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22年1月爆发的香港海员大罢工,长期以来只是被党史学界认为是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然而,如此评价香港海员大罢工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尚不够全面。以笔者管见,香港海员大罢工不仅是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更重要的,这次大罢工是国共两党初次合作的成果,它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曾使中国革命发展成为五卅运动、省港罢工和北伐胜利。在这次合作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年和青年组织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探讨和研究这次国共合作时期青年运动的历史经验,作为第三次国共合作青年运动的借鉴,无疑地是非常必要与十分有益的。为此,《中国青运史研究》丛书之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相似文献   

3.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标志正式形成,到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人们常常把这次国共合作称作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握手"。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民党领袖的孙中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伊始,对国民党内部反对"合作"者的态度不坚决,与共产党"合作"具有强烈的利己主义思想,又选择了影响两党关系健康发展的非平等"合作"方式——党内合作,且其政治纲领与中共的政治主张存在一定的分歧。孙中山的这些个人因素,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共产国际贯彻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理论和实施"东方战略"的必然结果。 共产国际通过多种渠道同孙中山国民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沟通国共两党合作关系中发挥 了桥梁作用。共产国际采取一系列实际步骤帮助改组国民党并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民党领袖的孙中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伊始,时国民党内部反对"合作"者的态度不坚决,与共产党"合作"具有强烈的利己主义思想,又选择了影响两党关系健康发展的非平等"合作"方式--党内合作,且其政治纲领与中共的政治主张存在一定的分歧.孙中山的这些个人因素,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从合作伊始到分裂之前,中国国民党方面,始终存在着对合作对象中国共产党的限制策略。这个策略在实质上反映了国民党巩固和加强自身对国民革命的领导权的基本意图。了解和研究国民党限共策略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对于深化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关系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合作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和全国人民的愿望,是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国共合作政策的制定是我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表现。一九二三年六月在广州召开的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对第一次国共合作起开创性作用的重要会议。会议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解决了建党以来,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一直存在的一系列原则性争  相似文献   

9.
为了纪念中共“三大”召开80周年,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与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广东中共党史学会拟于2003年6月在广州召开学术研讨会,欢迎我省党史工作者及理论界人士撰写论文参加。现将论文参考选题公布,作者可自定题目,并于2003年5月20号前将论文报送省委党史研究室宣传处。联系人:张会举吴滨雯联系电话:020-83805707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中共党史学会2003年1月8日附:论文参考选题1、中共“三大”的历史意义2、中共“三大”与第一次国共合作3、共产国际与第一次国共合作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和李大钊都是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他们关于国共合作的共同思想对于实现国共两党合作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们对于国共合作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分歧.文章对他们国共合作思想的异同之处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这两个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政党,曾出现过两次大的合作。一次是1924年到1927午的第一次合作,建立了反帝反北洋军阀的统一战线,赢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解放了大半个中国。一次是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国共两党在抗日的旗帜下再次实行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上这两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在两次合作中的策略演变是密不可分的。认真研究这一历史现象,对于我们科学地总结两次国共合作的成功经验,指导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我党策略的两次转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打倒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走狗北洋军阀。为此,中国共产党必须把反帝、反封建的一切阶级和阶层联合起来。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没有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都会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历史、特别是第一次工人  相似文献   

12.
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有过两度合作。这两次合作是在很不相同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的。如果把它们作一些比较研究,是不是可以说,第二次国共合作有着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它是在中日的展族矛盾处于压倒一切地位的时刻形成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三大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是国共两党历史上第一次合作。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问题的纲领文件及第四次代表大会关于统一战线策略的相关指示,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直接理论渊源;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与社会民主党的党外联合实践、印尼社会民主联盟同伊斯兰教联盟的互相加入经验以及英国共产党与英国工党进行党内合作的典范,共同构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鲜活实践依据;中共必须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的世情、国民党大圈子需要新鲜血液的国情和中共尚处幼年的党情,则是这次合作绕不开的现实背景。理论渊源、实践依据和现实背景共同成就了国共两党首次合作。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将对国家、民族有利,是解决两岸问题的根本之道,不合作则相互抵消、损伤元气。  相似文献   

15.
刘慧 《党史文苑》2006,(5):21-23
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将对国家、民族有利,是解决两岸问题的根本之道,不合作则相互抵消、损伤元气.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国民党史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累累硕果,但对于国民党地方党史研究十分薄弱.有鉴于此,本文拟就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直隶省国民党党务活动作一探讨,以求证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史学界对于抗日战争史开展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一些论者在探讨第次国共合作、展望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同时,对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工农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民族资产阶级和地方实力派的一部分的抗日统一战线关系,没有给予充分的注意和肯定。这个倾向突出表现在,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到底以哪些力量的同盟关系为基础”这一问题的探讨上,目前,“以国共两党合作关系为基础”这个观点,似乎已成为定论;但笔者认为,所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当指抗日民族统一战  相似文献   

18.
应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邀请,中国国民党中央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主任邵铭煌于2009年8月10日至14日莅渝交流。邵先生此行是中国国民党党史部门在职最高负责人60年来第一次访问重庆。他参访了八年抗战时期国民党留下的重要印记,与重庆历史、文博、图书、档案界进行了广泛交流,并代表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就渝台两地抗战历史文化研究合作与重庆市委宣传部达成共识,签署了《会谈备忘录》,这也是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组织就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交流合作达成的第一份文件。  相似文献   

19.
1924年,共产党与国民党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然而,1927年,在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之时,蒋介石集团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长达三年之久的国共合作分崩离析,最终导致大革命失败。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尝试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出发,探析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共产国际三方之间的矛盾,并从中找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破裂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0.
一征集党史资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征集军史资料又是征集党史资料的重要内容。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打了几十年仗打出来的,军史资料在党史资料中占很大比重。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就有叶挺的独立团和卢德铭的警卫团等,这是我们党掌握的武装力量。再远一点,从孙中山开始建立军队,我们党就做了大量军事工作,黄埔军官学校就是在共产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