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李鹏 《理论视野》2005,(3):23-25
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着法律、行政、政策和产业壁垒等方面的市场准入限制,通过放开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能够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国内公平竞争环境的建立,扩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于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应当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着力从转变发展方式的路径、切入点和发展环境等方面,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面临历史发展新机遇的今天,《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从宏观上为非公有制经济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微观上制定了符合我国实际的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政策,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刘丹丹 《学理论》2009,(21):51-53
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市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走出了一条高速发展的道路。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与发达地区相比,哈尔滨市非公有制经济仍面临许多困难。本文从统筹发展、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建立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政府服务与管理及转变经营方式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哈尔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哈尔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问题党的十五大提出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 ,使之健康发展。这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 ,增加就业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据有关部门测算 ,1 999年 ,全国非公有制经济 (不包括股份制经济以及国有控股企业中的非公有制部分 ,下同 )的工业产值已占当年国内工业产值的 50 88% ;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已占全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 52 1 % ;非公有制经济的出口创汇已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 47 8% ;非公有制经济的就业人数…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指引下,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了快速发展,在促进增长、推动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持续关心关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为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切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必须破除"公"与"非公"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激发人民主体的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7.
郑默杰 《理论视野》2013,(12):30-3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出全面、系统、深刻的论述,必将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全面学习贯彻全会有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论述,对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相联,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表现出许多典型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带规律性的东西和深层影响因素逐一显现。当前和今后加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抓住机遇,在规范、开放、引导和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清除发展障碍,创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齐树勤 《学理论》2015,(7):92-93
本文通过深入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坚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正确政策导向,探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路径这几点,对如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予以论证。论证的顺序是先由观念、认识开始,深化认识转变观念;接着阐明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最后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路径进行了理论探索。说明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趋势,存在的主要阻碍,以及如何破障而行开拓通途。  相似文献   

10.
过去20多年,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空前发展,逐步形成了可观的经济规模,出现了国有、集体和非公有制经济三足鼎立的格局。在这一背景下,“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判断深入人心,并写入国家根本大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日趋良好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走向何方?笔者以为,走高层次、规范化、现代化方向的健康成长之路,是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唯一选择。这是非公有制经济的第二次创业。当前,关键是选准突破口,以实现第二次创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非公有制经济人才状况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我省的经济发展、对“十五”计划的实现至关重要。而人才则是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该论文通过分析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人才状况,进而研究和探讨非公有制经济人才的流动和管理机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人才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杨峥嵘 《团结》2001,(1):23-25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了个体经济、私人资本经济、外国资本经济等,随着“入世”和开放的扩大,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客观地要求改革我国财产法律制度。 一、修订法律,以财产法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04,(6):39-40
从党的十四大至十六大的10年,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以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环境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开创性地提出了一整套非公有制经济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对当前我国非公有制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党的这一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了国家意志。《宪法》修正案中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要落实十五大和宪法修正案精神,就要着力在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做文章。一、深刻认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党的十五大和修改的宪法都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  相似文献   

15.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适应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也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对象。认真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团结、帮助、引导、教育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巩固和发展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确定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得到恢复和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项明志  常庆林 《学理论》2012,(31):84-8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得到持续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正确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重大。试图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取向现状入手,分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着力点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曹新  普琼 《求知》2005,(4):10-11
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必须着力解决以下八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对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的实践表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会进一步提高。在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党的工作能否开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局面,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一、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的建设:非公有制企业充分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始发展于80年代初期,至今不过20年时间,虽然以其突飞猛进之势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问题是贯穿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互动关系,不断深化对二者关系的认识,总结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发展的特点,从而提升对二者和谐发展的掌控能力,对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推动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加速现代化建设步伐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否对我省的经济发展,对“十五”计划的实现至关重要。而人才则是非公有制经济能否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该文通过分析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人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研究和探讨非公有制经济人才的流动和管理机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人才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