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本文通过最新研发的透析液,根据透析的原理,对书写在不同种类纸张上的不同种类的钢笔墨水字迹进行了书写时间测定。在基本保证透析液的浓度、厚度和钢笔字迹色料浓淡一致的基础上,考查了不同种类钢笔墨水字迹和不同种类纸张对透析结果的影响,得出了一般性规律,并介绍了该项新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1 案件简介 某年9月.某市经侦部门送检一张欠条(见图1)。该欠条客体为工厂送货单,由蓝色圆珠笔书写而成,记载时间为XXXX年6月.距送检时已3年有余,欠条下部有一处黑色墨水涂抹痕迹。据推测,该黑色墨水下应覆盖有字迹,现办案单位位请求检验显现被墨水涂抹后的字迹。  相似文献   

3.
压痕字迹是指由于书写运动的压力作用 ,在衬垫的纸张上留下的无色印压痕迹。压痕字迹多为书写人在书写时无意中留下 ,是正本的复印件 ,所以具有较大的真实可靠性 ,一旦显现清晰 ,检验结论准确 ,可为侦察破案提供有力证据。压痕字迹的清晰程度主要取决于压痕的深浅 ,而压痕的深浅又与书写压力大小、纸张厚薄以及衬垫物的软硬有关 ,压力大 ,纸张薄 ,衬垫物软 ,压痕就深 ,反之则浅。压痕字迹检验首要环节是显现 ,显现的机理是设法加强文字笔画与纸面的明暗差别。目前 ,我国对压痕字迹的显现方法较多 ,但要根据每份检材的实际和现有设备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闫萍  魏鸣 《刑事技术》2001,(2):45-45
判断文件的真伪,尤其是对变造文件的识别,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即文件上是否留下变造的痕迹;又由于变造方法很多,要求鉴定人不能用某种固定模式去分析,而是要利用多种渠道去发现疑点,确定变造事实。本文所叙是利用纸张皱折痕与字迹相交次序的判别,判断文件物证是否变造,从而确定文件真伪。正常文件的形成,如合同、票据、借据等,一般都是在整本(打)纸张中,按顺序书写并撕下,即使不按顺序从中间取下,也是在一张纸张上书写。也不排除那种在没有纸张情况下,随意找出一张旧纸书与。而文件一旦形成,保管(存放)的条件则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定量分别为80克、60克双面书写纸和60克、40克单面有光书写纸上墨水字迹硫酸盐扩散的实验测定,考查了不同光泽度、不同克重的纸张以及纸张纤维的不同排列方向对墨水字迹硫酸盐扩散程度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浅谈文字书写压痕在文件检验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字书写压痕亦称抑压文字或压痕字迹,是指书写活动过程中,由于书写运动力的作用,在承受客体下面衬垫的纸张上遗留的无色凹陷字迹、笔画痕迹。文字书写压痕是书写活动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书写人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遗漏的重要物证。因此,可靠性较强,一旦发现文件物证及相关材料中可能存在文字书写压痕,务必要追根溯源,如能成功解析辨读,将对判明笔迹伪装手法、认定书写人、揭露文件真伪及形成时间等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和方向、为澄清事实真相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依据。笔者在文检实践…  相似文献   

7.
两部分笔迹是否为同一人所写,鉴定的根据是两部分笔迹的书写习惯是否同一。人的书写习惯根源于人的书写心理,笔划线条及其结构是书写习惯的形象痕迹,认识、情感及其个性特征是书写习惯的心理痕迹。讨论笔迹的心理痕迹的涵义,弄清内隐性客观体现的属性,把笔迹鉴定从形象性比较思维导向心理学的理性分析,有益于笔迹鉴定理论的研究深入,对笔迹鉴定的实践有指导意义。1笔迹心理痕迹的涵义笔迹心理痕迹的概念是指书写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在笔迹中的内隐性客观体现。笔迹心理痕迹的表现较之于笔迹形象痕迹的表现要复杂得多,但内隐性客…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社会,科学飞速发展,各种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犯罪分子所采取的新的犯罪手段更是令人防不胜防。日前,我们成功地检验了多起利用打印机伪造印文进行巨额金融诈骗的案件,现就此类伪造印文的特点进行讨论。伪造印文所采用的复印机有全色复印机、双色复印机、单色复印机。伪造印文所采用的打印机是各种类型的激光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复印或打印伪造的印文都是将原印文用墨水或墨粉转印到伪造文件上,与真印文相比它们都具有下述特征:(1)图文印迹平实、无抑压盖印痕迹复印或打印的印文是用墨水或墨粉喷涂在纸张表面形成的,纸…  相似文献   

9.
1. 条状痕迹的具体形态及观察方式条状痕迹位于纸张的光面,由宽窄不同、间距不等、明暗相同的数根线条组成,侧光侧视或重直光正视观察,均清晰可见.2.条状痕迹的形成条状痕迹形成于纸张生产的烘干或压光阶段(主要是烘干阶段),是由于烘缸或压光辊上带有线条痕迹.长网造纸机,按所起的工艺作用相应地由网部、压榨部、干燥部、压光机和卷取部所组成.  相似文献   

10.
纸张客体裁切整体分离痕迹同一认定中的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 《刑事技术》2003,(5):56-56
纸张是日常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必需品,经常作为书证载体或物证出现在案件中。有时为了查清破碎纸片的来源,需要对物证纸张与涉嫌纸张进行整体分离同一认定,确认物证纸张与涉嫌纸张是否同一张纸分离形成的。纸张整体分离痕迹同一认定方法与其它物体整体分离痕迹认定方法大同小异,不外乎寻找凸起点与凹陷点,并进行对应拼接,吻合则说明是同一张纸裁切分离形成的,不吻合则是不同纸。2002年3月,某国家机关纪委查处本单位一位干部涉嫌贪污案件,该干部提供对方单位业务联系人出具的现金收条4份,但对方业务联系人不承认收过现金打过收条,并称所有货…  相似文献   

11.
一则建议     
司法文书是一种永久或长期保存的法律文书,我们在查阅解放初期历史案卷时,常常发现有些用普通兰黑墨水书写的法律文书已字迹难辨,为此感到十分可惜。现在市上已有碳素墨水出售(科技部门作为绘图墨水,可以灌自来水笔)。这种墨水化学稳定  相似文献   

12.
溶剂蒸溶法对书写时间判定的初步尝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针对圆珠笔字迹相对书写时间的鉴定,参照溶剂提取法,提出一种新的实验技术——溶剂蒸溶法.该方法以检样纸张作为展开板,以乙醇蒸气作为展开剂,通过测定圆珠笔油墨在纸张上的扩散程度来判定圆珠笔字迹的相对书写时间.  相似文献   

13.
订书钉作为一种装订材料,被订书机打入文件等纸张上起固定作用。在打入过程中,订书机刀片是否会在订书钉背面留下痕迹,以及留下的痕迹有无检验条件,可否利用上述痕迹进行订书机的同一认定等等问题,此前未见报道。本文从订书钉、订书机的生产、使用方面进行了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书写时间检验方法潘欣欣在物证检验科学技术中,书写时间的检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书写墨水的检验为伪造文书的侦破起着巨大的作用。牵涉巨额款项的案件包括医疗事故、虚假存款、逃避税收、遗嘱、版权纠纷、虚假保险、离婚判决、劳务纠纷和合同纠纷等都要用到这种技术确...  相似文献   

15.
1 “背胶纸”简介背胶纸的全称为“背胶半光PP合成纸”,由纸张、胶面和塑料薄膜组成。背胶纸是美术社、广告部等部门在彩色喷绘时广泛使用的一种专用纸张。其特点是纸张洁白,一面涂有胶性物质,胶面上贴有薄而坚固的塑料薄膜。背胶纸的胶面粘合力较强,适合于粘取各种痕迹物证时  相似文献   

16.
墨水书写时间测定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追述了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书写墨水的时间测定的进展.这包括,介绍新检验方法建立所需遵循的基本要求;推荐目前案件检验的工作程序,即墨水种类的确定,可疑文件的外观检验,同牌号、同配方、同批号比对样本的寻找;评述目前已为办案使用的各种书写年代测定的方法,如扩散法,转印法,染料比值法,气相色谱法、溶剂萃取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以及讨论了有望用于年代测定的一些新技术,如用于钢笔墨水的电化学法,光谱法和用于圆珠笔墨水的显微分光光度法,付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法等.  相似文献   

17.
气相色谱法测定圆珠笔墨水的相对书写时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叙述了气相色谱法测定国产圆珠笔墨水中苯甲醇的相对含量,确定文件的相对书写时间。介绍了实验方法并对影响工作曲线的诸因素和方法的适用范围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在阐明中性笔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3位书写人用5支中性笔书写的90份实验材料的放大观察与测量,探讨中性笔笔痕特征在书写速度、书写姿势、书写衬垫物软硬、纸张洇散程度以及书写笔新旧程度不同时笔痕特征稳定性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影响笔痕特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变化规律。掌握影响中性笔笔痕特征稳定性具体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是有效利用中性笔笔痕特征进行笔迹鉴定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硫酸盐扩散程度测定法是判别蓝黑墨水字迹书写时间的重要方法.但在对人为老化后蓝黑墨水书写时间的判别还是个陌生的领域.本课题以蓝黑墨水字迹为研究对象,采用人为紫外线光照老化方法,测定人为老化后蓝黑墨水硫酸盐扩散程度平衡点,并与自然老化的同种墨水硫酸盐扩散程度平衡点相比较,寻求其变化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经济领域的犯罪越来越多,如采用添加、涂改伪造土地证内容方式作案的犯罪也明显增加.本文就12起土地证字迹书写时间案件的检验方法和经验介绍如下.1 检验方法1.1 立体显微镜检验法将检材字迹与土地证原书写字迹直接置立体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检材字迹色泽淡、不均匀,有的部位有明显洇散痕迹;而土地证原书写字迹色泽浓、均匀,无洇散痕迹.1.2 溶解检验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