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售情书     
爬格多年,一直家贫如洗。妻常埋怨:“整夜看你爬呀,写呀,就是没见你写出多大效益来。”妻的话虽然不中听,但也是事实。如今,单位效益不好,有能耐的人都搞起了第二职业,可我一介书生,又能做什么呢?做大生意没本钱也不是那块料,摆地摊又拉不下那面子。一天,一商界朋友光临寒舍。妻又将情绪抖落了出来。朋友听后笑了笑说:“老兄,就凭你那杆情感丰富的笔,还怕赚不来活钱?这样吧,你到我的夜总会来,设个柜台,代写情书,你别小瞧这玩意,可有市场呢,不信,先试试。”  相似文献   

2.
11岁的女儿突然喜欢上了韩国女团,我和爱人这才意识到,平时疏于灌输“耕读传家”的家训,孩子“意识形态”的阵地被娱乐明星占领。女儿平时比较任性,又快到叛逆期了,强制让她不看女团只会引起她的逆反心理,要想做出改变只能另辟蹊径。乘着暑假,我们把孩子送到两千公里外的老家农村小学住读一周。  相似文献   

3.
袭随 《工会博览》2006,(24):1-1
年底前,我收到了第一张我的个人完税证,税务局寄来的。在事业单位工作,挣了这么多年的工资,个税在单位里代扣了多少年也不知道了,拿到完税证还是第一次,挺新鲜,有种自豪感。退休在家的邻居张阿姨看了我的完税证后问:“我怎么没收到过呢,按说我的工资也不低,资历也比你深啊。”后来我知道她的工资加上其他收入还没到个税起征点,就告诉她:“您不用上个税,当然就没有什么‘完税证’啦。”  相似文献   

4.
有一天,一个经常接触洋人的旅游界朋友,对我说:“你说,外国人来咱们中国,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是交通不便吧。”“不是。”“是打长途电话难?”“也不是”,朋友皱着眉头说。“是上厕所外国人在中国最怕上厕所!旅游途中憋急了,找不到方便的地方;找到了,又因为那地方又脏又臭而不敢进去。”嗯?嗯!我不怀疑,也许洋人在中国确实最怕上厕所。广州有个读者,曾投书报社叙述他经历的一件事:“我路经新落成的天河火车站,到公厕方便。走近公厕、一股臭味扑鼻而来,但见  相似文献   

5.
小幽默     
人与人一间学校的门前,挂着一块黑板一位神父路过这儿,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我是一位神父,我为所有人祷告。”一位路过的律师看见神父写的字,就在下边加上一句:“我是一位律师,我保护所有的人。”一会儿,一位过路的医生又添上了一句:“我是一位医生,我医治所有人。”最后,一位普通的市民经过,看了黑板上的字,他想了想,在上面加了一句,“我是一位平民,我要付钱给你们。”狡猾的行贿者有个人将要受审,他问律师是哪位法官审他的案子。“我想了解他的名字是要送一箱子好酒给他。”律师大吃一惊:“不行!这是违法的,而且你会输的。”几个星期后开审,那人赢了。在离开法院时他对律师说:“看,我送的酒不是起作用了  相似文献   

6.
云边客 《法制博览》2010,(18):25-25
近读鲁迅,一段熟悉的话让人又一次惊心动魄。“倘使对于黑暗的主力,不置一辞,不发一矢,而但向‘弱者’唠叨不已,则纵使他如何义形于色,我也不能不说——我真也忍不住丁——他其实乃是杀人者的帮凶而已”(《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这首先让我想到了“余含泪”,他那篇“含泪劝告”的大文,对于遇难学生家长泣血提出的豆腐渣校舍,“不置一辞,不发一矢”,反倒向“弱者”即学生家长“唠叨不已”,什么“这些往生者全都成了菩萨”;“地震到了七点八级,理论上一切房屋都会倒塌”等等。“余含泪”可谓是当今一个标准的“杀人者的帮凶”。  相似文献   

7.
有官一身轻     
长这么大,也算做过官,官至团支书、团总支副书记、团委委员。——都是“业余官”,但也够头疼的了。我的顶头上司就批评我:“你自己是带头了,但不敢大胆管事,又不汇报情况,这样不行啊!”确实是不行.我也认了。单位调动后便老老实实当普通一兵,还真有“无官一身轻”之感。这几年又陆续挂了几个头衔,诸如某文学会副会长,某校友会理事之类,虽说是“民间官”,无甚权利.不过干些啰嗦事罢了,但又如何比得什么“鸟官”都没有呢! 有一回,久不见面的一帮老同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5)
说起我与《南风窗》的相识,真是一段有“缘”的故事。去年底,我在厂内订了11份杂志,当时并没有订阅《南风窗》,而是另一份青年刊物,却因写错了邮政代号而成了《南风窗》。拿到《南风窗》,我感觉从来没有一本杂志能像《南风窗》那样令我看后心动。我是用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细细地品读,深深沉醉在刊物之中。没想到这一“错”竟“错”出了这么一本了不起的杂志  相似文献   

9.
著名化学家法拉弟年轻时求学,用脑过度得了头疼病,到处看也看不好。后来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位很有名的医生。医生检查了他的病,却不开处方,说:“你去看一场马戏吧!”“看马戏?”法拉弟困惑不解。“是啊,看看马戏,滑稽戏也行,或者逛逛公园,爬爬山。我的处方只有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法拉弟恍然大悟,照着医生的话去做,他的身体很快就恢复了。刻苦攻读免不了费神用脑,而大脑细胞的工作规  相似文献   

10.
理想,你这个题目出得很好,现在很少有人关心这个题目了,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老人来说,人家会说:都60岁了,还“理”什么“想”? 其实,60岁了,也还是有理想的。过去有,现在也有。回想过去了的40多年,我们不断为理想而奋斗,说起来,像梦一样,可人又怎么可以没有理想呢? 40多年前,我18岁那一年吧,看了一部描写地质队员的电影,那时候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地质队员,为祖国效力。我父亲是个老知识分子,学医的,他很不同意我去学地质,他说学地质有什  相似文献   

11.
接编辑信,叫我写一篇“成语透视”。我不是一个爱说成语的人,便请教儿子,儿子在念中字,常有语文习题做,自然少不了“成语练习”。活了那么大,又是靠写作为生的,接到搞约要向儿子求助,实在不太好意思。因为讲出一句成语不难,但若找到一句“有隐患”而需“透视”的,实不容易。儿子对此也十分为难,——老师教课讲成语是要你学会使用,而不是怀疑它,拿它到X光机下“透视”;他将厚厚的一本《分类成语词典》往我面前一推:“你自己找吧。”不得不翻起来,越翻敬意越增,越感到自己“才疏学浅”,越感到创造成语的人“渊博精深”。翻遍了,仍然找不到符合编辑意图的、需作透视的“病语”或“疑语”。本想搁笔,回一信说:“对不起,我不是透视别人的,  相似文献   

12.
不是赝品     
平生穿过各式各样的鞋,但如果没有前些日子的事情,对于鞋,我怕永远也在乎不起来。开春的时候,听说商店来了批新潮皮鞋,“老人头”牌,款式很美,皮子柔软,不易打褶,去商店亲察,果然名不虚传,钱一甩,买下了。起初,非到节假日我是不穿的。不穿的时候便细细地擦上油,再用报纸盖  相似文献   

13.
闯进来一匹“黑马” 1976年春的一天,香港某大厦二楼的一个房间里。门打开了,一个身穿工作服牛仔裤的年轻人急匆匆地闯进来。一看,不对劲,里面已不少人,一个个西装革履,整整齐齐;低头望,只有自己穿的是工作服牛仔裤,真有点不是味道。他是被一段奇怪的招聘广告引来的:“阁下对目前处境感到不满,如希望有所改变者,清到香港××中心二楼一谈……”真怪,谈什么,没说明;公司的名字,也没有。越怪越要弄个水落石出。他向老板说了声“要去看病”,穿着工作服就跑出来了。等着等着,从早到晚,比他迟来的人一个个都走了,他问接待小姐:“我很早就到了,怎么还轮不到我呢?”“耐心等待吧。”话也不多说,接待小姐只用眼梢瞟一瞟他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人怕出名猪怕壮”!《南风窗》上介绍了我这位“假市长”办公认真负责之后,我不得不继续“办公”了。一位女工找上门来倾诉道,由于“第三者”的涉足,她那共同生活了二十一载的男人从此移情他人,这位女工又恨又气,问我怎么办?我只能向她讲我所知道的一些道理。也有人上门,想瓜分一点“假市长”的奖金。其实,奖金不过五十元,早已所剩无几。我三言两语把这位不速之客打发走了。还有一段公案,真市长曾过问了,到现在还没解决。  相似文献   

15.
小幽默     
数一数二两妇聊天,谈到儿子的功课。一个问道:“你儿子的数学成绩如何?”“老师说他的数学是班上数一数二的。”“我儿子的老师也这么说。”第一个接着说,“他数到三以上就弄错了。”找个好名字一个老太太把一张有奖征答优胜者的名单的报纸翻来翻去,左看右看,我不禁问:“老太太,你找什么?要我帮忙吗?”“不用了,”她笑了:“我只是想替孙儿找个好名字。”  相似文献   

16.
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到校长室时,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  相似文献   

17.
有各种各样的生意经,虽然内容形式不相同,目的却都是要盈利赚钱。国外有一家饮食店,门前摆了一个大酒桶,引人注目地写着,“不可偷看!”但是无遮无拦,路过的行人都禁不住好奇心的驱使,停下脚步往桶里看个究竟。一看之下不觉令人捧腹:原来桶里写着“我店有与众不同、清醇芳香的生啤酒,一杯五元,请享用。”这“不可偷看”的生意经,就是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理,吸引你“非看不可”,当然,看过之后,你就会想到花五元钱去尝试一下他的啤酒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她方。还可再举一例,有个百货公司特设“妇女日”,该日的商品以妇女为主要对象,前来购货的妇女能够享受到比  相似文献   

18.
柯钧 《法制博览》2008,(20):15-15
故事发生在奥运会期间的雅典。一条原本车辆稀少的乡村公路的交通也变得繁忙了起来,路边一农民家的鸡每天都要被轧死三到六只,所以,农民打电话到交通局局长办公室:“那些人开车速度非常快,要把我的鸡都轧死,你们必须采取措施。”“你要我做什么?”局长问道。“我不管你做什么,只要能让那些司机放慢点车速。”  相似文献   

19.
(去年底,天津市70多位宣传干部组团来广东考察学习。大多数同志都是初次来粤,怀着各种既有的先见。从见闻中他们又有些什么新认识呢?记者在一次座谈会上采录了若干发言,感到这些看法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北方人的广东观“,值得思索。加●后均是各人所言。) 上与下来广东之前,我自己思想中存有这样几点看法:广东是“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下来了”;“物价上去了,人心变散了”;“广东富了,外地穷了”等等。到广东来一听一看,我又有了几点新看法:这  相似文献   

20.
S厂的刘秘书在“AP指挥棒维修中心”门前徘徊了好一阵,终于鼓足勇气,推门而入。“我是来修厂长的指挥棒的。”高博士问:“为什么要你来?厂长本人呢?”秘书说:“我觉得厂长指挥棒很有问题,照这样下去,我们厂非破产不可。但厂长自信得很,根本听不进下属的意见,绝对否认他指挥有误,不能想象他能亲自来修理他的指挥棒……”“唔,你具体谈谈厂长指挥棒的问题。”“我看我们厂长是在瞎指挥,这件事没干成,又干另一件;计划一改再改。比如,厂长心血来潮,要在办公室门前的那条路装暖气水管,路面填平后不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