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建民 《台声》2011,(11):34-35
最近,蔡英文抛出“中华民国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的台湾政治定位新论述,引起争议,也受到关注。蔡英文此举显然是典型的选举策略,但更为严重的是一种违法违“宪”的举动,对岛内国家认同与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2.
一个中国原则与两岸关系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国论”的提出是台湾分裂主义路线发展和岛内政党政治、权力斗争的后果,反映了台湾当局对两岸关系政治定位与法律定位的双重性以及政治定位的矛盾性。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定位的政治与法律基础,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政治与法律原则;坚决反对台湾当局以“两国论”作为“修宪、修法”的基础和把两岸关系国际化的政治图谋。  相似文献   

3.
今年上半年,两岸关系总体上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两岸各项领域交流合作与协商谈判稳步有序推进。岛内延续基本政治格局,但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增多,马英九当局面临的执政压力增大。年初,两岸关系在岛内经受了一场严峻考验。令人欣慰的是,在事关两岸关系发展前景的重大抉择面前,台湾民众充分显示出理性与智慧。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蔡英文抛出"中华民国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的台湾政治定位新论述,引起争议,也受到关注。蔡英文此举显然是典型的选举策略,但更为严重的是一种违法违宪举动,对岛内国家认同与两岸关系发展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5.
徐青 《统一论坛》2008,(2):41-42
2007年的台湾因牵涉到随后到来的立法机构和地区领导人大选,而这两个选举都将对未来岛内政党走向、政治生态变化乃至岛内经济、两岸关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成为岛内朝野党争的焦点。在这样的选举年里,台湾社会总体呈现出来的景象并不令人轻松,政坛之乱依然,经济民生问题依旧无解,  相似文献   

6.
三、“修宪”谋“独”“台独”本质 李登辉接受过西方的教育,具有民主政治的抱负。他上台主政以后,为了应付当时岛内的复杂局面和种种挑战,试图通过“宪改”实行“民主化”,解决岛内日益突出的“宪政”危机,缓解朝野矛盾,淡化省籍斗争,稳定岛内政局,稳定民心,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权力;并借以改善“国际形象”,主导两岸关系的发展,谋求“对等政治实体”地位。因此,  相似文献   

7.
当蓝绿对峙推进到"北蓝南绿"的区域政治的极端形式时,其结构性困境也在逐一显现。蓝绿两极化政治并非台湾政治发展的宿命。由"颜色政治"向"脱色政治"发展,是走向常态化执政的任何一位台湾政治领导人都无法回避的选择。而突破当下政治的结构性困局,建立超越"颜色政治"的公共伦理,对两岸关系具有多重意涵,大陆因素可以在促进岛内区域政治向有利于两岸关系方面的,发挥实质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张华 《两岸关系》2013,(1):46-47
2013年元旦,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以"奋起行动、扭转未来"为题发表新年祝词,其中涉及两岸关系的内容是仅次于岛内事务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所占篇幅较少,但却释放了重要讯息。在坚持"九二共识"、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两岸关系制度化方面,祝词立场观点鲜明,有利于两岸政治互信的增强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巩固与深化。强调继续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有利于不断增进两岸互信  相似文献   

9.
随着台湾岛内政局变化与两岸关系形势的发展,台湾蓝、绿两大政治阵营对台湾的政治定位正在发生新变化。民进党从"拒宪排陆立台"向"依宪排陆是台",即"台湾中华民国化"发展与转型(尽管是形式上的);国民党则从"依宪含陆含台"向"就宪排陆是台",即"中华民国台湾化"发展与转型,而且两者有明显的趋同之势,  相似文献   

10.
两岸政治定位的分歧处理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为中心,结合实际,通过对国家与政府、两岸、国家继承与政府继承、国家承认与政府承认、分裂与分离等基本概念进行学理上的辨析,以建立两岸政治定位分析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两岸政治定位分歧诊断及处理的考察,认为“一个中国”框架下明晰的两岸政治定位有利于推动两岸和平发展,进而提出“一个中国,两个平等政权,中国代表权互补”两岸政治定位底线的建议,而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两岸政治定位也将有助于解决两岸“一个中国”意涵之争。  相似文献   

11.
《黄埔》2018,(5)
正2018年将是为历史所铭记的一年。这一年既见证了中美关系的战略转折和史无前例的复杂博弈,也可以观察到台海情势的深刻变化。两岸关系和岛内政治社会都在形成新的矛盾点,民进党当局和岛内外"台独"势力违背岛内多数民意狂妄躁进,不顾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势一意孤行,成为对岛内社会良性发展和两岸关系稳定的最大挑战。但蔡英文当局无法左右的是,大陆仍牢牢掌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导权,岛内的社情民意也开  相似文献   

12.
五年前,两岸关系在反对“台猁’、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实现了重大的历史性转折,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写下了新的历史篇章。五年来,两岸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台独”分裂活动得到有效遏制,“两会”平等协商实现了重要突破,双方的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得到了越来越多岛内民众的认同和国际社会的赞赏。当前两岸关系已进入了一个巩固深化的阶段,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和平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13.
2014年,两岸关系克难前行,稳中有进,保持了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两岸政治基础和互信进一步巩固深化,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建立了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制度化协商稳步推进,经济交流合作健康有序发展,两岸大交流蓬勃开展,岛内民众和国际社会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一、两岸政治基础不断巩固,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年内,两岸关系突出的亮点之一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阐述了一  相似文献   

14.
在台湾社会从传统威权时代向现代民主自由时代转型的几十年中,台湾青年在认同问题上的政治文化人格发生了一些复杂的变化,他们对于岛内政治既满怀期望又深感失望,在国家问题上既有认同又存在迷惘,对于两岸关系既期待交流又求稳怕变。从当代台湾青年这种矛盾特征来看待两岸青年交流将会有助于更好地找到双方交往中的交集与共识,从而增进彼此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5.
2月21日,我国务院台办、新闻办联合发表题为《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的白皮书,阐述了我有关“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立场和政策。白皮书的发表,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台湾岛内引起了强烈反响,从台湾当局到五组“总统”候选人,从专家学者到岛内各大传播媒体,纷纷发表谈话与评论,成为台湾热门的政治话题。两岸关系的发展及其走向,再度成为岛内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余克礼 《黄埔》2012,(1):4-6
“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这是中共十七大确立的新时期对台工作中心任务。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岛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两岸关系发展出现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祖国大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契机,积极落实中央对台工作战略部署,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取得了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7.
吴荣元 《台声》2010,(10):16-16
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订,两岸关系终于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和平时代,台湾经济生机也勃然再现,两岸关系的重要性更为岛内民众所了解。此际,台胞社团论坛的召开,将有助于沟通两岸、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作为台湾岛内多个民间社团所共同发起的“两岸和平发展论坛”的代表,愿意藉这次论坛活动向社会各界介绍,  相似文献   

18.
张华 《两岸关系》2012,(11):20-21
中共十八大报告有关对台工作的论述,引起台湾岛内专家学者及大众媒体的广泛关注。舆论普遍认为,报告是大陆新时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政治宣言,它既宣示了大陆对台方针政策一以贯之的原则立场,又与时俱进地展现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目标、方向和任务,体现了大陆对台湾同胞的善意。特别是报  相似文献   

19.
王建民 《台声》2011,(1):35-35
各界关注的台湾“五都”选举尘埃落定。国民党保住中北部三都,民进党取得南部两都,表面上维持“蓝三绿二”与“北蓝南绿”格局,但从得票率与议员席次变化趋势看,台湾政治板块“蓝消绿长”与“国衰民兴”态势仍在继续。尤其是台湾选民结构由“蓝大于绿”转变为“绿大于蓝”,标志着蓝绿选民结构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性转变。若此态势持续下去,将对未来岛内政治格局与两岸关系发展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两岸关系虽经历种种波折考验,但在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保持了持续向前、稳步推进的发展势头。展望2015年,台湾岛内蓝绿两大阵营将围绕2016年"总统"和"立委"选举激烈角逐,岛内政局将更趋复杂动荡,两岸关系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但总体看来,影响两岸关系的积极因素明显超过消极因素,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应贯彻"两岸一家亲"理念,继续攻坚克难,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