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际信息的载体包括言语交际符号和非言语交际符号,副语言是言语交际符号以外的符号形式,它在人类交际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汉语成语里大量描写副语言的词条,足以说明副语言习俗是在有声语言基础上得以广泛运用的,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而成的。在汉语成语里,副语言展现出了鲜明的特点,即丰富的内涵与细腻的描写;传承的习俗和厚重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田志华 《前沿》2012,(19):199-200
在日常语言交际活动以及非语言交际活动中,由于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所导致的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使用的差异现象值得关注,尤其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影响下,这种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以日汉对比的研究方法,以日语和汉语中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例子为佐证,说明男性和女性的交际差异,并尝试讨论了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谈判是一种十分典型的言语交际活动。通过语言的形式进行危机干预是语言在特殊语境中进行的言语交际行为。危机干预的语用原则是:明确目的和意图;言辞得体;情态与非情态语言的和谐。危机干预的语用策略为:假信息策略;适当厄余信息策略;容忍语用失误策略;短句"问"、"答" 策略。进行危机干预的语用方法有:语境干预;组织积极有效的言语链。  相似文献   

4.
耿智  张梅岗 《求索》2014,(12):167-172
从语言发展的目的和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这两个方面而言,语言的全部功能是交际。语言交际功能传递的信息包含语言因素、文化因素和风格因素。这三者是充分理解语言和语言功能的关键。语言的功能是结构体现的,语言包括“积木”结构、事件句型和语篇三个语言应用的层级结构。一切语法现象只有从功能的角度才能得以阐释。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匹配是语言的本质,其形式和意义由事件句型体现。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能表达相同的功能,功能比较才能揭示两种语言比较的本质。功能比较是翻译的基本方法,“形式与功能匹配”的功能模式是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原则。以事件为核心的全新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是英语应用的“教”与“学”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杨天地 《前沿》2013,(18):141-142
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对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当前已引起跨文化交际学界的广泛关注。非语言交际主要分为四类: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本文主要从对待拥挤的态度、近体距离及领地观念三个方面探讨中英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环境语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引入交际理念的新型“听说课”,在保留传统教学法语言知识系统性优点的同时,以积累语言知识为基础,积极组织多处课堂交际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行为活动中,在掌握系统的语言知识的同时,将强化听、说两种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交际语言及其原则姚永奎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密度信息的社会,信息获得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广泛的交际。而语言是沟通信息,增加感情的纽带、在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把“舌头、金钱、电脑”视为三宝。而以“舌头”即人的语言,奉为三宝之首。在日...  相似文献   

8.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是语言输入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上世纪8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语言学家是斯蒂芬·克拉中(Stephen D.Krashen).他的二语习得理论对第二语言学习和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克拉申理论主要由五个假说构成,其中,“语言输入假说”是核心部分.我们以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听、说、读的教学实践,找出促进语言输入与输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自我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交际学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界受到颇多的关注。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文化自我观,文化自我观影响语言活动。中美文化自我观比较研究对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教育有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阎贵臣 《公安教育》2005,(11):25-27
警察言语交际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交流,伴随着自然语言,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体态语去传达一定的信息,补充、辅助、加强言语的效果。体态语,又叫“身势语”、“动作语言”,是用动作、表情、体态伴随语言的一种辅助交际工具。体态语,包括表情语、肢体语、体姿语、空间语等。一、表情语的作用表情语是通过面部表情来交流感情,传递信息。它是体态语中最重要的部分。人们脸上的器官,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在面部构成一个“三角区”。这个三角区是表情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如眉毛的动作就有多种,表示多种语义:皱眉表示为难,挤眉表示…  相似文献   

11.
语言使用能力是在互动中发展起来的。交互式任务型教学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动,形成动态、开放的情境语境,教师、学生、课程、环境,双双相互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建构。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语言学习的交际原则,将课堂教学转化为师生间,学习者间的交际活动过程,在交际过程中双方综合应用各种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从而实现教和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高凤霞 《学习与实践》2006,(11):139-143
非语言交际行为传达的信息是语言交际行为所不能替代的,它具有鲜明性、隐含性、普遍性、辅助性和原始性。本文介绍了非语言交际的基本概念,并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了非语言交际的特点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为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广泛交流教学经验,各校积极开发了素质教育进课堂活动。目前,在各层次的教研活动和教学竞赛中,“说课”已作为一项主要的教研手段被教师们普遍接受和广泛采纳。一、“说课”的基本性质“说课”是教师把教学内容的系统设计用语言的形式描述出来的一种方法,又叫“语言示范教学法”。这里的“说”主要是指教师的各种信息语言(包括口语、形体语、各种直观演示。板书等);这里的“课”主要是指课本某一部分的教学任务。“说课”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条件等主要因素,把备课、…  相似文献   

14.
高秋萍 《人民论坛》2013,(7):152-153
从语言的“网络外部性”角度分析,中国商务区工作语言应该是“国际语言”英语。在汉语环境下,国际语言的推广虽然受到一定的阻碍,但研究西方语言理论有助于解决交际话语背后的因素冲突。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揭示了语言使用及人类生活的对话性本质,并且揭示了平等对话的重要性,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动物世界有共同的交际工具———语言 ,但是各有各的变体。笔语、口语和体语都是语言的重要形式。有思维就有语言 ,思维意味着认知模式的存在。语言作为思维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其每一个要素都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 ,因而也具有其基本的特征。语言的形式简单 ,结构复杂 ,涵义深刻 ,体现出认知发展的过程性  相似文献   

16.
外语课堂教学PPT有效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PPT教学的研究多反思该教学的利弊,缺乏理论深度。运用认知心理学刺激理论、注意理论与语言习得输入理论、情感过滤理论等对PPT教学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信息吸收模式进行探讨,将对提高PPT教学的有效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万凯艳 《求索》2013,(6):258-260
顺应性原则是语用学上提出的一种诠释语言的新观点.它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不断选择的过程,交际者受到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语言形式进行顺应性选择。本文从语言结构的顺应(语音语调、词汇、句型、修辞方法等)和语境(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的顺应入手,探讨电视广告语言如何体现和凸显顺应性原则。电视广告语言结构的顺应包括语音押韵、新词外语、短句口语句、修辞变化四种方法:语境的顺应包括对画面的顺应和对交际语境(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顺应。电视广告语言方面的顺应性研究希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电视广告语言的本质.同时为广告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维度视眼下的语言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系统与语言运用都是由多维的结构组成。语言知识构成了静态的多维结构 ,而语言交际则构成了动态的多维结构。语言能力的含义是广泛的 ,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 ,还包括学习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作者认为 ,对于学习者而言 ,语言知识本身就体现了能力 ,态度特征及语言文化能力也是语能固化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学是种信息交流。在信息交流中,教师是信息的“发声源”,学生是信息的“接收站”,这种信息交流是以语言的“电波”为载体来实现的。由此可见,教师驾驭语言能力的强弱,关系到讲解质量的高低,特别是预审课这一主要借助语言表述来达到教育目的学科,这种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预审课教师除了应做到语言精炼准确外,还应做到语言幽默。幽默语言的运用既是教师驾驭语言能力的标志,也是一种艺术的体现。在预审课教学中,幽默语言具有独特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李荧 《青年论坛》2002,10(2):92-9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许多就表现在语言交际中。因此 ,在外语教学中 ,不仅要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同时也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文化差异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培养交际能力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