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正清是美国中国学巨擘,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问题研究中,他将中美关系研究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的邦交看作是必然而必须的学术对象和政治归宿。费正清在"文革"期间访华,对"文革"造成中美隔阂表示谴责,也对美国对华遏制政策进行抨击。在他心中,中美邦交是一种文化信仰,更是一种学术使命。中美邦交的敦望最终变成了事实,是包括费正清在内的正义和平人士的共同成就。  相似文献   

2.
20世纪40年代后期.本杰明·史华慈在美国哈佛大学中国学家费正清教授的引导下跻身中国研究的学术殿堂.史氏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写成的<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一书.堪称海外毛泽东研究之经典著作.作为美国中国学界翘楚,史华慈率先提出"毛主义"(Maosim)概念,并加以独具特色的诠释.他注重将毛泽东其人其思想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中国革命的实际演进,以及中西思想谱系等层面探讨毛泽东革命战略的特征,论析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思想动因,其吏学思想和治学方法值得中国学者珍视和取鉴.  相似文献   

3.
费正清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头号中国通",素有"研究中国历史的美国教父"之称。但费正清却称邓嗣禹为"老师"。他说:"邓嗣禹在他刚到哈佛大学从事汉学研究时,给过他种种指引,他永远感念这位典范的华人学者。"  相似文献   

4.
本书是同时代人对费正清的回忆 ,这些回忆之所以值得一提 ,原因在于回忆中透露出费正清在中国研究领域中 ,所体现值得借鉴的学术精神。费正清的主要成就 ,是在被称为“新汉学”的形成上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他强调运用多种档案、多种语言和社会科学方法研究中国问题。“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 ,他竭力推动新的研究 ,主张深入发掘中国的史料 ,开展对人口问题、社会流动、知识分子倾向、文化史、经济制度、税制、考试制度、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等的调查研究。”( 4 1页 )因而费正清被人们视为“中国研究的始祖”,是一位学派的奠基人。本书通过费正清…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的东方学及亚洲学研究领域里,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是一位著名而有争议的学者.美国学者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说:费正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研究现代中国建设问题的最重要人物.事实正是这样.费正清一辈子奉献给“中国问题研究”.他的中国化的名字,就等于西方“中国通”(China Hand)的化身.他是位元老,其门下弟子遍布美国研究中国问题的各个机构和世界许多著名大学里.他的学生的学生现在也都已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而他本人,则于1991年9月14日因心脏病发逝世,享年84岁.  相似文献   

6.
韦磊 《新视野》2007,(1):85-87
费正清作为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奠基人,一生多次来华。抗战时期的来华,对他的中国研究有着巨大影响,促进了其中国研究的定型。在华期间,他搜集了大量有关中国现状的资料,促进了他转向现代中国的研究。对于中国发展停滞的原因和如何实现现代化以及美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问题,他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著名的“冲击一回应”模式。他广泛地与各界接触,对国民党政权和共产党以及中国革命的命运,对美国应采取的相应政策,他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创建的美国现代中国学,他对中国现实及对华政策的认识,无论正确与否,至少较先前的传统汉学研究更加贴近中国现实,其影响无论在学术史上还是在现实政策上都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80年来,对它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将之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场斗争,过多地强调这场论战的政治和革命意义;二是从"学术视野"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将其视为唯物史学内部的一场论战,更多地探讨论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翰笙以其特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在中国农村经济研完领域做出了突出的学术贡献,其学术思维的重要特征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性.对中国农村社会特殊性的探讨及在此基础上强调注重对生产关系的研究、用西方"实证方法"来研究中国的农村经济问题及与国内外学者展开的学术批判,是其中西"双重文化思维"的集中体现.此外,由于特殊的留学经历、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学术贡献,陈翰笙成为中美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推动者.陈翰笙学术思维的特点代表了符合时代潮流的重要精神--倡导中西文化的开放性与融合性.在世界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的今天,陈翰星的学术精神在中国学术界仍然是值得提倡的. 出了突出的学术贡献,其学术思维的重要特征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性.对中国农村社会特殊性的探讨及在此基础上强调注重对生产关系的研究、用西方"实证方法"来研究中国的捉村经济问题及与国内外学者展开的学术批判,是其中西"双重文化思维"的集中体现.此外,由于特殊的留学经历、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学术贡献,陈翰笙成为中美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推动者.陈翰笙学术思维的特点代表了符合时代潮流的重要精神--倡导中西文化的开放性与融合性.在世界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中西文化交流日益 多的今天,陈翰星的学术精神在中国学术界仍然是值得提倡的. 出了突出的学术贡献,其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史》,被公认是代表西方汉学界80年代最高水平的学术专著。90年代初期,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相继用《剑桥中华民国史》的名称出版了它的第12‘13卷中译本,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高校中国现代史专业的研究生并将此书作为重要的参考书。为了对这部影响重大的学术著作做出科学的评价,以更好的借鉴国外优秀学术成果,推动史学研究的进步,上海市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学会于1998年5月30日举行了(剑桥中华民国史)学术书评会。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相似文献   

10.
为了纪念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学家史华慈诞辰90周年,2006年12月16日至18日,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和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了“史华慈与中国:纪念本杰明.史华慈教授诞辰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的许多学术大家和学者参加了此次纪念与研讨活动。会议主要围绕着史华慈思想研究、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国政治史研究、中国文化史研究、全球视野中的中国研究等主题展开,共有50多位学者就相关专题作了学术报告或专业评论。与会者对本杰明.史华慈(Benjamin I.Schwartz)一生所取得的学术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