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两课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学生公民意识的强弱标志着其作为国家主体的自我觉醒和觉悟的程度,公民意识应包括国家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公德意识四个方面。高职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应从高职学生情感、思维和行为三个方面着手并与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意识教育、生态教育、道德意识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既是现代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内在动力,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但是作为教育主渠道的我国高校,由于公民意识教育课程设置本身、其相应的评价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完善,大大制约了公民意识教育的发展。加强法制教育、权利义务教育、价值观教育成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点。我国高校应通过完善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活动、改善评价机制、进行教师培训的途径,来推动高校理论课教学的发展,切实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是现代国家公民的重要素质之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内在动力.教育是公民意识培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公民意识的培育是宪法学教学的题中之义,相对于其他学科,宪法学教学在公民意识的培育上有自己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对素质教育的迫切呼唤,是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基础学校的公民意识教育与德育工作可从三个方面整合:与德育课程整合、与德育常规整合、与德育实践整合,从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5.
公民生态意识培育是转变公民不正确的生态观念,提高公民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科学认知程度,帮助公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规范日常生态行为和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意识,提升其参与生态保护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厘清公民生态意识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提高教育实效性为目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念探讨公民生态意识培育生活化的内涵及脱离生活化的教育现状,明确公民生态意识生活化的实现路径,是新时期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及生态文明教育的特殊任务,也是切实提升公民生态文明素养,助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场景与当代中国公民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人的发展外源性力量来自于现代性场景的特殊效应,即共时性挤压。在共时性挤压背景下,当前中国公民成长主要集中在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教育的提供两个方面。对公民意识的觉醒来说,一则公民主体意识增强而又有所不足,一则公民诉求意识凸显而又不乏缺憾,这意味着公民意识的养成还需要外在力量的推助,这就是公民教育问题。在当前,国家既要树立公民教育的新理念,同时又要立足公民资格、公民认同以及公民能力三个基本主题,展开公民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谢红菊 《工会论坛》2011,17(3):142-144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当前我国公民意识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和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公德意识差,主体意识缺失等。现阶段公民意识缺失既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也与我国公民意识教育不力有关。提高我国社会的公民意识,需要大力推进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增强政治民主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夯筑公民意识培育的坚实基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公民意识的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其公民意识的高低与中华民族的崛起和社会和谐息息相关。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主阵地,必须高度重视公民意识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高等院校要积极主动的肩负起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任务,多角度多层次的探寻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将公民意识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的教育内容并常态化,以此更好的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打牢人才基础。根据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的分析,就高校在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方面提出了探索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当代青少年公民意识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公民意识建设包括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观念、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各个方面的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中小学公民教育和开展共青团公民教育活动是青少年公民意识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的实现,依赖于我国全体公民素质的提高。只有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才能逐渐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才能带动全社会公民意识的提高。从调查情况来看,辽宁省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并不乐观,公民身份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法制意识淡漠。教育者应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维护政治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我国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总体比较缺乏。需要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培育公民文化、改善公民教育等方面全面加强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现代化,其标志就是实现由人民向公民的转变,并使之具有公民意识.目前占全国青年人口大多数的农村青年,由于受社会、历史、文化、体制的影响和教育的缺失,普遍存在公民意识淡漠的现象.扭转这种现象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公民意识发展的经济基石;大力推进公民文化建设,建立公民意识发展的价值导向;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提供公民意识发展的社会保障;大力推行公民教育,做好公民意识发展的思想启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法治社会、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报告及时明确地提出了极富深意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这一科学命题。认真解读和深入思考“公民意识”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前提。普通人意识、主人意识、纳税人意识、现代意识、法治意识、爱国意识等应当是我国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公民意识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政治文明的基本动力。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是否具有公民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仍面临不少障碍。岭南文化特色鲜明,影响广泛,以其为依托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方面先行先试,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传播和实践,不失为一种好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认识,其核心是主体意识,基本要求是权利与义务对等。臣民意识的核心是依赖意识,本质是为对方而生活或为对方而存在,是奴隶;公民意识的核心是独立意识,本质是自为存在,是主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公民意识教育在推进,人们的公民意识在提高,但还未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公民。  相似文献   

16.
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也是新时代公民基本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通过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潜能和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与探索精神,改善英语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以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为前提,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当今全球化时代面临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巨大冲击,要发挥好育人功能,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强化民族精神和公民意识教育,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和道德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培养农民公民意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农民公民意识的现状与新农村建设尚有较大差距。培养农民公民意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根本,扩大民主实践是基础,加强公民教育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青年公民意识是影响国家发展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中国的发展需要青年具有以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责任意识为主要内涵的公民意识。目前我国青年公民意识呈现理性与偏激共存、热情与冷漠共生的两个特征。充分认识青年公民意识的形成中的三种力量,从教育、社会实践、和自我修养三个方面着手,以培育合格公民为最基本目标,形成青年公民意识培育的轴心。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学校公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主线,贯穿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这就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公民教育中德育内容的制定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公民教育的指导思想,就要求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受教育者,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同时让青年学生在公民教育中受到熏陶。但整体而言,目前我国学校强调的公民教育以个人修身养性为主,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公民参与意识的培养弱化。为此,必须深入探讨当前学校公民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并研究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