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12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SDR).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将人民币作为除英镑、欧元、日元和美元之外的第五种货币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里程碑,意味着人民币已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即“入篮”,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崛起的必然结果.其背后也有中国对自身正当利益的合理诉求,即改革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参与完善全球货币金融治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制度担保,借助外力倒逼国内金融体制改革,并提升中国加快改革开放之承诺的可信度.人民币“入篮”将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极化,未来国际货币格局更可能是“一超”(美元)、“两强”(欧元、人民币)、“两小”(英镑、日元)并存.为此,中国需要准确定位自身角色,广泛寻求深层共识,参与供给国际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货币金融协调机制, 作为经济组织, 不 仅在世界货币金融领域举足轻重, 而且在国际政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的政治功能及其发挥以及美元霸权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治功能的影响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 重点。与此同时, 欧元加入国际货币体系对美元霸权带来冲击同时也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 及其政治功能在新时期转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美国利用太平洋区域市场远离欧洲和英镑势力影响的有利时机,通过构建国际化的区域性市场网络,为美元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灵活运用区域市场组建区域货币集团,推动美元成为区域化国际货币,并以此为基础与英国英镑展开博弈,利用英镑的信用维持困难和国际金融体系的调整,成功使美元成为全球性国际货币。人民币要顺利实现国际化需要借鉴美元的经验,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建成稳固的贸易网络和金融网络,推动人民币成为区域性国际货币,利用国内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夯实人民币信用基础并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优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环境,通过持续稳健有序的步骤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应积极推动人民币成为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别提款权(SDR)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69年创设,根据成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无偿分配.到目前为止,IMF已经进行了4次SDR分配,总额为2041亿.  相似文献   

6.
美元的未来     
本文探讨了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元作为一国货币,其国际地位已经被很多观察家诟病。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可以被取代吗?欧元和近期的人民币已被视为可替代美元的选项。笔者认为,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基于金融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以及美元所具有的网络外部性,在未来二十年,这两种货币都难以取代美元,尽管欧元或人民币可能会越来越多地作为美元的补充来使用。之后,本文探讨了各国政府为取代美元而精心设计的举措——构建新型货币(主要为现有的特别提款权)的优势和短板.尽管这在技术上是可能的,至少对官方国际交易而言是可能的。但是本文指出此举的经济收益不高,而要实现这一变革,却要付出巨大的谈判努力。此外,要实现这一变革,还需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领域至关重要但却颇具争议的其他变革。  相似文献   

7.
垄断资本走向全球化阶段后便逐步孕育了国际货币权力,国际货币权力是资本主义 全球扩张的历史产物。进入新世纪以来,欧元崛起和人民币国际化使美元全球性货币权力难以为 继,争夺国际货币权力成为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的主要原因。美元、欧元和人民币这三大货币权力 板块之间的两条夹缝成为地缘政治冲突的重灾区,国际货币权力的走向成为未来地缘政治冲突乃 至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转型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8.
美元霸权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元霸权兴盛于英镑霸权衰落之中,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有着密切关系。美元霸权经历了确立与巩固、由盛转衰、调整与恢复的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经济实力是最基本的决定因素。美元霸权的衰落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美元从美国于1900年正式通过金本位法案起,开始登上国际舞台,同英镑争夺世界金融霸权,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最终取代英镑霸主地位独霸天下,时跨近60年,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00年至1914年即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这个时期是美元在国际货币舞台上开始崛起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1999年1月1日,被誉为“欧洲经济新希望”的欧元正式启用。在最初几天欧元汇率表现强劲,1月1日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为1:1.1685,1月4日升到1:1.1835,并很快又升到1:1.1953。欧元的强势登场在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欧元浪潮”,许多国家宣布把欧元作为一种储备货币,或作为与欧元国贸易结算的货币,欧洲一些舆论甚至预言1999年底欧元可能升  相似文献   

10.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霸权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该体系的运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即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和运行仍然功不可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0年来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国际货币合作对于美元霸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蔓延,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动荡,潜藏巨变的先兆。战后60余年,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人民币与日元走出了不同的轨迹。在国际货币体系力量结构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中,这两大看似兄弟又颇具对立成分的货币如何协调关系,进而推动东亚地区货币体系建设,不仅对中日关系提出了新课题,也将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方向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试析欧元挑战美元及其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元启动后成为第二大国际货币,对美元构成了现实的挑战。欧元与美元之争实质是欧美之间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与世界经济多极化大趋势相适应,国际货币格局演变也将走向多极化,但欧元要取得与美元平起平坐的地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短期来看,日元汇率没有因经济受到巨大损失而贬值却转向迅速升值在于投资者形成"保险机构或企业资金的资金回流"的预期,投机力量就借助这个题材不断的推升日元。长期来看,这一轮日元升值并不是因贸易摩擦、美国压迫日本的结果,而是与金融危机过程中动荡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关。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内主要执行价值贮藏的功能,而其贸易结算功能相对较弱。日元快速升值的根本原因是日元在估值上存在升值压力,以及日元发挥避险货币和套利交易的作用。中日两国都面临着美元贬值的巨大风险,可采取相互增持对方货币资产的方法,逐渐减少降低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比例,建立区域汇率稳定性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一、外汇市场剧烈动荡 (1)欧洲货币体系危机深重。继英镑、里拉去年被迫退出欧洲汇率机制之后,今年法国法郎又一再遭到冲击,跌破对马克中心汇率的浮动下限。8月2日,欧共体财长和央行行长紧急决定,将汇率机制内的货币波动上下限扩大至15%(德国马克和荷兰盾仍保持2.25%的波幅),这才使法国法郎勉强度过难关。但欧洲各国经济严重衰退,货币强弱悬殊,欧洲货币体系难以摆脱危机。 (2)美元兑马克等欧洲国家货币升值。今年上半年,美元兑马克汇率从去年底的  相似文献   

15.
从战略高度把握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引发人们对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多种弊端的深刻反思,并积极探寻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长期保值、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改革现行货币体系是大势所趋,美元霸权由此受到空前挑战,人民币国际化适逢重大契机.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尤其是进入3月后,因美元再度贬值,日元和马克升值,使欧洲货币体制陷入混乱,国际货币体系动荡不已。 动荡的诱因 此次国际货币体系动荡的直接诱因是美元贬值。1月至4月18日,美元对日元的比价下跌18.8%,对马克的比价下跌13.6%。到4月19日,在东京外汇市场美元对日元的比价一度跌破80大关,至1美元只兑79.75日元这一战后最低记录。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动荡的原因错  相似文献   

17.
欧元启动后曾一度低迷徘徊,但在美国网络泡沫经济崩溃、单边主义行径受到全世界严厉抨击的形势下,欧元一举上升为与美元地位不相上下的国际通货,大有抗衡并取代美元之势。日本骏河台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的由相泽幸悦教授撰写的《欧元对美元》一书,全面分析了欧元对抗美元的战略背景,指出美国不顾国际舆论反对执意进攻伊拉克,其实质是防止欧元夺走美元的国际基轴货币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主要供应者     
要不是由于最近的货币改革(这种货币改革是由日元的调整比价和美元的贬值而引起的)大大改善了美国的国外贸易地位的话,日本将会继续成为菲律宾的最大供应者(特另U是资本设备和生产资料的供应)。1971年,日本约提供菲律宾进口额的32多或约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各国货币近期与美元和人民币汇竞参考价(单位:100)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各国货币近期与美元和人民币汇竞参考价(单位: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