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1月9日,开县第十三届三次党代会审议通过《关于发展特色产业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定》提出,通过实施森林生态、农业生态、城市生态、水生态,强力推进规划、管理、工程、生物、农耕五大措施,全面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饶新开州。到2017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超过9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饮用水安全达100%,全县主要次级河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地表水无Ⅳ类以下水体;成功创建国家生  相似文献   

2.
正一、问:天津环保工作总体情况和2017年的主要工作思路。答:2016年,全市空气质量达标226天,达标比例由2013年的39.7%提高至61.7%,综合指数较2013年下降26.7%;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28.1%;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保持在100%,20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劣Ⅴ类水质断面比  相似文献   

3.
<正>水环境质量是"双创"的重要评测指标。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明确要求,"城市河道、湖泊等水面清洁,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安全保障达标率100%,城区内水环境功能区达到要求,未划定功能区的无劣五类水体"。而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对饮用水卫生,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有明确要求。一言以蔽之:水环境不达标,"双创"无从谈起。近日,省政府印发《全省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提出用三年时  相似文献   

4.
《小康》2021,(20)
正广东江门,华侨之乡,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城市。"十三五"期间,江门市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成绩亮眼,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多次获得生态文明建设"国字号"殊荣,并在绿色产业方面不断探索。在"十四五"新的起点上,江门又将开创建设美丽城市的新局面。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2020年,江门PM2.5年均浓度首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创历史最好水平;潭江牛湾国考断面涉及区域内主要支流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稳定达标;新会区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开平市取得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绿色,成为侨乡江门发展的鲜亮底色。  相似文献   

5.
许海生  方兴 《人民政坛》2011,(10):40-41
截至今年7月底,莆田市的木兰溪等流域、城市内河、饮用水源的水质均发生可喜变化。木兰溪水质功能达标率为94.4%,提高了8.3%;萩芦溪水质功能达标率为87.5%,提高了12.5%;城市内河水质功能达标率为75%,上升了37.5%。东圳水库水质达标率提高了10%,外渡水库水质自去年10月份以来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古洋水库水质达标率为100%。那么,变化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扬州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坚持主打特色牌,努力打造人文生态宜居的新扬州,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管理不断创新、市民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先后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彭显崴 《公民导刊》2011,(1):196-197
"自2007年巴南区创建市级环保模范城区以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城市环境进一步靓丽。今年市委、市政府在主城区启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质,为市民营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新巴南!"在2010年8月6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动员大会上,巴南区委、区政府作出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广西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总体达良好水平——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5%;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1%;全区39条主要河流水质总体良好,水质达标率为93.1%。全区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64.3,达到"良"。南宁荣获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8个设区市和县级北流市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4个县获"国家园林县城"称号,  相似文献   

9.
苏星 《当代广西》2013,(15):M0001-M0001
2002年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活动,2006年作出建设生态南宁的重大战略决策,2010年朝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迈进……南宁生态示范创建的"棋局"步步连环。为打造"中国绿城"品牌,从2006年起南宁每年植树150万棵以上,并推进  相似文献   

10.
叶学明 《今日浙江》2008,(16):48-48
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是促进城市林业和绿化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对于文化厚重、生态优美、独具魅力的龙泉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率先实现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嘉兴南郊贯泾港水厂原来的水为Ⅴ类、劣Ⅴ类的河网水,水厂一期工程打出治理“组合拳”,通过生物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等多种治水技术相结合,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饮用水标准要求; 杭州市江干区钱家河原本是条让人绕道而行的黑臭河,采用植物修复、河道增氧曝气等综合生态修复技术治理后,河道水质明显改善,消除了黑臭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一、城市二次供水行业管理现状研究城市二次供水设施是城市供水管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系着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围绕城市供水安全和水质达标,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二次供水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应对新形势下对保证饮用水卫生安全的新要求,城市二次供水监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城市二次供水缺少统一规划由于政府在编制城市供水发展整  相似文献   

13.
在九龙坡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动员大会上,原九龙坡区委书记刘光全向全区干部发布动员令: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推进九龙坡科学发展的德政工程,是维护群众环境群益的民心工程。全区上下必须加压猛推、攻坚克难,务必完成创模各项目标任务,全力打造经济发达的内陆开放区、生态宜居的魅力都市区、城乡统筹的先行示范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市的迅速发展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并带来水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天津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一、我市水资源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1.水资源严重短缺。我市多年平均降雨量550mm,人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为1 60立方米,是全国1/15,远低于世界公认的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属重度缺水地区。2.水生态环境质量较差。我市主要河道水质劣于Ⅴ类标准的长度高达74%,重要河流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21%,且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比较普遍,大量雨污管网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初,宁波市正式向国家林业局提交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报告。宁波市委负责人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上强调: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空间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的生态容量有多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仅仅是为了打造一张新名片,更是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经济高位增长、污染持续下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徐州做到了!世界银行和国家信息中心前不久发布的《中国120城市投资环境调查报告中指出:符合环保标准的工业废物处理率达到100%的,仅有三个城市,而徐州就是其中之一;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南水北调东线水质保证调研组日前在徐州调研结束时,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徐州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1.6%,已成为目前江苏乃至淮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率最高的城市,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国家环保总局专家近日在《徐州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调查报告》中称:徐州作为内陆资源型工业城市率先…  相似文献   

17.
欧阳海燕 《小康》2011,(5):50-54
只有不到四成人对所在城市总体环境给予"好"评。近七成人感到所遭受的环境污染对自己的健康危害"非常大"或"比较大"。空气质量、饮用水水质、城市噪音、交通拥堵和垃圾管理,被认为是目前中国城市环境亟需改进的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余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创新举措,狠抓落实,积极致力于"森林余姚"建设,先后成功创建省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球绿色城市。去年以来,该市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目标,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建绿色四明大地为主题,大规模扩绿添绿、见缝插绿、拆迁增绿,努力推动片绿向森林转化、绿化向生态转  相似文献   

19.
《天津政协公报》2013,(6):12-13
<正>一、我市水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我市是资源性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16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少的省市。不仅总量稀缺,而且污染较重。城市供水缺乏本地水源,依靠跨流域调水,用水成本高,水量损失大,水质易受污染,农业和生态缺水严重。随着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污水排放量大大超过水环境承载能力,截污治污相对滞后,造成我市水环境破坏严重。1、入境水质较差我市上游来水不仅水量少,水质也差,24个省界断面除引滦输水河道外,基本劣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引滦沿线地区部分生活污  相似文献   

20.
地处太行山巅,清漳河畔的和顺,天蓝地绿,山青水碧。近年来,和顺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推进“蓝天碧水”工程。2007年,全县累计投入各类环保资金达4960万元。县城二级以上天数达228天。总量控制指标全面完成,SO2控制在2044吨、COD控制在882吨以内。该县开展了清漳东源水质监测,蔡家庄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达50%以上。九京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