘某于2008年10月9日在李某老家举行了结婚仪式,此后双方开始以夫妻名义同居,但始终未办理结婚登记。在双方举行结婚仪式前,李某按照当地风俗习惯,先后给刘某见面礼、彩礼等合计人民币33340元。  相似文献   

14.
黎鹏昊 《天津人大》2006,(12):42-42
案例:吴某与陈某均系某乡农民。2005年5月,他们按当地风俗自行成“婚”,但并没有到民政局登记。两人同居生活后,因性格不合,2006年5月,陈某向法院起诉要求分割与吴某同居生活后共同创造的财产。该案判决后,吴某认为陈某就应当按照当地风俗返还其在结婚时给付的彩礼5800元。7月4日,吴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陈某返还彩礼。就在案件审理期间,陈母声称绝不返还彩礼。吴某及其所在村的村民听到消息后,极为不满,认为不返还彩礼的行为有违当地的风俗。7月28日下午6时许,吴某伙同几位村民,强行将陈某从其娘家劫持回村,逼其返还彩礼。法院干警接到报案后,在公安干警及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配合下,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成功将陈某解救出来。事后及时组织吴某和陈某及各自家属一起到法庭进行调解。最终促成吴与陈就返还彩礼费的问题达成调解协议,陈某愿意返还彩礼3500元给吴。婚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那么,送出去的彩礼还能不能要回来?  相似文献   

15.
闻立 《广东民政》2009,(3):32-32
一年一度的“送温暖行动”又开始了,我所在的中外合资公司也“入乡随俗”。公司行政会议作出决定,春节前对全公司25位家庭生活困难的员工每人发放300元补助金。刚刚继任总经理的瑞典籍麦克先生把这项任务交付给我实施,他用不怎么流利的汉语这样关照道:“尽快把这笔钱发放给他们,他们现在也许需要一点经济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保安》2013,(24):79-79
编辑老师: 保安员小秦是我的一个同事,他一年前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女朋友,定下婚约并举行了订婚仪式.在女方的要求下,他把南下打工4年辛苦积攒的钱和家里的积蓄共6万元,作为彩礼送于女方、两人相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提起春节给谁拜年,从屯昌农村到海口打工已有6年的赵辛蓉女士首选对象是给邻居拜年。她的“拜年计划”分两部分:一是回屯昌老家向邻居拜年,二是在省城向同一栋楼的邻居贺年。  相似文献   

18.
体验     
辖区发生盗窃案:一居民放在自家楼上箱子里的1600元现金不翼而飞。我接待了失主。她向我提供了详细情况,然后,她神秘兮兮对我说:“我怀疑的那个对象是你们所长的同学的儿子,你可得替我保密,而且不要告诉你们的所长。”我听了向她解释:“只要有证据证明是那个人干的,我们一定会秉公执法的,这您就放心好了。”接警后,我立即汇报了案情,然后与刑警队员出警,迅速展开调查,摸排了几天,案情毫无进展,反馈的线索也毫无价值。这起入室盗窃案成了悬案。失主三番五次找到我,按照她的推理要求我们破案。她说:“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保安》2014,(16):152-152
编辑老师:余某经他人介绍,由父母包办,与同村的女子曹某订立了婚约,余某花费了3万元的订婚彩礼。半年后,余某向曹某提出选日子结婚,曹某的父母却突然提出要余某在县城买一套住房,否则不允许女儿与余某结婚。余某家中并不富裕,感到无能为力,于是提出与曹某解除婚约。经过乡村干部的调解,双方达成了协议,解除婚约,曹某返还了彩礼2.7万元。由于余家仍有3千元未付,余某感到吃了亏,决心报复,集合了亲友共9人,以向曹家拿回彩礼为由,闯入曾家闹事。余某当众大骂曹某母女,并将粪便泼在曹家的屋内。  相似文献   

20.
一天上午,一位自称叫张天保的男子领着一个女子来到河北阜城县某村,说家里闹水灾,父母去世了,只剩下兄妹二人,自己想找个事做,混碗饭吃,剩下妹妹一个孤单女子在家不放心,因此想给妹妹找个婆家,了却一桩心事。“只要谁愿意,我们又相中了,第一不要彩礼,第二只给我点路费就行。”在有些人看来这种便宜事上哪找去。于是有好几个人自告奋勇介绍起自己来,张天保领着妹妹看了张家,看李家,终于选定了一户人家:男方今年31岁了,至今未婚;家中有一老母和一个妹妹;三间正房,一间偏房,没院墙。在人们的说合下,男方给了张天保6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