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应对近年来相对低迷的国际油价,2016年以来欧佩克多次尝试通过控制石油产量来推升油价.2016年2月16日,沙特、俄罗斯、卡塔尔、委内瑞拉四国石油部长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闭门会议,决定将石油产量冻结在2016年1月11日的水平,但由于欧佩克成员国内部分歧严重,这一决定未能落实.4月17日,欧佩克成员国在多哈再度召开会议,就冻产和减产问题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在6月2日召开的欧佩克半年例会上,沙特和伊朗在相关问题上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致使会议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2.
在遭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油价下跌的冲击后,富产石油的海湾合作委员会(GCC,简称“海合会”,由沙特、阿联酋、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和巴林组成)国家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非石油产业,推动“知识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构建金融资本市场,注重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整体实力,逐渐实现了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3.
世界石油市场原油价格暴跌已成为当前举世瞩目的事件。1985年9月,沙特阿拉伯放弃了长期执行的“限产保价”政策,将其产量从每天二百五十万桶增加到四百七十万桶,引起了油价的下跌。同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在日内瓦举行的年会上进一步提出了增加产量、恢复其在世界石油市场的“公平份额”的“新战略”,企图通过增加产量、压低油价,迫使石油成本较高的非石油输出国组织产油国降低产量、让出市场“份额”,从而引起了世界油价暴跌。由于英国和挪威拒绝合作和石油输出国组织内部矛盾加剧,油价下跌的幅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料,由1985年12月每桶二十八美元猛跌到  相似文献   

4.
近来,海湾地区风云再起.2017年6月5日,沙特联合阿联酋、巴林、埃及等国,以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和“破坏地区安全”为由,突然与卡塔尔断交,驱逐其外交人员和公民,对其实行海陆空立体封锁.6月23日,沙特等国家又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卡塔尔10天内满足其13点要求.  相似文献   

5.
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大幅下跌,但沙特并未选择“限产提价”的传统政策,相反却选择执行了坚定的不减产政策,这令国际社会颇感困惑,并且出现充满争议的种种解释.沙特石油不减产政策的战略目标是维护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维持沙特和中东在世界能源生产格局中的中心地位,稳固和拓展其在新兴经济体的市场等.在实行不减产政策的复杂国际博弈中,沙特拥有石油开采成本低、外汇储备充足等优势.沙特这一石油政策对世界石油市场、沙特内政以及中东地缘政治产生了深刻影响,但它能否延续并取得最终成功则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1988年11月28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在维也纳达成1989年上半年的石油产量和油价协议,动荡的1988年总算平安地过去了。1989年是80年代的最后一年,90年代即将到来,本文试图就1989—1990年这一转折时期的国际石油形势作一初步分析。一今明两年的国际石油价格仍将呈下降趋势,不存在类似70年代那种油价暴涨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2003年9月19日,独联体中经济规模最大的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正式签署了建立“四国统一经济空间”的协议,这无疑为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掀开了新的篇章。长期以来一直游离于独联体核心圈之外的乌克兰加入其中是“四国统一经济空间”最显著的特点。在可预见的未来,“四国统一经济空间”可为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成功的机遇,但实现过程并非坦途。为了使“四国统一经济空间”顺利向前发展,就目前而言,四国应在入世问题上协调政策,统一立场;俄罗斯应尽快使所有以俄为中心的三个集团(俄白联盟国家、欧亚经济共同体和四国统一经济空间)的一体化方案协调一致并千方百计地加强在成员国,特别是在乌克兰的经济存在。  相似文献   

8.
西伯利亚拥有储量巨大的石油资源,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西伯利西的石油生产状况如何,对整个俄罗斯的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贸易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说“石油问题是个生命攸关的问题”①,那么,西伯利亚的石油产量就决定着俄罗斯的经济命运.西伯利亚的石油储量占俄罗斯总储量的65%②,仅其秋明州就蕴藏130.8亿吨(伊拉克——130.2亿吨、伊朗——120.1亿吨、科威特——130.1亿吨)③,近几年,在东西伯利亚也发现蕴藏有大量的石油资源,如此得天独厚的石油资源蕴藏量使西伯利亚声名显赫,令世界瞩目.自1961年西伯利亚最重要的油田——西西伯利亚油田正式开采至今,西伯利亚已有30年的石油开采史.30年来,仅秋明州就生产了石油(包括凝析油)60多亿吨.④目前西伯利亚的石油产量占俄罗斯石油总产量的70%.⑤西伯利亚的石油生产曾取得过震惊世界的辉煌成就.1964——1974年,西西伯利亚的石油产量只用了10年时间就达到1亿吨.由此,原苏联的石油产量跃居世界之首.“十、五”  相似文献   

9.
5月2日2006年6月1日起俄石油出口税将提高13.4美元,达到历史最高值每吨199.8美元;俄阿穆尔州政府与莫斯科公司“俄罗斯煤炭”签订的合作协议使该州用煤将完全得到保障。5月4日2006年1—2月俄综合预算盈余为4 484亿卢布,同比减少了2.4%;俄黄金外汇储备已超过韩国,跃升至世界第四  相似文献   

10.
2010年4月14—15日,巴西总统府战略事务部下属的应用经济研究所在巴西利亚召开了题为“后危机全球转型中‘金砖四国’的作用”的“金砖四国”智库峰会。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四国与会学者就当前四国关注的重要议题交流了看法,为深化智库对话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七月 1日 俄罗斯同车臣达成和解协议,商定政治解决一切问题。2日“车臣总统”杜达耶夫拒绝了俄政府提出的要其与车臣民族复兴政府总理、车臣民族和解委员会主席同时辞职的“零点”方案。4日叶利钦总统颁令决定俄部队长期驻扎车臣。30日俄车签订关于和平解决车臣冲突的军事协议,杜达耶夫表示不承认该  相似文献   

12.
1月、泰国甘烹碧兰甲巫诗丽吉油田开始产油。2月、原油价格下跌,使泰国原油进口每年可节省26亿铢外汇。3月29日和12月1日。泰国两次降低石油产品售价(但第二次的减价不包括燃料油和天然气)。2月1日、泰国降低贷款利息率1.5%,8月提高1%、12月又提高1%,达17%。5月、泰国大选后成立的炳·廷素拉暖内阁宣布施政方针,其主要内容为: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3.
1999年11月27—29日,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第20次首脑会议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召开。沙特、科威特、巴林、阿曼、卡塔尔五国的国家元首和阿联酋副总统出席了会议。会议的口号是“同心、携手、共命运”。会议期间,与会领导人着重讨论了海湾国家经济一体化问题,另外还讨论了当前海湾、中东以及整个世界的形势、海湾国家的防御一体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1年2月2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越南,3月1日与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签署《俄越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两国共同反对美国NMD和TMD共识,两国扩大石油和天然气探勘、核能技术交流,提高军事和科技交流等,但未涉及2004年即将到期的金兰湾基地的续约问题。而这7项协约中最受世人瞩目的两国间军事采购项目,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初,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天然气争端硝烟再起,并再次发生"断气"事件,致使严重依赖俄天然气供应的欧洲18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经过艰苦谈判,欧盟、俄罗斯、乌克兰三方在1月12日签署天然气过境供应监测协议,俄乌两国并于1月19日签署2009-2019年天然气购销合同,1月20日俄罗斯正式恢复经乌克兰管道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由于诱发双方纷争的根源依然存在,俄乌矛盾不会因一纸协议彻底解决,两国围绕能源问题的博弈将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16.
美伊在海湾的军事力量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2月23日,安南与伊拉克达成《谅解备忘录》,海湾局势出现和平转机。但武器核查危机并未完全结束,美伊制裁与反制裁、遏制与反遏制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美军部队仍留驻海湾,战争阴云尚未离去,随时可能引发新的冲突。 美国的军事力量 协议达成后,美国仍命令美军继续驻守海湾。2月24日,克林顿总统同意征召多达500名的国民警卫队队员和预备役人员赴海湾地区服现役。至此,美军基本上完成了自海湾战争以来在海湾地区的第二次大规模军事集结。  相似文献   

17.
1995新年伊始,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即率总理、副总理等多名政府要员组成庞大代表团出访俄罗斯,与叶利钦总统、切尔诺梅尔金总理举行了多轮会谈。1月20日签署了关于加强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全面合作的17个文件,包括《哈俄扩大和加强合作宣言》。叶利钦称,这是俄哈两国在一体化道路上“向前迈出的一大步”;纳扎尔巴耶夫说,这证明“哈萨克斯坦正在特别信任的、同盟者的立场上与俄罗斯建立关系”。国际舆论认为,哈俄两国首脑会晤及所达成的一揽子协议,使两国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表现为: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08年,俄罗斯对欧洲国家频频发动天然气外交攻势,1月18日至2月28日先后与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匈牙利、奥地利等国签署合作协议。这使俄在欧洲乃至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同时也将使俄美欧能源争夺更为激烈。  相似文献   

19.
3月4日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项目技术论证获得批准。3月9日俄最高法院裁定远东石油管道项目合法。3月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阿尔及利亚进行访问,签署了75亿美元军事合同。3月14日俄罗斯向印度出售60吨核燃料。3月16日中俄“国家年”中方官方网站正式开通。3月17日中俄大学生艺术节开幕。3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普京,双方进行会谈,并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中国“俄罗斯年”新闻中心启用仪式,中国“俄罗斯年”开…  相似文献   

20.
1月4日 中俄“国家年”2007俄罗斯“中国年”官方网站(www.2007china.org)正式开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