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因为民主和社会主义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同志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他又说:“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民主,不是资本主义民主。”“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邓小平同志关于这方面的一系列论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前进的共同的政治基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当然…  相似文献   

2.
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是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的思想。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对外交流。同时,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葛兰西紧紧结合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世界政治大动荡年代西方社会资产阶级统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主义革命失败的现实 ,深刻地研究了资本主义国家 ,创造性地探讨了社会主义国家 ,提出了“现代国家是加上了专政的领导权”或“现代国家 =政治社会 +公民社会”的概念 ,强调“现代国家”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性 ,重视知识分子在“现代国家”中的作用 ,等等。他的理论 ,对于我们研究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发展 ,同时研究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的形成,既是对中国历代无神论思想与有神论思想斗争的继承与发展,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近代启蒙思想家的无神论思想、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无神论思想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无神论思想等几个发展阶段。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无神论思想为推翻几千年封建专制的辛亥革命造了舆论,为破除几千年来“君权神授”和“假天以治人”的封建专制精神支柱提供了批判的武器和理论依据。研究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与辛亥革命问题,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宪政权力源自“人民”,“人民”观决定着宪政的航向。中国究政史上“臣民”观向“人民”观的转变标示出中国宪政的发展历程。清末立宪固守专制的“臣民”观,宪政改革失败。中国资产阶级宪政时期确立了资产阶级“人民”观,推动了社会发展,但“人民”仍不自由平等。中国无产阶级践行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人民”观,依靠“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进行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最广大“人民”实现了自由平等。社会主义宪政时期,无产阶级“人民”观发展为阶层“人民”观,“人民”成为公平正义的载体。最广大“人民”是社会主义宪政的目的,“人民”观的创新对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些热中于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为了动摇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从理论上集中攻击马克思主义。他们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极力散布什么马克思主义不过是“19世纪的一种文化现象”,“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历史和现实真的像他们说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吗?这是我们首先应该辨清的一  相似文献   

7.
“普世价值”把西方资产阶级宣扬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扮装成一种适用于一切人的普世价值,具有很强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它根本就不是普世价值,只不过是西方资产阶级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和意义而已。将“普世价值”称之为普世价值,其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用心,其目的在于混淆西方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本质区别,最终用西方价值观念取代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中国进行西化改造。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资产阶级人权观与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对人权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作出了完全不同的回答。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指导下的我国社会主义宪法,是真正的人民权利保障书。 一、“超法律”人权观指导下的资产阶级宪法把人权的绝大多数内容拒之于宪法之外 资产阶级人权观的核心是“天赋人权”或“自然权利”。只有在根据“社会契约”产生了国家与法律以后,个人才将一部分权利即政  相似文献   

9.
1989年以来,世界风云急剧变幻,东欧、苏联相继发生和平演变,改变了社会主义制度。面对这种局面,西方敌对势力兴高彩烈,气焰嚣涨。国内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借机散布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宣扬西方的“多党制”、“私有制”等。许多好心的同志也产生了思想困惑。能否正确认识当前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出现的严重局面,这已成为一个关系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的大问题,我们在当前的理论学习中,必须从理论上和思想认识上把这  相似文献   

10.
崔自铎 《理论前沿》2006,(24):13-14
本文对“以人为本”的内涵、本质、针对性和歪曲形式,对“以人为本”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关系,对“以人为本”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关系,以及“以人为本”对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进行了阐发。  相似文献   

11.
当前人们的思想空前混乱,以"人性自私"论作为立论根据的资本主义五论广泛流行,在意识形态领域潜伏着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危险性。本文通过创立科学的人性论,破除抽象公私观陷阱,运用社会形态决定利益组织体系的规律,对"人性自私"论作出全面的剖析,从而对资本主义思潮的猖狂进攻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社会中,人的理想形象应该是"世界公民"、"自由人".这建立在自然法和人格的基础上,经过资产阶级的知性宗教,最终落实在儒雅的社会生活中.在交游中培养美德,在趣味中发现精神,这个向世界敞开着的"家园"的主人翁就是绅士和淑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两个决不会"理论则指出了这一历史趋势变成现实的条件。依据条件具备的程度,资本主义可能通过三条路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一是资本主义社会经过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二是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社会性质突变的形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三是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政权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简要阐述马克思、思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论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生产力理论、一、何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的先进成果及对外开放理论等,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关于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犯罪 ,从一开始出现就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境内黑社会性质犯罪孳生 ;二是境外黑社会的渗透。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共同促进了黑社会犯罪的发展。黑社会性质犯罪产生的原因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两面性中指出的 :“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资产阶级为了获得利润和超额利润 ,公然蔑视道德、践踏法律 ,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良心、人格与尊严 ,不仅资产阶级如此 ,对财富的追求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思想已成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价值观念 ,其他阶级、阶层无不受它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合同自由原则 ,即契约自由原则 ,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民法的四大原则之一。在契约自由原则的覆盖下 ,早在 16世纪就出现的意思自治原则便成为国际私法中合同准据法确定上的首要原则。我国在合同法颁布之前 ,有关涉外经济合同中意思自治的运用 ,吸收了国内外的最先进成果。 1999年 10月 1日颁布施行的合同法对意思自治原则做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出现的世界重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的发展趋势,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得到了加速。这种重心的转移表现在世界生产、金融格局、全球治理结构中权力的再分配乃至文明的转换上。主要原因是新自由主义主导下金融资本的病变和畸形发展,以及狂热的借贷消费的生存方式。由世界重心东移所直接产生的全球力量对比的改变,主要是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之间力量对比的改变,资本主义美国同社会主义中国之间力量对比的改变;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造业回归"、"再工业化"等"逆向"举措,去扭转世界重心转移和全球力量对比改变的大趋势的企图,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8.
二战结束后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全球范围的资本主义一系列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较之战前它显示出诸多变化:国外直接投资成为重要纽带,行为主体由国家拓展至国家集团和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的干预和协调得到加强,新科技革命强化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一些国家在对等的条件下限制了本国主权。就其特点来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始终存在的发展模式不统一、发展水平不平衡、经济关系不平等在战后表现得更加突出。用列宁的有关理论审视当代资本主义体系,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没有变,一些国家仍然靠控制和剥削他国人民获得超额利润,由此而来的帝国主义主要矛盾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它作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型是马克思用来批判资产阶级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它表明资产阶级国家并不是什么伦理的国家,它提出的平等、自由、权利的学说也不是为了全体人民利益,而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关系不仅决定了国家和意识形态,而且还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使整个社会"物化",商品拜物教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就是经济关系在社会生活领域发挥作用的结果。卢卡奇和哈贝马斯虽然都吸收了韦伯的思想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物化现象,但是,卢卡奇否定经济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并因此把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韦伯化;而哈贝马斯关于系统入侵生活世界的观点则从经济系统对文化领域的决定作用这一维度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并使韦伯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马克思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后期现代化"是借鉴了东亚国家(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成功经验而进行的政治经济改革。作为20世纪后半叶第四代资本主义国家,即东亚地区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后一个地区之后,该地区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并得以迅猛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东亚国家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即一党执政的开发型权威政府的功能侧重于经济领域。东亚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在中国社会主义后现代化过程中也得以体现。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一,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的指导下,使国家迅速得以富强起来。在世界列强强压之下重新站起来的中国,正在开辟21世纪的中国时代,使中国人民真正拥有了"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希望和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