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湖北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创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了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从创新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新时期湖北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即旅游体制改革创新战略、旅游形象塑造创新战略、旅游资源开发创新战略、旅游产品打造创新战略、旅游市场营销创新战略、旅游企业改革创新战略、旅游区域联合创新战略等。  相似文献   

2.
创新主体的实践路线、创新模式和创新理念决定了科技创新的价值向度。面对当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危机,科技创新需恢复人的主体价值,转变创新发展理念,用理性的价值观来把握科技创新发展的方向,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发展,进而创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3.
杨明杏 《政策》2012,(8):32-35
未来十年是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靠什么动力推动"黄金十年"的"黄金发展"?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为我们定了调:实行创新驱动,建设创新湖北,推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一、实行创新驱动,建设创新湖北,是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根本要求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作为动力之本、发展之...  相似文献   

4.
《政策瞭望》2013,(6):1-1
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吹响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号角。省委提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在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基础上,把握新阶段新形势,顺时应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创新",广义上说涵盖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其中科技创新处于重要地位负有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联动其他方面创新的使命创新的实质是充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与创新理论的有机结合,是当下文化产业创新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文化产业与创新理论有机结合的切入点在于文化载体与内涵创新,两者有机结合主要表现在开放式创新、用户创新、包容式创新、责任式创新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发展,为新时代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意识与管理模式,有效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实践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6.
创新的哲学存在形式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创新的哲学存在形式: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二者是分别标志创新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主观存在形式的哲学范畴,在界定二者科学内涵的同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全面论述了其意义,实践创新是人类诞生的标志性活动,是使人类不断得以改进和提升的社会活动,是使人类发展的根本方式,是具体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创新的客观方面的概括和总结;理论创新是对科学创新、知识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等主观方面的抽象概括,是社会发展和主体提升自己的巨大精神动力,是科学的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它对知识经济的生成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绿色是发展的主色调,创新是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绿色、创新和经济发展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利用耦合协调发展函数模型,构建包含绿色、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以湖北省12个地级市2006年-2015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湖北省绿色创新发展协调性、绿色发展协调性和创新发展协调性的时空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10年来,湖北省绿色创新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创新发展指数均不断增长,创新发展指数相对较小;(2)湖北省绿色创新发展耦合度、绿色发展耦合度、创新发展耦合度一直处于拮抗阶段,距离良性共振耦合且有序发展状态存在较大提升空间;(3)绿色创新发展协调度、绿色发展协调度、创新发展协调度持续上升,绿色创新发展逐步实现初步协调,创新发展协调度较低,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有待提高。湖北省应基于地区发展特征及发展阶段,发挥优势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制定合理政策促进区域绿色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之一 ,在推进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过程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本文以温州民营经济发展为背景 ,分析了温州地方政府在与民营经济发展的互动中制度创新的背景和方式。温州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民间的制度创新活动 ,对民间的制度创新活动进行保护、协调和组织 ,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自由和合法的制度环境。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极大地促进了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并对创新作了全面论述。研究江泽民同志创新思想的产生、发展、基本内容、意义,对于我们提高对创新的认识,搞好各方面的创新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谢浩 《今日浙江》2003,(15):34-35
温州,在进入新的发展里程的时候,迫切需要进行新的创新。最近召开的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扩大会,根据温州改革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推进观念创新、产业创新、环境创新、机制创新、形象创新、党建创新等六大创新任务。  相似文献   

11.
传承与创新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少了传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少了创新,传承就会变得僵化保守、缺乏活力。单位要发展,同样离不开传承与创新。既要传承优良传统和作风,又要因时、因事、因地做好创新,按照既定目标和规划不断前行。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始终秉持传承与创新理念,在成立50年之际,举办了"激流五十载,光影颂华章"图片展览,追寻管理局从无到有、由小变强的时光记忆,挖掘历史传承、创新发展的固有特质。实践证明,传承好才能创新好,创新好才能发展好。  相似文献   

12.
陈章龙 《群众》2013,(3):I0050-I005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这既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整体素质的必要手段,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保证。会议提出了“企业家才能”这个概念,同时指出了五种创新形式,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创新驱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继承、深化和创新 ,是发展观的重大突破。它与邓小平发展观既一脉相承 ,又与时俱进 ,丰富了发展内涵 ,创新了发展理念 ,开拓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科技创新思想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包括创新驱动发展论、新科技革命论、科技体制改革论、科技创新人才论等内容,回答了什么是创新驱动发展、怎样创新驱动发展和怎样建设科技强国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现时代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虽然中关村是创新发展的旗帜,且创新也是重中之重---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但中关村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也必须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才能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作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6.
《同舟共进》2016,(4):90
近年来,惠州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调动与创新有关的元素,不断激发创新创业热情。2015年初,紧锣密鼓地出台了《惠州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和创新平台构建、创新能力跃升、创新企业培育等"六大创新行动"实施方案,及《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扶持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资助办法》《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扶持办法》等配套文件,形成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1+6+N"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创新驱动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7.
毛越华 《思想战线》2013,(Z1):159-161
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内力和外力所形成的合力的驱动下完成的。人的需要是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本质追求是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内在动因、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诉求是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启动器、市场需求是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助推器,它们共同构成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8.
王启泉 《世纪行》2014,(8):19-20
<正>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创新创造,促进转方式调结构,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计。政协组织要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为创新创造加速转型献计出力。一、聚焦创新创造,传递加速转型发展的正能量创新创造,是时代之潮、转型之基、发展之要。无创新,则无出路。当前,经济形势正处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根本上说,创新发展所要求的制度创新首先指向的是政府自身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点就在于制度创新,首要任务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田光灿 《传承》2012,(10):20-2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扩大了高校德育的视野,并赋予了高校德育新的历史重任。高校德育创新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行高校德育的观念创新、内容创新、目标创新和方法手段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