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曾在王震同志身边工作10多年,耳闻和亲历了关于他的许多事情,经常被他的共产主义情怀所感染。王老去世已经25年了,我们一直怀念他。今年4月,是王老诞辰110周年,一想起他,一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形象就真切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关键时刻敢于担当王震一生波澜壮阔、功勋卓著。他政治上十分敏锐,又十分清醒,在重大历史关口,或在重大问题上,他立场坚定、敢于担当。比如,1931年11月中华苏维  相似文献   

2.
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看了《党建》杂志开展的“三问”讨论,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位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老共产党员。老人叫王遐方,是总参兵种部北京第八干休所离休干部。他12岁参军,15岁入党。王老说,当时,介绍人和我谈,你入党就是党的人了,要做英勇作战的模范,要做努力学习的模范,要做团结同志的模范,要做遵守纪律的模范,要做群众工作的模范,用这五个模范来规范自己。这五个模范,我记了一辈子,也努力做了一辈子。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王老曾先后参加了大小56次战役,可是让他想不到的是,从血雨腥风中走过来的他却因为一…  相似文献   

3.
见证周恩来“蓝天情思” 第一次见到王伏林老人,是为纪念周恩来的94诞辰。那天到场的有周恩来的亲属和生前身边工作人员、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组的研究人员等50多人。听介绍的人说,“王伏林同志,1951年到1958年,1964年到1966年两次出任周总理的秘书,负责经贸工作,是周恩来大秘书中较为年轻的一位。”我望着王老那和善的面容,微笑的神仪,心里充满了敬意。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情怀     
正父亲走了已经一年多了,但他的影响力不但没随时间的流逝而减弱,甚至比他在世时更有甚之。他的老战友、老部下、老同事、身边的工作人员、老区的干部和群众,只要我们接触到,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发自内心地和我们讲起"王老",讲起"老首长"。  相似文献   

5.
王老太第一个丈夫很早便因病去世。女儿小杨成年后,王老太与老刘再婚。晚年时王老太经常住院,老刘的身体也很差,不能互相照顾,王老太生病期间基本都是小杨照料。后王老太病故,小杨将她的骨灰与自己的亲生父亲安葬在一起。老刘得知后非常生气,要求小杨归还骨灰遭  相似文献   

6.
大爱无疆     
每年学生放暑假后,近九旬高龄的离休干部王又新就像等亲戚一样,等待密云县太师屯镇残疾人胡云勇夫妇和其女儿的到来。连续六七年,胡云勇每年在孩子放寒暑假时,都要来看望王又新老人并领取老人资助孩子的学杂费。从1995年至今,王老先后资助了10多个孩子上学。当人们问她这些年捐助了多少钱时,王老笑着摇摇头说:"不知道,记不清了。"最让王老高兴的是,被她资助的孩子,现在有的参加了工作,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参了军。王又新是东城区的离休干部,今年89岁。1995年,她从报纸上看到有关"希望工程"  相似文献   

7.
余热献社会     
正"王老好!"2月14日一早,笔者如约赶到位于门头沟区新桥南大街的离休干部王文明家。"好,您也好。"伴随着洪亮的声音,83岁的王老连忙站起来迎接我。看到我是老熟人,王老的老伴也打开了话匣子:"这老头子,最近腿脚犯了老毛病,走路不利索,还不拾闲儿。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五十年代初,王震从新疆调北京工作,住什刹海附近的冰窖胡同5号。王老一家加上两名工作人员,仅有几间房子,三个儿子只好挤在仅有五六平方米的一间小  相似文献   

9.
前些时,我们走访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王首道同志。八十高龄的王老,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坐定以后,王老就近几年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好形势,向我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谈话。  相似文献   

10.
在军委空军大院西区一个宁静的小院里,住着一位89岁高龄的老人,他就是西路军中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的传奇将军王定烈。王定烈1933年参加革命,1936年入党。长征时任红五军团第43团文书。建国后任空军参谋长、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面前的王老将军鹤发童颜,身板硬朗,脚蹬草鞋,步履稳健。在王老简易的客厅里,两件东西特别引人注目,一件是王老的书法作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另一件是一幅长达铺、岷县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六月的福州,骄阳似火。怀着对革命老前辈的仰慕与崇敬之情,本刊记者采访了抗战老同志王禹。已80多岁的王老,气色红润,身体硬朗,精神很好,举手投足间闪现出革命者的乐观豁达、从容干练。王老非常热情,亲自为我们泡了两杯好茶。我们品着茶,静心倾听着王老讲述他那段鲜为人知的抗战历程,思绪一起回到了60年前的大西北高原的三晋热土: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又逢备受人们敬重的红军女战士王定国老人百岁。前不久,笔者和夫人及战友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王老家祝福、拜寿。一进客厅门,王老就从坐位上站起来,笑容满面地向我们招手说:"欢迎,欢迎!"看到老人家红光满面,精神这么好,我们都很高兴,祝王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王定国老人1913年出生在四川营山县安化乡一贫苦家庭,1933年10月参加红军。如今她乡音未改,用浓重的四川话与我们交谈着。"王老,您20岁参加红军,走过了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  相似文献   

13.
我在王首道同志身边工作的时候,就常见到林伯渠和徐特立二位同志,并听了许多关于他们的故事。可巧在1656年我被调到林老身边做卫士工作,1960年林老逝世后,我又调到徐老身边工作,直至1964年去上大学,才离开徐老。 在首长身边工作的日子里,我和二位老人家朝夕相处,左右不离。许多事情虽已过去多年,但现在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 林伯渠同志经常告戒我们这些身边工作人员,尤其是对新调来的同志都再三叮嘱:“我有个‘规矩’,  相似文献   

14.
那一天。西宁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多功能大厅的门口比平日热闹,进进出出的人们络绎不绝。原来,全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西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义忱的个人书法作品展览在此举行。省内一些书法界的名流驻足在一幅幅精品力作前细细品味欣赏。颇为赞誉王老的功底;不少初学书法的人看了展览后说,王老的书法让他们大开眼界。钦佩之余。学好书法的愿望和动力更强了。当时已经75岁的王老面色红润。一头银发纹丝不乱.神采奕奕中透着儒雅气质。他在热情地接待前来参观的人们,相互切磋着书法艺术和技巧。那是2003年的往事。  相似文献   

15.
李家骥 《奋斗》2010,(2):7-8
<正>我是1948年到毛主席身边工作的,1949年3月被正式任命为主席的卫士,直到1961年11月离开老人家来到黑龙江工作,在主席身边工作有13年之久。这是我一生的幸运和光荣,我也很珍惜这份荣誉。现在,经常想起在主席身边工作的那些日日夜夜,十分激动。1949年底到1950年2月,毛主席首次访苏。开国大典后,毛主席日理万机,工作十分繁忙,他把访苏列为最重要工作之一看待。目的是在国际争取  相似文献   

16.
原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王治国同志今年83岁。和所有的同年龄的人一样,王老常常回忆起自己一生的经历,一生中许多刻骨铭心的时刻。几年前,在亲友们的帮助下,他印了一本个人影集,收录了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200余幅和两篇记录自己革命生涯的文章。在这些照片中,有自己在各个时期讲话、工作、参加社会活动的照片,有同毛泽东、江泽民等几代中央领导人的合影,有同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的合影,有同各级劳动模范的合影,也有同家乡父老乡亲的合影。王老常常独自静静地翻阅这本影集。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令他久久…  相似文献   

17.
人物长廊     
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和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的王首道老人令年已是90高龄。在今年春节前的一次座谈会上,王老不顾工作人员的阻拦,即席讲话长达一个小时。虽无事先准备好的讲稿,可讲话条理清晰、思维敏捷,使人很难相信他的实际年龄。 我问王老:“您有什么独特的养生之道吗?”老人很是幽默地回答:“没听说过呀!”不过,下面这个故事还  相似文献   

18.
群生永在     
写在前面的话:重庆文史馆原副馆长王群生老人是我们《思考与运用》的忠实读者和热心作者,一直见证着刊物的成长和进步,本栏目在今年第4期还专门刊发了他创作的《八荣八耻歌》。就在我们往他家打电话,准备送上稿费时,得知老人已驾鹤西去永远离开了我们。本期“真性情”栏目特意发表王老生前好友——吕进先生的怀念文章,以寄托我们的哀思,愿王老一路走好!  相似文献   

19.
怀念王首道同志黄道奇编者按:湘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首道同志1996年9月13日在北京逝世。王老生前对湖南党史工作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和热情支持。本刊特发此文,以寄托我们的哀思。9月13日早就得到首道同志凌晨逝世的噩耗,使我悲恸不已。就在他逝世的前几天...  相似文献   

20.
余玮 《党史纵览》2013,(4):27-32
2013年12月26日是一代伟人毛泽东120周年诞辰,为了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再现他的音容笑貌,本刊从今年第四期起将设立作家余玮的专栏,陆续刊登由他采写的"伟人身边人细诉伟人身边事"系列文章,通过曾在伟人身边工作过的普通人的深情回忆,向读者再现伟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普通而又不平凡的点点滴滴,展现工作人员对伟大领袖的深切怀念而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