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网络信息的发展的同时,更加不可忽视的是随之而来的公民网络信息泄露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更有甚者利用获取的公民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公民的隐私权和财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而我国现在关于公民网络信息保护在立法、执法以及法律监督方面并不完善。有鉴于此,将公民网络信息保护作为探究对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超 《法制博览》2013,(6):76-77
随着公民越来越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隐私与隐私权理论研究的不足越来越制约隐私权保护的实践。究竟什么是隐私?什么是隐私权?立法和司法实践也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因此清晰地对隐私和隐私权进行界定变得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3.
胡光孚 《工会博览》2008,(10):66-66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正遇到严峻的挑战。为此,笔者认为通过立法来保护公民隐私权的问题,应尽快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4.
隐私权作为人格权的一种,为各国立法保护.然而在公共健康领域,政府等公权力部门采取的各类公共卫生行为举措介入私权领域,限制甚至"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对于公共健康语境下对公民隐私权限制尺度和个人隐私权的具体边界两大难题,通过公共健康的公共利益属性优先于隐私权、第三人知情权和健康权的特别考量两个角度论证隐私权...  相似文献   

5.
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络中享有的、其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复制、公开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我国现行法律构建有隐私权保护体系,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法律的相关条文都可作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依据,但这些规范缺乏可操作的标准。因而,我国应当制定网络隐私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并建构网络隐私保护的行政执法体制。  相似文献   

6.
陈浩 《法制博览》2013,(9):101-102
随着公民对个人权利的日渐重视,如何适用法律来平衡保护隐私权、言论自由权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人肉搜索"、"网络跨省追捕"现象的频发,更是引发了对网络隐私权与言论自由权冲突的担忧,如何明确界定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的界限,找准两者的平衡点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进行法理剖析入手,明确公民的权利界限,以期日后能为更好地完善立法尽一丝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杨佳 《法制博览》2015,(1):57-58,40
隐私权在全球范围类来说都是一种新兴权利,我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关注隐私权。我国2010年的《侵权责任法》第2条可以看作是我国首次在立法上确定隐私权是我国民事权利的一种,表明隐私权的重要性从立法层面被得以肯定,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隐私权的保护还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文章希望通过对隐私权民事法律保护制度进行探讨,为我国隐私权在民法上的保护尽绵薄之力。在对隐私和隐私权作出基本概念认识后,仔细分析了隐私权的内容和特征,明确隐私权的具体内容。接下来就我国当前民事法律制度对隐私权的规定进行分析探讨,认为我国对于隐私权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存在空白阶段、名誉权保护阶段和隐私权保护阶段三个阶段,分析总结各个阶段我国隐私权的保护现状。最后文章从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对隐私权的保护建议。第一,在民法典的人格权内容部分明确隐私权的构成及内容;第二,从公众人物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两个重点方面进行专项立法,给予当事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社会网络化、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个人隐私权面临被侵犯的可能。相关部门需要关注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的立法实践问题、信息收集使用问题和意识薄弱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举措,协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是网络时代出现的一个新现象。由于因特网传播的便利性和迅速性,人肉搜索的过程必然涉及个人隐私,如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信息,所以很容易对搜索对象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人肉搜索的出现,对公民隐私权、名誉权的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和挑战。要让人肉搜索向良性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它的法律规制,加快保护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立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人们获取和发布信息的一个新兴平台,隐私权在网络这一新兴环境中,正受到巨大威胁,也使隐私权保护这一问题再次摆到人们面前。我国对于传统隐私权的理论研究虽多,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隐私权保护不够重视,使得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而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侵权又以许多更新的侵权形式表现出来。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的保护现状和国外的保护模式,进而提出我国在网络环境下对隐私权的可取的法律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