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果宪法不被信仰,宪法的力量便无从谈起。向宪法宣誓是培养宪法文化、宪法信仰,从而牢固树立宪法权威的重要形式。但是,如何防止宪法宣誓沦为形式主义,如何真正通过宪法宣誓对特定的公职人员形成法律和道德约束,有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与行的长期过程。从2016年1月1日起,无论是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还是基层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职时都要公开向宪法宣誓。宪法乃九鼎重器,如何真正通过宪法宣誓对特  相似文献   

2.
正这是令人难忘的瞬间,也是注定载入吉林人大工作史册的时刻。2016年1月14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被任命人员进行了宪法宣誓,这是2016年1月1日宪法宣誓制度实行以来,我省人大常委会首次举行的宪法宣誓活动。时隔半个月,2016年1月30日,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各项议程结束后,当选人员和被任命人员进行了宪法宣誓,这是我省人代会首次举行的宪法宣誓活动。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15年7月1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规定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一府两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同时提出所有宣誓人员适用统一的70字誓词。在我国,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意义重大,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韩晓武作草案说明时说:"落实四中全会决定精神,以立法形式正式规定实行宪法宣誓制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全会的要求,已经出台了实行宪法宣誓的决定,并自2016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规定了地方人大及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地方"一府两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要进行宪法宣誓。具体组织办法由省级人大常委会参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制定,报备案。因此,由省级人大常委会制定宣誓的具体组织办法,是宪法宣誓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制度"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目前,各省级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5.
正宪法宣誓制度是世界上大多数有成文宪法的国家所采取的一种制度,是法治社会的鲜明标志。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要求"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至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98个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正宣誓,是一份保证书,也是一份执行书,促进宣誓人启动内心的道德资源,把外在的法律规范、职业要求内化为个体的需要。时间滴答滴答地响着,一个重要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12月4日,国家宪法日。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明确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而在之前的10月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这项举措:"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7月1日,从北京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也是我期盼多年的好消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从2016年1月1日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主席、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都要进行宪法宣誓;各级人大及县级以上各级人大  相似文献   

8.
宪法知识     
正宪法宣誓制度宪法规定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誓词内容"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  相似文献   

9.
2018年3月17日,习主席以及其他中央国家机构负责人在人民大会堂的宪法宣誓,具有重大的政治与法律意义,即充分的政治自信、坚定的法治信念以及庄严的宪法承诺。宪法宣誓不仅将宪法精神外化于形,更求内化于心。当前应该充分利用宪法宣誓入宪的契机,在全国范围内树立宪法信仰、养成宪法思维、运用宪法方法、加强宪法实践,真正做到通过宪法宣誓推动依宪治国。  相似文献   

10.
《宁夏政报》2016,(5):23-24
正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三十一号《宁夏回族自治区宪法宣誓办法》已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6年1月5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16年1月5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设立"宪法日"与确定宪法宣誓制度。这是建党以来第一次通过仪式的表达来体现宪法文化,在全民族层面上培育宪法精神和树立宪法权威。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标志着中国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实施宪法宣誓制度。法律仪式能够强化宪法的神圣性,增强宪法认同感,推动宪法信仰确立。因此,需要规范法律仪式,普及法律仪式,创新法律仪式,以此培育宪法信仰。  相似文献   

12.
宪法宣誓制度是国家元首及高级公职人员在就职前向宪法宣誓效忠的制度,包括宣誓主体、宣誓内容、宣誓程序等要素。梳理外国宪法对宣誓制度的规定,宣誓对全社会普遍尊重宪法起到重要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后,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宣誓实践,但较为零散,因此当前我国迫切需要从地方的个别性宣誓实践发展为统一的公职人员宪法宣誓制度。  相似文献   

13.
正为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正值2017年12月4日是第四个国家宪法日,根据国家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誓制度的规定,湖南省民政厅举行了全厅首次宪法宣誓活动,推动全省民政系统牢固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深入推进法治民政建设和"五化"民政建设,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作出新贡献。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党和  相似文献   

14.
正9月18日9月18日上午,国务院在中南海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监誓。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和《国务院及其备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组织办法》,今年以来国务院任命的38个组成部门、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的55名负责人依法进行宪法宣誓。国务院小礼堂悬挂着庄严的国徽,气氛隆重。宣誓台上摆放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杨晶宣布宪法宣誓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推动了政治仪式的变迁。从向神宣誓到向保护公民权益、规范国家权力的宪法宣誓,展现了政治仪式世俗化、理性化发展的理路,也体现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从政治仪式的角度看,宪法宣誓是权力合法性和政治权威构建的一种象征性策略。宪法宣誓蕴含了塑造政治文化、调动民众情感、增进社会凝合、彰显程序正义的仪式特质。近年来,我国虽然基本完成了宪法宣誓的制度设计并在全国推行,但是,完善宪法宣誓制度还需将其写入宪法,建立健全宪法宣誓制度体系并加强宪法宣誓的宣传与教育。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明确要求"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本文就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的几个具体问题略陈管见。一、宪法宣誓的缘起和我国宪法宣  相似文献   

17.
正"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3月24日,延边州人大常委会首次举行新任命公职人员向宪法宣誓仪式。延边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车光铁主持并监誓。车光铁宣布宪法宣誓仪式开始,全体起立,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奏毕,州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议要求:"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一些地方人大积极响应,率先践行,将这一制度落到实处。宪法宣誓是一项制度要求,更是一种庄严、高尚的行为,不能马虎应付,必须有一整套程序和规则。可是,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却是五花八门,各自为政,极不规范,必须加以完善。要规范宣誓程序。宣誓应该选择在选举或任命程序结束,主持人宣布选举或任命结果之后进行。宣誓程序由人民  相似文献   

19.
媒体搜索     
正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宣誓制度相关规定作出适当修改据新华社2月24日报道,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2月24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对宪法宣誓制度相关规定作出适当修改。决定从2018年3月12日起施行。决定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笔者认为,贯彻落实好宪法宣誓制度亟待顶层规范。应该说,宪法宣誓制度在一些地方已早有尝试,只是没有通过顶层设计来规范。当务之急是要进行顶层规范:立法规范。应及时通过法律修正写进宪法和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等相关法律,依法明确宪法宣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