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官饭的学问     
饭局,在官场上一直为人所重视,吃饭在官场上也历来有学问,重点就在这个"局"而非"饭"上。我们认为,在一年多来高层强力带动下,地方"饭局"的变化非常明显,但中国官场传统的饭局文化,仍需努力才能完全"破局"。  相似文献   

2.
李红是西部某县级市的城管局副局长,对于那些数不清的饭局,他和其他人一样都觉得累,但又不得不打起精神应对。“市里有名领导感叹过.吃饭不是生理的需要,是感情的需要。”李红在廉政嘹望记者面前露出一丝苦笑。  相似文献   

3.
请领导吃饭     
古往今来,请领导吃饭都是件复杂的事。近之则不逊,远之没气氛。仔细观察,其实请领导吃饭的氛围与成效如何,往往依赖于领导的能力,不仅是掌控大局的能力,还有掌控饭局的能力。比如《封氏见闻录》中记载,唐中宗年间,兵部韦嗣立、户部赵彦昭、吏部崔湜同时升官,于是请领导唐中宗在兴庆池吃饭,三部分别结扎彩船竞游助兴。三艘彩船,最先游过是兵部,领导于是率先和韦嗣立干杯。不久又来一船,上有吏部字样,领导又夸吏部的船比兵部好看。正要喝酒,想不到韦嗣立眼尖,发现吏部之下另有红纸、上有户部字  相似文献   

4.
<正>有人说,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吃喝绝不仅是填饱肚子的问题,它已成为一种交际手段,甚至被称为事业的"润滑剂"。那么,新风之下,官员们吃喝的尺度到底在哪儿呢?李红是西部某县级市的城管局副局长,对于那些数不清的饭局,他和其他人一样都觉得累,但又不得不打起精神应对。"市里有名领导感叹过,吃饭不是生理的需要,是感情的需要。"李红在廉政瞭望记者面前露出一丝苦笑。  相似文献   

5.
党刊看党建     
正党员干部怎样识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选干部,尤其是选好干部,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怎样识人是做好工作必备的基本功,党员干部辨人识人,既要有正确的态度,还要有理性全面的分析,"为治以知人为先",必须拥有一双"火眼金睛",做到公正识人、全面识人、辩证识人、发展识人,真正把优秀人才识别选拔出来。  相似文献   

6.
正周人杰在3月22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有位年轻人,刚进基层单位不久,就被同事私底下问询"你是谁的人?"事后很是郁闷:是不是进机关就得"选边站队",非得成为"谁的人"?难道靠认真工作、正直为人就没有好的前途吗?对领导的信任、组织的任用,确应心存感恩,要以业绩回报信任,靠实干回报知遇。而对识人善任的"伯乐"常怀感激,亦是人之常情。但同时须清醒认识到,对干部的任用绝不是某个人的恩赐,而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饭局菜式众多,往往一顿饭下来有一二十道菜,但一道菜分到每个人的盘子里不过一勺一口而已。而日本的饭局一般维持三四个小时,其充饥水平可以想象。如果了解日本人对于饭局的思路,这种马拉松式的吃不饱饭局  相似文献   

8.
《江淮》2007,(10)
近年来,望江县委始终注重在发展和创业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用开放和发展的理念选拔任用干部,通过识准人、选对人、用好人,倡导并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实行立体式考察,选同一层次中最优秀的干部为严把干部考察关,望江县采取"点、线、面"比选的办法.对干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式  相似文献   

9.
《当代工人》2011,(18):43-43
进了宠物店你最想养哪一种宠物?1.狼犬2.波斯猫3.变色龙4.不养任何动物 选1你是一个喜欢团体生活的人,会有许多好朋友。选2你外表柔弱,其实内心刚强,选择朋友比较谐瑛。选3你渴望心灵自由。会跟他^保持一定的距离。选4你外表热情,内心冷静,不能忍受在人情中受到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细节被隐去,很多案例才看起来平淡无奇,甚至给人‘有点背’的感觉。如果深究,很少有被冤枉的。"高尔夫球在发展成另一种饭局时被警醒。2013年12月17日,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司长孙国庆用公款打高尔夫球被中央纪委通报。"饭局在官场承担着某些功能,现在饭局少了,这些功能就需要找新的载体,比如打高尔夫。"安徽省一地级市官员张刚告诉廉政瞭望,他认为打球上通报不冤,更何况还有很多细节未知。  相似文献   

11.
找人     
<正>找人是大多数调查报道的难题。在采访中,深喉总是令人期待的,但却并不总是存在。怎么办?一名资深人士教过我一招:了解被采写对象跟谁分歧最多,往往蕴含着采访良机。一次,为了拿到某市前市委书记贪腐的证据,通过各种途径,我找到了两个被认为与其不和的官员。只是,他们要么离核心事实太远,要么对我怀有警惕。3天下来,几无突破。持续努力下,终于在第4天晚上,通过一个朋友的引荐,我参加了一个饭局。饭局的客人中,有一名官员很看不惯前市委书记的一些做派。我搜过一些网帖,证实这个线索基本靠谱。  相似文献   

12.
饭局频,泥潭深 收受别人的钱财、礼物,总有些理由和契机.湖北省黄石市人大原主任、党组书记陈家杰,收钱、收礼的契机是"吃".逢年过节接受下面干部的礼品,他不但不认为是违纪违法,反而觉得是下级对自己的"尊敬".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些人掌握了他的这种心理后,便天天围在他身边转,与他称兄道弟,请他吃,请他喝.有道是"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而"手短"往往是从"嘴短"开始的.看似普普通通的一个个饭局,最终结成了一条难以挣脱的锁链.  相似文献   

13.
赶饭局     
吕清明 《党课》2013,(10):128-128
我的朋友老孙是某单位主任,找他办事的人很多,加之老孙交际广,朋友多,饭局接二连三,有时候一天得赶好几个“场子”。有饭局就要喝酒,老孙酒量再大,几个饭局下来,也喝得醉醺醺的。  相似文献   

14.
他,微胖的身段,灵活的舞姿,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四师六十一团社区职工刘力。今年53岁的刘力,1977年高中毕业参加工作,他性情奔放,对人热情大方,做起事来一丝不苟,很快赢得身边人的喜欢。加上他对文艺的爱好,只要听说哪里有演出,他都会踊跃报名,虚心向他人请教,为演好一个小品,他总会模拟数十遍,为能参加一个舞蹈,他在镜前反复练习,甚至忘了吃饭。有人问他:"对文艺怎么如此着迷?"他爽快地回答:"文艺是我的追求和梦想。"就这样,他在众多青年演员中脱颖  相似文献   

15.
正提到三国时期的街亭之战,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对错用马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当回头看此事时,还是能从中汲取许多教训和经验,对我们今天的领导用人,仍有借鉴意义。一、识人的过程是长期而复杂的作为军事家、谋略家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其用人水平也非常人所比。那么,为什么在马谡的问题上,他会犯这样一个低级错误呢?人事管理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识人的过程是长期而复杂的,不论多么高明的领导,有时候也会出错。  相似文献   

16.
先秦古籍中留下了古人对六盘山的赞誉。《山海经·西山经》(卷二)有这样的描述:"华山西七百里曰高山(六盘山),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其木多棕,其草多竹。泾水出焉,而东流入渭,其中多磬石、青碧。"从古到今,无论凡夫俗子,无论文人雅士,无论皇亲贵胄,无论英雄豪杰,大凡翻越六盘者,要么山因人而闻名,要么人因山而出名;要么山因人而景胜,要么人因山而心胜;要  相似文献   

17.
佚名 《廉政瞭望》2003,(9):34-34
现在人们对很多腐败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像吃吃喝喝,收受礼物,警车开道这些事情已经制度化程式化了,成为官场潜规则.谁不遵守就会吃亏受处罚。像前些年老百姓最反感的吃喝风,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丰泽园饭庄厨师陈爱武因为举报商业部长王磊吃饭少交钱而成名,现在听来简直像天方夜谭。领导吃饭还交钱,收钱人、给钱人是不是有病  相似文献   

18.
有位领导同志到一个单位任职,他发现机关规定中午12点吃饭,下午1点上班,但是很多人11点半就去吃饭了,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多少年也没人去管。他召开一个15分钟的会提出要求:第一,主管领导如果不能杜绝11点半吃饭,你就引咎辞职。第二,如果哪一个单位有人11点半吃饭,就说明是闲得没事干了,这个单位就该精简人员。第三,11点半派人扛着摄像机在食堂门口现场拍摄。15分钟会议一结束,11点半吃饭的现象就随之消失了。 这位领导同志仅用15分钟就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其果断之举着实令人敬佩。然而在敬佩之余,笔者不禁要提出这样的…  相似文献   

19.
替班     
刘卫  马玉良 《党员文摘》2007,(11):24-24
晚上,某君与一名处座朋友吃饭。此君钟情写博客,这位处座最近也开了博客。两人也算是“同好”了。于是.博客成了饭局的一个热点谈资。  相似文献   

20.
正米博华在5月14日的《中国纪检监察报》上发表文章说,考察干部不仅要"知其大节",也应该观察人品细微之处,把人品作为识人的重要视角,有些重大问题恰恰是从为人处世细节中暴露的。如,有的人常常撒谎,甚至编造职业简历;有的人喜欢吹牛,到处显摆自己与某某大领导关系密切;有的人作风不检点;有的人看人下菜碟,对上奉迎、对下冷脸……虽然人都会有缺点、弱点,但对于那些本该重视的品德操守,也绝不能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