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主题导引】随着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等新技术开始适用于临床医学领域,我国当前出现了不通过自然的性行为而受孕生殖子女的方式。而"二孩"政策的放开,进一步刺激了社会公众对代孕的需求。在巨大的社会需求之下,越来越多的人签订了代孕协议,代孕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灰色产业。由此不但引发了父母亲法律地位、家庭的概念等传统伦理问题争议,也对当前固有的亲子法律关  相似文献   

2.
对于谁是妊娠代孕所生子女法律上母亲的问题,理论上存在分娩说、血缘说、意愿说以及子女最佳利益说四种学说,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国家在这一问题上都还在坚持和固守分娩为母的伦理与法律标准。在立法上,我国也应当坚持分娩为母的标准,只有在无法找到代孕母亲或代孕母亲拒绝抚养孩子的情况下,基于孩子健康成长需要之考量,才宜由法院判令孩子由委托人以收养的方式获得孩子的监护权。立法是处理代孕纠纷最为直接的方式,我国应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方面的专门立法及相关立法,以保障该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剖析对美国"婴儿M"案的初审法官和终审法官的两次对同一代孕合同的不同态度,指明功利主义和绝对道德主义在代孕合同上的对立。我国有关代孕立法与现实差距很大,运用法律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建议区分代孕合同区别立法。  相似文献   

4.
在没有正规的法律明确规定,只有两个部门规章禁止的情况下,代孕,尤其是地下的商业性代孕作为一种打破了传统生育方式的新型辅助生殖技术,催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关于代孕是否应该合法化的讨论中,学者们各持己见。本文通论述个分析完全禁止代孕的弊端,阐明自己对代孕合法化的态度,并提出关于代孕合法化的立法思考。  相似文献   

5.
现今各国的法律对人工生殖技术的态度为或限制或禁止,即便如此都未能阻碍人工生殖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行为的增加。尤以代孕为例,代孕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也使自身所含的价值冲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但是对代孕的全面禁止并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将代孕部分合法化,禁止营利性代孕,从而保障特殊群体生育权的有效行使,是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道德责任的界定及其实现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责任反映着客观的伦理关系,它既是主体角色所赋予的道德规定性,又是主体的一种道德品质和能力;既是主体主动担当的份内责任,又是主体行为结果的责任评价和追究。从尽责来看,道德责任的实现需要主体具有认知、自由、能力和品德方面的条件;从问责来看,它需要权利、结果、制度等条件。  相似文献   

7.
“和合主义”:中国外交的伦理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事务的处理离不开国家的外交决策,而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决策又离不开其决策前提的伦理价值定位,尤其是当外交决策处于两难境地时,伦理价值的基本信念直接影响决策的取舍。伦理的实质内涵是判定什么是对的以及如何按对的去行动,它通常呈现为共同体基本道德秩序的构成。国际关系伦理则是国际共同体道德秩序的构成,它表现为国际行为体基本的行为规范与善恶价值取向。但是在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中,伦理似乎是一个经常被“边缘化的”或者说是常“被忽视的”问题。总体上说,关于伦理与外交的关系有三种观点。以现实主义为代表的国际关系理论常…  相似文献   

8.
张犇 《法制博览》2013,(1):80-81
辩证法作为认识世界的工具,可以成为思考法律规范构成地思维工具。在法律规范中存在伦理因素,那么与之对应的便是实证因素。实证因素时法律规范追求伦理理想的而采用的现实的方式或者手段。由伦理因素与实证因素结合构成的法律规范的解释不同于形式逻辑下的对法律规范构成解释的理论,但是二者完全可以同时运用到对法律规范的解释中,以寻求对法律规范的最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道德公平性"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努力追求的社会发展目标,它离不开作为和谐之"灵魂"的社会主义道德的支撑,和谐的道德关系需要维护"道德公平性"。维护"道德公平性"就要做到:实现行使道德权利与履行道德义务的基本对称,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并达到利益和谐,消除个体与社会的对立并使两者保持良性互动。维护"道德公平性"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发展目标和必然要求,而且是它的伦理基础。从操作层面,必须建立一套包括引导、约束、奖惩、补偿四位一体的道德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一个社会的道德基本原则是该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核心。原始社会的平均主义、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整体主义、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集体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至今所依次存在的几种不同类型的道德基本原则。集体主义是对以往道德基本原则的批判性继承和历史性跨越,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在伦理道德上的反映。因此,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坚持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