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11月16日是我的父亲傅莱去世10周年忌日。父亲去世后的这10年里,我在清理他的遗存资料时,了解到一些家族史,以及他本人历史中许多我所不熟悉的部分,我对父亲有了些新的认识,思念之情亦愈加深沉了。我父亲出生于1920年2月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殷实、温馨的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我爷爷给这个降世的独生子取名理查德·石泰因。爷爷是一个财税员,奶奶是个擅做女装的裁缝;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都接受过很好的教育。一战时爷爷是大本营的后勤军需官,奶奶是个护士;他们在战场上相识、相爱,战争一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大学     
李晓 《公民导刊》2013,(7):53-53
<正>1959年秋,父亲考入了家乡城市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那年,父亲已经21岁了,在班上算大龄青年了。他穿灰色咔叽布上衣,脚踏爷爷编织的一双草鞋迈入了大学校门。老师问他:"你没有解放鞋啊?"父亲尴尬地低下了头。一周过后,爷爷进城卖了扫帚,陪着父亲去店里,花了1元6毛钱,买了一双解放鞋。那天,父亲一直把鞋抱在怀里。爷爷陪父亲来到一家卖包面的馆子里,吞了吞口水问:"多少钱一碗?"老板回答,1毛5。爷爷说,来一碗吧。那一碗包面,爷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吃了吧,读书比种庄稼还辛苦。"父亲埋下头,吃了几个包面后,又推到了爷爷面前:"爸,我肚子不舒服,您吃了吧。"爷爷明白,父亲是在装,他索性站起身:"我也不想吃,那就走!"父亲走了几步,又退回来,  相似文献   

3.
春风暖人心     
卢咸池 《台声》2001,(7):4-6
正当我们努力工作、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 80周年的时候,慈祥的父亲卢嘉锡不幸与世长辞。在送别父亲之时,回想起半个多世纪来父亲受到党的信任、教育和关怀、照顾,悲痛的心中不禁涌起阵阵暖流。 “我们是台湾人”   文革前,我们家一直自称是“福建厦门人”。为什么文革后报上又说我们是“台湾省籍”呢?和其他许多背井离乡来到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一样,这里包含了一段屈辱的历史。   记得还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曾经在饭桌上对我和年幼的弟弟妹妹们严肃地说:“我们家实际上是台湾人。当年日本占领了台湾,你们的爷爷还很年轻,他不…  相似文献   

4.
文革前 ,我们家一直自称是“福建厦门人”。为什么文革后报上又说我们是“台湾省籍”呢 ?和其他许多背井离乡来到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一样 ,这里包含了一段屈辱的历史。记得还在上小学的时候 ,父亲就曾经在饭桌上对我和年幼的弟弟妹妹们严肃地说 :“我们家实际上是台湾人。当年日本占领了台湾 ,你们的爷爷还很年轻 ,他不愿当日本臣民 ,带着新婚的妻子———也就是你们的奶奶———和年少的弟弟妹妹 ,陪同他年迈的爷爷 ,买了一条小渔船 ,渡海来到厦门定居。”他又告诉我们 :“当时台湾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台湾人在大陆被人看不起 ;再加上有些海…  相似文献   

5.
张治平 《黄埔》2020,(2):52-55
我的父亲张子忠出生于1924年2月12日,是家中的长子。父亲出生时,爷爷便为他取名"子忠"。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爷爷的寓意是:要以报效国家为大,国比家大,有国才有家,虽然说是百善孝为先,但是要真正和国家相比,孝敬父母应该位居于次。1939年,黄埔军校已经迁到成都北较场,父亲以出色的成绩考取了黄埔军校17期辎重科。父亲当时的实际年龄还不满16岁,为了早日保家卫国,谎报说18岁,加上父亲体态瘦小,更显得瘦弱。  相似文献   

6.
秦铁 《现代领导》2009,(4):38-38
我父亲博古,原名秦邦宪,乳名长林,字则民。1907年6月24日(农历5月14日)出生。父亲祖籍江苏无锡,却出生于浙江杭州,因为我爷爷秦肇煌一直在浙江做官,曾做过几个县的统捐局局长,相当于现在的税务局局长。辛亥革命以后,爷爷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律师,后因患肺结核回到无锡老家。父亲9岁时,爷爷去世。父亲是长子,有一个弟弟秦邦礼(后改名杨琳),曾担任对外经贸部党组书记,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社旗县台属孤儿王斌2岁时父亲去世,母亲精神失常走失,爷爷、奶奶、姑姑远在台湾,社旗县台办、台联工作人员把小王斌当作自己的孩子照料。  相似文献   

8.
未来不是梦     
白杰从上学那天开始,就是通辽市双泡子镇东升村人的骄傲。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师生们公认的高材生。她的梦想就是考上大学。正当白杰在通辽市一中读高中,用知识编织自己五彩梦时,一场厄运降到了这个家庭头上。身强体壮的父亲因病去世了,父亲在世时借钱盖房子的债还未还清,为给父亲治病又欠了亲戚朋友不少钱……原本充满欢乐的家庭被愁苦的阴云笼罩着。失去了主要劳动力,经济收入没了,白杰每月在学校100多元的学习生活费用,家里无力承担,面临着失学的危险。母亲看到成材有望的女儿面临着失学的危险却毫无办法,心急如焚。这时…  相似文献   

9.
范文昭 《乡音》2012,(2):49-49
打开那个珍藏了14年的发了黄的塑料包,泪水又一次涌了出来。这是父亲生前常用的"皮包"。"皮包"里边经常装着30元、20元的零花钱。自从1996年12月24日父亲突然病倒,这个"皮包"就与父亲永别而珍藏在我的身边了。父亲去世后,我打开"皮包"看了看,"皮包"里装的钱是52元2角整。这是父亲留给我的全部物质遗  相似文献   

10.
爷爷是黄埔一期的学生,这是我一生最以为荣的。但我出生时,爷爷却已经走了,这自然成了我一生最大的憾事。父亲很少提起爷爷,哪怕是清明一起去八宝山,父亲的表情也始终是严峻的,我们只能默默诉说自己想说的话。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前夕,父亲才和我有了一次关于爷爷的长谈。那一次,我落泪了,我为爷爷不平凡的一生而感慨万千。去广州,去黄埔,一直是我心中的向往。2004年5月,我终于成行。上午10时,太阳已完全占领了这个城市,我们来到了鱼珠码头,阵阵江风带来了丝丝凉意,也给我带来了一丝惊奇,我原以为这会是一个热闹的地方,可码头边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1.
资料卡片     
学会承担责任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时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邻居要求按照原价赔付125美元。当时是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回到家,父亲问明原因后说,自己打碎的就得自己赔。因为孩子自己没有钱,这位父亲就先借给他125美元,并约定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靠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终于把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他就是里根。假设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为人父母者或许会有这样几种处理方式:有的出于对孩子的过分疼爱,及时替孩子赔付玻璃钱;有的则可能将孩子狠狠地…  相似文献   

12.
父亲叫刘本祥,在部队时叫刘炳祥.在国民党的军官档案里,应该可以查到我父亲的名字.父亲生于1909年,如果活到现在应是106岁.要是父亲还活着就好了,他有可能会领到一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我写过一篇《母亲的奖章》,记述的是母亲当县里劳动模范的事.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该写一写父亲的纪念章了.父亲是一位抗战老兵.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他的子女不提起他,恐怕没人会记得我们的父亲了. 以前,我从没想过要写父亲.父亲1960年去世时,我还不满9周岁.父亲生前,我跟他没什么交流,父亲留给我的印象不是很深.因为我们父子年龄差距较大,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觉得父亲已经变成了一个老头儿.  相似文献   

13.
思念与遗憾     
张文真 《乡音》2012,(5):49-49
2008年8月是我悲痛欲绝的日子。我的父亲,乐观、勤劳、善良、正直的父亲,对我们精心培育、疼爱有加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倾注了全部心血、苦心经营了半个多世纪的家,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念与遗憾。父亲一生对全家倾注了无限的爱。还在上世纪60年代初,当我上小学时,家里买不起收音机,父亲就买了些  相似文献   

14.
正他鼓励困难家庭孩子努力学习,帮助网瘾少年戒除网瘾考上大学……山乡孩子称他"劳爷爷"。在部队摸爬滚打34年后,1984年,劳荣明返回家乡,后被组织任命为崇左市天等县关工委副主任。他全身心扑在关心下一代事业上,尽心尽责,孩子们都称他"劳爷爷"。2012年,驮堪乡独山中心小学一年级张同学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她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劳荣明获知后登门看望,鼓励她不要放弃学业,并在生活上给予她一家尽可能的照顾。每到开学,他第一  相似文献   

15.
蔡怡 《北京观察》2009,(2):54-55
我出生在1947年的内战时期。小时候父亲对我说,1945年光复后,祖父随铁路部门从四川去了台湾.以后便杳无音讯,是他给你起名为“怡”,意为“心想台湾”.就是希望你心里记着他,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你这个长房长孙。父亲早逝,因为爷爷这个“海外”关系,使我们兄妹不能参军.不能入团、入党.甚至连找工作都有困难。那时我想,这个未曾谋面的爷爷,真把我们全家害惨了。  相似文献   

16.
走过悲伤     
一20年来,父亲35岁的生命像一面旌旗飘扬在我们的上空……这是1990年,我回老家时,为父亲的墓碑重新撰写的铭文。在这以前的20年里,我清楚地知道,我,我的兄弟,我的妹妹,以及我的不幸的母亲是怎么走过来的,父亲的去世是怎样改变了我们全家人的命运。我那时才11岁,而我最小的妹妹还在襁褓之中。20年岁月沧桑,为父亲重新立碑的时候,我已经在远离家乡的郑州──河南省公安厅《公安月刊》杂志社供职。公安记者的职业又使我一次次地面对年轻战友的牺牲,严东方,姚次会,马喜国,郑榜义,季立新,王立新……他们的牺牲将…  相似文献   

17.
付静 《人民公安》2021,(5):20-21
这是一封警察父亲写给警察儿子的家书。孩子: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或许是在紧张工作后的休憩中,或许是在赶赴工作岗位的路上。作为你的父亲,我为我们家庭有你传承我和父辈的事业感到骄傲。受我和你爷爷的影响,你成了一名人民警察。你也许曾为此深深地思考过,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使我们祖孙三代人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公安工作的道路?你也问过我和爷爷,当警察这么辛苦,这么多年是怎么走过来的?我能告诉你的就是:忠诚!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14,(7):13-13
庾道愍是南北朝时期颍川鄢陵人,他在还没满周岁时就遇到很大不幸:父亲去世,母亲被一场特大洪水冲走。庾道愍从此成了孤儿。  相似文献   

19.
父亲越境赌博“输”掉儿子张博不到两岁时,他的父母就离婚了。他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2001年初,患病的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失去依靠的小张博便被父亲张兴国带去南方做生意。张兴国听说边境贸易挺红火,便在广州买了许多玩具,来到中缅边境一个叫打洛的小镇安顿下来。父子俩在一所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小子,便开始经营儿童玩具生意。一开始,张兴国每天早上4半到早市去卖玩具。那里的早市热闹,是世界各国小商品的集地。早市结束后,他便回来给儿做饭。自从来到这儿,小张博也渐地熟悉了这儿的环境,和当地小孩子们玩得十分开心。2002年5月,张…  相似文献   

20.
爱升 《中国保安》2003,(6):28-31
歹徒破门而入、挥刀乱砍,文弱女孩以怎样的意志和坚强战胜了可怕的死神?容颜被毁、肢体致残,乐观女孩又以怎样的豁达和自信震撼了冰城?哈尔滨市风华中学初三女学生李野对这一切做出了惊天动地的诠释。2002年2月18日,家住哈尔滨市香坊区的16岁少女李野随父亲一同来到位于郊区幸福乡宏升村的爷爷家,看望爷爷奶奶。当晚21时许,先吃完饭的李野一个人来到爷爷家后院台球室的里屋看电视,此时台球室里只剩下李野一个人……21时30分左右,李野听到外屋门响,正想起身看看是谁,门却被猛地撞开了,一个20岁出头的男青年突然闯了进来。男青年一手在前,另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