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7,(22)
正9月底,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台胞台属联谊会加盟台声协作理事会,该会会长孟晓明任台声协作理事会副秘书长一职。此次合作是为了进一步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增进两岸同胞感情,广泛联合社会爱心人士和机构,特别是在徐广大台胞台属,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持续协助参与《台声》杂志的一系列活动,扩大《台声》杂志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协助做好"两岸一家亲,《台声》赠乡亲"公益活动,使台湾岛内更多的乡亲能够  相似文献   

2.
陈弘 《台声》2003,(1):18-18
光阴似箭,《台声》杂志已创刊20周年了,我表示衷心祝贺!20年来,神州大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台声》杂志也取得了显著进步,越办越有特色,愈受海内外读者喜爱,已办成沟通海峡两岸、有声望的民间刊物。20年来,《台声》逐步做到了内容丰富,栏目多彩,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版面活泼。我是《台声》创刊以来的忠实读者,目睹了《台声》的发展过程,为它所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20年来,我从《台声》得到了不少教益。它刊登了大量有关台湾的文章、报道和评论。故乡的秀丽风光,感人的人物和事迹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台湾同胞。《…  相似文献   

3.
王在希 《台声》2003,(1):4-4
《台声》杂志创刊已经20周年了。这20年,是台海风云变幻的20年,是两岸关系从隔绝到开放的20年,也是《台声》杂志从诞生到慢慢长大的20年。在海峡两岸曲折、反复、发展、前进的20年中,《台声》起到了传递两岸信息、促进两岸交流、沟通两岸思想、推动两岸往来的积极作用。对《台声》20年来取得的不断进步和丰硕成果,我作为《台声》的一个老读者和顾问,谨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我与《台声》建立比较稳定、密切的联系,是从1990年元月《台声》召开的一个座谈会开始的。当时《台声》的记者向我约稿,我写了一篇《…  相似文献   

4.
《台声》是目前大陆唯一专门面向台湾同胞的刊物。10年前该刊在北京正式出版,既是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产物,也是广大台湾同胞的愿望。今年1月16日,编辑部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庆祝《台声》创刊10周年座谈会。全国台联会长张克辉等出席并讲话。座谈会由全国台联副会长兼《台声》杂志社社长郭平坦主持,总编辑梁因介绍《台声》10年来的发展情况。《台声》创刊10年来,随着台湾形势及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不断“求新求变”。创刊初  相似文献   

5.
郭平坦 《台声》2003,(1):15-16
《台声》创刊20周年了。我是1985年被选为全国台联专职副会长的。当时《台声》已经由郑坚等同志创办,初具规模。因工作需要,我分别于1985至1986年、1988至1995年兼任《台声》杂志社社长,先后与《台声》共度10年。《台声》是争取台湾民心的重要阵地《台声》是由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的民间团体———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杂志,以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增强乡亲情谊为目的,发挥两岸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当时有“台湾人办给台湾人看”的意见。但我觉得和平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大事,应动员一切力量,建立一…  相似文献   

6.
谢保家 《台声》2003,(1):33-34
我是《台声》最忠实的读者;在漳州,在福建,有许多的台商朋友都喜欢这份刊物。欣逢《台声》创刊20周年,让我代表这里的台商朋友们,热烈祝贺《台声》生日快乐。《台声》创刊于1983年,当时两岸还是坚冰一块,有一批人士已经汇聚在《台声》的旗下,致力于两岸同胞的沟通与了解,这是何等的热情和勇气,现在想来,又是何等的智慧和远见。“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应当说《台声》杂志体现得最为充分。风风雨雨20个春秋,《台声》杂志始终坚持传送两岸信息,沟通海峡两岸亲情,反映台胞心声,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相似文献   

7.
《台声》2005,(3)
2005年2月1日,台声杂志社 在北京召开改制后的第一次顾问会。 会上聘请部分全国台联老领导、在 京老台胞为台声杂志社第一批顾问。 会上,顾问们就如何办好《台声》 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台声 杂志社聘请第一批顾问名单如下(按 姓氏笔画排列):  相似文献   

8.
《台声》2002,(5)
4月8日,《台声》杂志召开一年一度的顾问座谈会。社长苏民生在会上汇报了2001年《台声》的宣传和发行工作。蔡子民、郭平坦、周青、何标、陈弘、江浓、李家泉、吴嘉桐等顾问对一年来《台声》的工作给予肯定,对如何改进刊物的内容、形式和发行提出了建议。全国台联各部室负责人也参加了座谈会。(本刊)《台声》召开顾问座谈会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5,(3)
<正>冬春交汇,寒意依旧。台湾会馆,暖意正浓。1月22日,由全国台联主办,国务院台办、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中国记协、中国青年报、北京市台联支持,全国台联文宣部、台声杂志社、中青在线承办的"两岸一家亲《台声》赠乡亲"活动启动暨《台声》半月刊发刊仪式在北京台湾会馆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台联党组书记、台声杂志社社长梁国扬,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新闻局局长、新  相似文献   

10.
魏秀堂 《台声》2003,(1):23-23
我搞了一辈子的新闻,而且绝大多数时间是参与办刊物,其中有4年是在《台声》杂志度过的。这4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我与《台声》的缘分,应当说,最早始于1982年。那年的夏天我去北戴河采访台湾同学会的活动,正好后来当选为全国台联副会长并长时间领导《台声》的郑坚同志也在,我们很快就熟悉了。从他口中得知,计划中全国台联将办一本刊物。不久,全国台联成立了,《台声》杂志问世了,从此我开始经常采访台联的重大活动,自然也有机会经常与《台声》的记者编辑接触,彼此建立了友谊。而且,我当时所在的中国建设(即现在的《今…  相似文献   

11.
刘建国 《台声》2003,(1):32-32
我是《台声》杂志的忠实读者。由于工作的关系也常常和《台声》杂志的编辑人员打交道,我感觉到《台声》杂志的编辑人员就像朋友一样和蔼可亲,而《台声》杂志就像一座桥梁,沟通了两岸人民的心声,加强了两岸人民的联系。感觉之一,可读性强。《台声》杂志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内容涉及海峡两岸关系的方方面面,有权威人士关于两岸焦点问题的评论,有专家学者关于两岸关系的最新话题,有引人注目的特别报道,有台湾社会的观察描绘,有祖国大陆改革开放成就、投资环境以及美丽风光的介绍,还有台商投诉案件的分析,告诉人们如何用法律手段维…  相似文献   

12.
吴彤 《台声》2003,(1):34-35
《台声》杂志创刊20周年之际,当我手捧着印刷精美、内容丰富的杂志时,与别人相比更有一种不同的感受。在新世纪的第一年,中国台湾网站大规模改版后重新开通了,像是披一身朝霞的孩子,面对着精彩的世界。而《台声》杂志此时已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青年”了。就是在这个时候,《台声》与中国台湾网的手握在了一起———是《台声》的领导们作出了富有远见的决策: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结合,共同携手发展,让《台声》插上网络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地飞翔!《台声》与中国台湾网进行合作,作为中国台湾网来讲感到由衷高兴。因为…  相似文献   

13.
阎良编译 《台声》2013,(9):80-81
作为一份以时政为主的综合性刊物,与台湾有关的人和事自然是《台声》报道的重点,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作为台湾百年历史精英人物之一,蒋渭水的名字便经常出现在《台声》上。《台声》创刊不久我就进入了这家刊物,在《台声》杂志工作了近20年。为参加第二届蒋渭水思想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叶芳 《台声》2003,(1):25-26
忽然收到《台声》杂志的一封约稿信,一时间有些惊诧,又有些茫然,惊诧的是:仿佛一晃之间,《台声》已走过了长长的20个年头;茫然的是:我一时竟不知道要对这封热情的邀约说些什么,写些什么。正像《台声》的副主编汪舟先生所说,我父亲叶纪东和我与《台声》杂志有着父女两代人的情缘,总该有些要说的,要写的。把它写出来,做个回忆、做个怀念、做个感言,或是其他什么,都算是对《台声》办刊20周年的一种庆贺吧!20年前,台联刚刚成立之时,父亲被在京台胞推选为北京市台联副会长,由于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对台湾广播工作己有…  相似文献   

15.
吴钧尧 《台声》2013,(4):66-66
去年十二月,参加《台声》杂志三十周年庆,许多前辈、文友特地跟我致意,“读了你那么多文章,终于见到本人了”。《台声》的读者群广,还有学生表示,《台声》是伴着她长大的。想来,每一个人的一生,都至少有一本读物,在成长时,与她产生了私密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2月3日上午,(台声)杂志社在京召开一年一度的顾问座谈会。(台声)顾问张铭清、乐美真、姜殿铭、方生、王在希、李家泉、郑坚、郭平坦、周青、何标、陈弘。吴嘉桐等及全国台联各部室负责人3O余人出席了座谈会。(台声)现任社长苏民生在会上汇报了1998年(台声)的工作,并代表(台声)全体同仁,对多年来始终如一地给予(台声)以关心、爱护和支持的顾问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台声》召开顾问座谈会@甘铁生  相似文献   

17.
费陈彩霞 《台声》2003,(1):30-31
接到《台声》杂志的约稿信,才想到《台声》已创刊20年了。作为《台声》的老朋友,在她过20岁生日的时候,我的确该写点什么,但提起笔,又不知从何下笔。还是像阎信中说的那样,“写一写康宁庄园和《台声》吧!”窗外,我们的康宁庄园被白雪装扮得像一位不染纤尘的仙女,湖面已结了厚厚的冰,冰面上覆盖着白雪,像平铺的羊绒毛毯。圣诞节前的康宁庄园静谧安详,像是永久都是这样似的。只有我和大卫清楚地记得,在康宁庄园,在湖面上,在岸边草坪上,曾经火红沸腾的那些日日夜夜。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我带着孩子跟着在台北美国学校教…  相似文献   

18.
辽野 《台声》2001,(5):29-29
3月 30日上午,《台声》杂志社召开一年一度的顾问及作者座谈会。全国台联副会长、《台声》杂志社社长苏民生在会上汇报了 2000年《台声》的宣传与发行工作。 国务院台办副主任王在希、台盟中央名誉主席蔡子民、国务院台办新闻局局长张铭清、全国台联副会长陈贵州、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局局长乐美真、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姜殿铭等有关方面领导,老台胞郑坚、周青、陈弘、何标、郭平坦,台湾问题专家学者李家泉、方生、吴嘉桐,台湾事务法律咨询中心主任杨和杰,五洲传媒《中国台湾》网站负责人吴彤、张宸,首批驻台采访的新华社记者范丽青、陈…  相似文献   

19.
乐美真 《台声》2003,(1):5-5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台声》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台声》以贴近台湾民众,反映台胞心声而受到好评,并为沟通两岸,增进了解,促进交流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值此创刊20周年纪念之际,谨向编辑部全体同志致贺。20年前,我在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曾协助领导联系台联。台联当时在林丽韫会长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开拓发展,不仅为生活在祖国大陆的台胞落实政策,反映意见,保护权益,同时为联系沟通岛内外的台胞尽心尽力。1983年,为反映台胞心声,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创办了《台声》杂志。我目睹见证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20.
杨和杰 《台声》2003,(1):36-37
时值新年之际,恰逢《台声》杂志创刊20周年,谨致以衷心的祝贺。1999年4月2日,《台声》记者就广大台湾同胞十分关心的在大陆投资的法律问题,对台湾事务法律咨询中心的领导进行了采访,5月号的杂志发表了《从“亲情投资”“长官投资”到依法投资》的专访文章。1999年8月,《台声》聘请台湾事务法律咨询中心为该刊的法律顾问,并在杂志中设立了“法律园地”专栏,由台湾事务法律咨询中心提供稿件,从而合作构筑了《台声》杂志与台胞之间进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法律实务、相关信息交流的平台。3年多来,在台声杂志社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