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它反映了人们对利害关系的认识。宗教伦理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江泽民在1993年全国统战部长座谈会上指出:要“利用宗教教义、宗教教规和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正确认识和把握宗教伦理道德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引导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相协调、相一致,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经济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人们的消费方式,既受社会生产的制约,也受社会道德的影响。青年人作为消费群体中重要的一部分,有些消费观念上的误区。因此,应引导青年人走出消费误区,健全自己的消费道德人格,并树立适度的、正确的、合理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3.
论善恶选择的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恶选择是人们对道德善与恶进行抉择和取舍的一种道德活动。道德选择的前提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社会实践创造了道德善恶选择的客观前提和主观前提 ,善恶选择是自由与必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论功利主义与道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有两种道德理论曾经先后或交替地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一种是功利主义,它不仅是一种完备的理论体系,也是近代乃至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指导人们行为的实际道德准则;另一种是道义论,则是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中起主导作用的道德观。二者都是以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对立为基础。正是由于这种对立,导致了这两种道德的功利原则和道义原则的对立,外在的功利价值和内在的精神价值的对立,以及工具和目的的对立。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是人类追求的比较理想的社会。理想的社会是人们基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所追求的“应当”,是人们出于满足自身需要而设置的美好追求。因而,和谐社会本身包含着道德,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道德方面的努力,加强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加强道德建设就要更加明确道德建设的目的和内容,增强道德主体的道德观念,采取适合时代要求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网络社会是一个"自由空间"。它在给人们带来自由的同时,也向人类社会提出了各种挑战,其中包括存在的诸如道德行为失范、道德情感变异、道德观念混乱等许多不可忽视的伦理问题。网络信息伦理问题的形成,有其社会原因,也有网络信息行为主体自身的原因。其实质是网络信息主体的个人利益与网络社会的整体道德义务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哲学社会科学是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解决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科学。它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塑造人类自身的强大思想武器,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赏罚对人们的道德选择发挥着导向作用.社会赏罚通过一定的社会心理机制和利益杠杆实现对人们道德选择的引导.道德选择的困难,是由于人们经常处于现实生活的道德困境之中.这种困境有四种表现形态.社会赏罚对人们道德选择的引导有属于"硬约束"手段的直接引导,也有通过社会舆论、风尚习俗、榜样典型等"软约束"手段的间接引导.这种导向作用有正向的,也有反向的.社会赏罚方向与时代所需的道德价值的吻合或偏离往往导致两种不同的引导方向.  相似文献   

9.
加强党政干部职业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道德和职业道德 道德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通常被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阶段,制约、调整人们相互关系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它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适应一定经济关系的需要而形成,随着经济关系的变更而发生变化。人类历史已经经历了5种社会经济形态,相应出现了5种道德类型:原始社会道德、奴隶  相似文献   

10.
宗教与道德都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是特殊的社会现象,都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尽管宗教和道德各自的起源和发生有自己的特点和过程,然而宗教和道德的起源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否认的,它们都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类自身的利益、人类意识的发展水平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在宗教和道德的起源阶段,二者之间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支持。  相似文献   

11.
<正> 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要抓好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提倡植根于公有制经济基础的,以集体主义为特征的社会主义道德。所以,要抓好社会道德,先要抓好职业道德。而社会道德则是各行各业和各种活动行为规范的统一体。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各种职业的公民,在职业活动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们每天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从事职业活动。职业活动是人们的主要社会实践,人们主要通过自身的职业  相似文献   

12.
道德和生产力是两个具有不同内涵的概念和范畴 ,道德标准和生产力标准既有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二者的区别看 :(1)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属于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反映社会发展的精神状态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反映社会物质水平 ,属于物质范畴 ,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经济基础 ;(2)道德标准是指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 ,用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作为衡量他人和自我行为的尺度 ,来评价或判断人们行为是…  相似文献   

13.
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下,一场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以及正在崛起的知识社会的社会转型,急剧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价值和伦理规范。分处于不同历史层面的道德行为模式在同一个社会发展空间遭遇激烈碰撞。传送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日益加速,西方强势文化的汹涌而入,中国的道德建设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做出历史选择,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我们理清了基本的道德建设思路。作者在文中从社会转型与道德认识的误区入手,较系统地分析了社会转型与道德行为的基本特征,依据《公司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转社会的重点特点,论述了道德建设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在给人类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传统道德带来一定冲击,信息伦理应运而生。保护人们信息安全,并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就必须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则,如尊重隐私权,保守国家机密;尊重知识产权,保障精神成果等。同时从民事法律制度、行政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和国际法律制度等方面积极探寻信息伦理的法制化路径,为信息伦理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网络道德是对信息时代人们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而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调节的伦理准则,属于“亚道德”范畴。它源于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体系,又有别于现实道德。在网络社会,人们的交往在虚拟的状态中进行,行为主体有了摆脱现实社会道德约束的条件,从而使传统道德在网络社会的作用有不断弱化的趋势。网络生活中,有悖传统道德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成为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在高校中,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因此,关注和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环节。一、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任务。网络社会广阔的视野和自由思维的空间,为大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信仰是西方意识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非意识的一个阶段.上帝是人类语言和智慧无法表达的理想,是所有道德的样板和灵感的来源.法律不但是权力工具,同时也是正义工具,原因在于法律与权威及威望密切连带.宗教、道德、法律是社会控制最重要的三种手段,而在西方社会,这三者曾经长期交融成一体.法律的尊严源于它的合法性论证的基本的基督教道德律,而基督教道德律昭示人们有一个共同的起源,又有一个终极命运的未来,信仰的并不是作为实用权术的法律规则体.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价值观。传统道德价值观因其缺陷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当前人们的社会生活存在道德失重现象。只有正确处理利益与道德、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等辩证关系,树立新的道德价值观念,才能走出困境,富国利民。  相似文献   

18.
一、诚信友爱对社会和谐发展最有价值。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以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仅仅依靠法律和制度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而在人类的道德规范体系中,诚信友爱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最有价值。因为诚信友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减少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使社会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互爱还可以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事业的成功。人们只有彼此信任,相互帮助,才能够平等相处,合作共事,从而…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是延续的,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意识形态,也有它自身发展的延续性.在中国封建时代从事管理国家行政事业的职业集团——官吏中,曾经出现过一些有识之士,他们个人的“廉政”道德,作为一种理想的道德境界,虽  相似文献   

20.
加强道德建设从“道德底线”抓起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 ,是实施以德治国战略方针的需要 ,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 ,也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因此 ,综合运用多种有效措施 ,强化“道德底线”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