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全体人民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是整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与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本文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内涵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其特征及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壮族和瑶族都拥有历史悠久的铜鼓文化,在铜鼓及铜鼓文化的发祥、铜鼓的用途与功能、铜鼓的收藏方式等方面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亦有本民族的独特之处。壮瑶铜鼓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曾长期保持着密切交流与互鉴,在保持本民族特性的同时,与时俱进,传承重构,记录着本民族的历史变迁。壮瑶铜鼓文化因其强大的包容性与适应性发展至今,已成为两个民族集情感归属、民族记忆、文化认同于一体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补融合既是百年中国的历史选择,也是两者在价值等层面具有深层的契合性,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的结果。面对新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时代赋予了两者新内涵,特别是在“国学热”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更应理性地审视两者融合的历史脉络,不简单或随意地比附,在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夯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是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有着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教化功能。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就要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就要坚持文化发展方向、体现时代进步要求,就要坚持兼收并蓄,使中华文化具有更为鲜活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信息化和社会转型是推动多元文化时代到来的主要因素,也是当今文化发展的主要背景.在多元文化时代,文化发展的任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对个体而言,要建构个体的精神家园;对民族国家而言,要培养民众的国家认同感、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种力量,左右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文化还是一个地方繁荣发展的象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解决经济力量与文化力量发展不均衡、不和谐、不协调的问题。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地方民族文化是整个民族文化的基础和根源,地方经济发展而文化不发展,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把这句话放到企业里来讲,也可以理解为“文化是企业的血脉,是员工的精神家园”。企业文化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强企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做强做优的必由之路。如何建设好企业文化,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行认真思考、筹划和践行。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和灵魂。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共同的中华文化,它是维系国家、民族发展的最具有生命力的因素,也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母体与价值认同的基本元素。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底色,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信仰与文化是紧密相联的。信仰是一个文化问题,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更是人生和社会所面对的大课题。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高扬起社会主义信仰的旗帜,肩负起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坚定和固化全社会的共同信仰,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处于先进性地位是一个动态过程。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就要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只有依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才能始终紧跟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指引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艺与中华民族精神相互作用。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催生出本民族的优秀文艺,并使本民族文艺在外来文化的挑战中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优秀的文艺作品会提高和净化人的精神境界,庸俗的文艺作品则可能对人的精神素质产生负面的影响。繁荣当代中国文艺会对中华民族时代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化即世人对生态问题的共同认知,是观念型态的生态普世价值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文化体现。生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生态文化是世界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商在发展中华生态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生态文化建设是广大华商社会价值观提升的标志,是广大华商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发展生态经济是华商推动中华生态文化发展的体现。闽商应在发展生态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令世人称羡的“中国模式”,同时,中国模式馈赠世人以“中国经验”。反思和总结中国模式及其经验,对于继续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035,单片机:2030,红外遥控:1807,时窗:1672,实现技术:1468,键盘:1312,单片机系统:586,位码:563,采样值:554,发射码:498,遥控发射器:435,计数方式:394,断服务程序:366,遥控指令:356,高电平:330,低电平:292,河南师范大学:289,指令解码:2661 BeljanA .theconceptofirreverstbilityinheatexchangerdesi gn:counterflowheatexchangersforgas to gasapplications[J].JHT ,TransASMEV99,Serc,1977,3:374~380 2 朱 强,徐 讯.化工热力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130~140 3 陆美娟.化工原理(上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无限生命力,铸就了坚韧不拔的中国人,为自周代以来就已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再次注入了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现代意识.向世人展示了"仁者爱人"、"民胞物与、天下一家"的宇宙情怀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的人权意识.抗震救灾活动使"仁者爱人"、"天下一家"的理想成为现实,使爱国主义、整体主义精神及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和合理念、君子节操等中华民族精神倍加璀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凝练的时代表达.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是世界多元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支援和扶植海外华文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治文明与中国政党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具有浓厚的反政党特征,它在近代的转型孕育了中国政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中国政治文明转型过程中的历史选择;其基本框架是在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上构建和完善起来的;坚持和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与创新,依次经历了“反思与超越”、“传承与发展”、“融合与创造”三个阶段,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文化现代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整合,构建古今中外文化有序选择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称,中国古代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古人称谓不仅有姓氏之别,往往还有名有字,而在孩子诞生尚未就学时父母等会先给予一个“小名”,也叫“小字”,俗称“奶名”。除此之外,有些人还有“诨名”、“别号”等。而后人称谓古代帝王,还有“谥号”、“庙号”、“年号”之别。  相似文献   

20.
人民政协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政治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民主形式之一。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与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既有契合性,又存在根本的不同,合理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以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形式的中国的协商民主,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