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林岷 《台声》2002,(6):42-44
2002年4月8日晚,我在北京的家中接到黄启芳教授电话(台北私立世新大学文学院院长,他是我在台湾教育界德高望重的姑父徐鸿彰教授得意高足和义子,故称我“岷姐”,我叫他“黄弟”),告诉我他陪同台湾孔孟学会会长李焕先生一行下午刚到北京,住在钓鱼台宾馆。我告诉他,我曾在1990年、1991年访台时,在缪全生教授(是我叔叔林纪东的博士生———叔叔在台湾享有“法学界泰斗”的盛誉)陪同下,两次拜会我纪东叔的挚友李焕先生,己10年未见,很想念他,希望此次能够见面。两天后,黄弟电话告诉我说,李焕先生很高兴接受我访…  相似文献   

2.
刘鹏 《中国残疾人》2010,(12):65-65
电话响了,“姐姐,最近好吗?我签合同了,单位给交保险了……” 给我打来电话的是李博闻,记得和他相识时他还是一个初中生。据单位了解他家庭情况的老领导说,李博闻从小跟着外公外婆长大,性格很孤僻,很暴躁。  相似文献   

3.
李达章 《台声》2011,(4):66-68
陈舜臣是我的舅舅,按说应该比较了解。但每当被问及他的祖籍时,我始终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很是纠结。他出生在日本,生活在日本,而我的阿公阿嬷是从台湾去的日本。说台湾籍,也对。但用他的话说,“如果继续追溯的话,应该说是福建的福州”,  相似文献   

4.
那是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一个来自台湾的长途电话让我久久感动不已。电话是鄂籍台胞欧阳一打来的。在此之前,我对欧阳一所知甚少,我仅仅知道他是台湾《远望》杂志的社委,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法律系,在台湾某公司任副经理。他在电话中告诉我:他从《远望》杂志上得知我的一篇纪实散文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第八届“海峡情”征文中获了奖,特意打电话来向我贺喜。热诚的鼓励与赞美,有如一股温馨的风,吹得我浑身暖暖的。可见,人世间的一切深情厚意,都是从小小的理解或共鸣开始的。从此,我便开始注意欧阳一这个名字。果然,欧阳一这个名字很不平…  相似文献   

5.
台湾的老叔爱旅游吴荣先八月的一天,由台湾军界退休的老叔周圣文从湖北仙桃市打过一个电话,说他和婶娘已从台湾回到沔阳老家,明天到武汉青山。我赶忙通知弟妹们到红钢城三街坊父母那儿集中。因为叔叔的日程安排较紧,每次回来,最多只吃个中饭就走。全家人如不及时到齐...  相似文献   

6.
阿柳的故事     
“我的名字叫阿柳,我在冈比亚出生, 我虽然从小就被遗弃,对双亲一无所知,但我很想念我的父亲和母亲。我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寻找我的爸爸,找到爸爸后,就能找到妈妈,我相信只有他能告诉我,我的妈妈是谁。” 有着一副黑色面孔和东方人面部特征的阿柳,体内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他甚至有“阿柳”这样一个很有台湾乡土味的名字,但是,他却始终与台湾这块土地无缘。 据台湾记者推算,阿柳今年应该是29岁,但实际上,连阿柳自己也不知道他是何时出生的;他本该有台湾的“中华民国国籍”,但现在拿的是冈比亚护照;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相似文献   

7.
檀国柱 《台声》2011,(4):94-95
决定采访刘丰煜源于本刊常务理事、台商阎承礼的一个电话,电话中阎总说:“小胖”人很实在,做事很稳重,技术很好,建议你们(台声)关注一下靠技术在大陆打拼的台商。随后,在采访前的资料搜集中,笔者发现,刘丰煜在汽车服务行业拥有很好的口碑,“京城汽车美容第一人”“台湾著名汽车美容专家”“美国雷射釉台湾地区创始人”“小胖”等称号是大家认可他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8.
一位年仅38岁的台胞来到祖国大陆,并在江西投资兴业,从事农业综合开发,他就是江西主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顺监先生。谢先生待人很和气谦恭。他不善言谈,当笔者问他来江西的初衷时,他很平静地说:“我生于台湾、长于台湾,但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我来祖国大陆投资兴业,既是出于公司事业的考虑,也是出于对祖国的一片深情,我要把台湾先进的农业技术引进到祖国大陆来,通过创办实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作为一个企业家,谢先生很崇尚实干,1990年3月,谢先生到江西考察时,看到赣台农业合作开发前景广阔,便决定在赣投…  相似文献   

9.
忆友韶东     
何标 《台声》2011,(7):48-48
5月12日中午,电话铃响,是韶东兄的公子启钊从上海来电话说,他父亲在上午11时病逝。这不禁使我大吃一惊!因在不久前韶东还在电话中告诉我,看到北京台湾会馆展出我父亲的照片,同我十分相像;又说去年他再次获得上海市老年乒乓赛冠军。韶东虽年至九秩,但瘦小精干,行动矫健,是我们这代大陆台胞中极有望迈进期颐之年的一位。但怎么会突然间就撒手人寰了呢?!  相似文献   

10.
那是1996年春天的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一通来自台湾的长途电话让我久久感动不已。电话是鄂籍台胞欧阳一打来的。其实,在此之前,我对欧阳一所知甚少,我仅仅知道他是台湾《远望》杂志的社委,毕业于国立中兴大学法律系,在台湾某公司任副理职。他在电话中告诉我:他从《远望》杂志上得知我的一篇纪实散文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第八届“海峡情”征文中获了奖,特意打电话来向我贺喜。热诚的鼓励与赞美,有如一股温馨的风,吹得我浑身暖乎乎。可见,人世间的一切深情厚意,都是从小小的理解或共鸣开始的。从此,我便开始注意欧阳一这…  相似文献   

11.
同学唯力     
那天中午 ,我在办公室里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里的男声很陌生 ,那男声说 ,喂 ,请问胡是在这里吗?我说我就是呀。他说胡你好 ,你可能已经不记得我了 ,我是你的同学唯力呀!我说唯力你好 ,怎么不记得呢 ,你不是“大四川”吗。我记得上学时 ,唯力跟一个小个子四川人同桌 ,那时的唯力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 ,我们女生有好长时间不知他叫什么 ,背地里就喊他“大四川”以示与“小四川”有个区别。对我来说分别15年了 ,警校那100个同学如今能有三分之一叫上名姓的就已很不错了 ,可是当同学唯力从15年漫长的跨度里打过来这个电话的时候 ,我…  相似文献   

12.
一虞城县有个新时代幼儿园,是私人投资几百万创办的,软硬件设施一流,收费也高,所以很多人知道园主杨新建有钱。2002年1月21号,杨家出事了。当天下午5点钟,杨新建在家接到一个电话,是个男人打来的,本地口音,说我绑架你儿子杨柳了,你准备20万块钱吧。接着就听8岁的杨柳在电话里说,爸爸,我叫人绑架了。这个孩子很聪明也很调皮,所以杨新建骂他一句,你弄啥哩,快给我滚回来!说罢就把电话放了。转念一想,不对,如果是儿子捣蛋,怎么有个男的呀?杨新建马上意识到大事不好。接着电话又响了,还是那个男人打的。这一次杨…  相似文献   

13.
许大律师     
刘聪玲 《台声》2011,(9):55-55
“聪玲,我来北京啦。”接到台湾许文彬大律师的电话,一点都不奇怪,他来大陆的次数实在太多了。 “我们在说,遍插茱萸少一人。你什么时候来台北啊?”这时候,他一定是跟大陆记者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好人周明旗     
原呼盟委统战部办公室副主任周明旗走了一年了。大约在一年前,听说他在北京治疗晚期肝癌,并且听说他可能不久于人世,就很为他担心。我从统战部的一位同志那里要来了明旗在北京住处的电话,想问候他,可又不知怎么开口,忧疑了几天,还没打。没过几天,在一个春光明艳的日子,他很让人感到意外地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十分坦然地说从北京治病刚刚回来,说自己得的是肝癌,已经到了晚期,在北京做了一段化疗,眼下是好一些,但自己的时日已很有限。他还说因在家里呆不住,每天都要到单位转转。我听他坦然地说着自己病情及治疗的情况,那神情完…  相似文献   

15.
2010年3月6日,北京贵宾楼饭店,我见到了张学良五弟张学森的长女张闾蘅。张闾蘅介绍说:"我是在美国出生的。6岁到了台湾,在台湾长大。小时候,我知道我有一个很出名的爷爷叫张作霖,还有一个出名的伯父,可是这个伯父在当时国民党政权统治下是一个叛徒,他是对国民党叛逆的人。所以我们从小就没能看见他,他在哪我们当时都不知道,知道他在台湾,可是在哪没有人告诉我们。我念书时,每当老师讲到历史,讲到西安事变这一段,因为我坐在教室里头,  相似文献   

16.
友情如鞭     
一次,一个陌生口音的人打电话来,请求我的帮助,很肯定地说我们是朋友(我们就称他为D吧),相信我一定会伸出援手。我说我不认识你啊。D笑笑说,我是c的朋友、我不由自主地对着话筒皱了皱眉,又赶紧舒展开眉心。因为这个c我也不熟悉,幸好我们的电话还没发展到可视阶段,我的表情传不过去,避免了双方的尴尬。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20,(5)
正在我的台湾朋友中,阿琨是很特别的一个,说他特别,原因有三:首先是时间长,20多年朋友关系了;其次,他是我唯一认识且深交的台湾残障人士;再次,我是他的"粉丝",他是激励我前行且至今不敢懈怠的楷模。这些,说来话长,还是从最近发生的事开始说起吧——2月下旬,阿琨从微信里发给我一张图,图中的文  相似文献   

18.
走近马俊仁     
大连金州开发区东部距离海边还有2公里的地方,是马家军训练基地。去年年底,我们陪台湾记者驱车去那里采访马俊仁教练。联系采访是相当不容易的。直到我们已经到达大连的当天晚上,马俊仁才最后答应我们第二天10点钟去他的基地。他在电话里说:“我有半年多都没有接受记者采访了,我都让记者弄怕了。因为这次是省台办和省体委介绍过来的,又是大老远来的台湾记者,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关系,你们就明天过来吧!”而在此前,马俊仁不是说他没时间,就是说不愿见记者,顶多说个再联系。而和马俊仁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打他的手机,可他多半是不…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20,(13)
正"天地人和"是台湾江明贤大师送给我的一幅字。那是2013年秋天,我已经退休半年多了,当时留在全国台联里做会史征集整理工作。那天,接到电话,是江明贤大师打来的,他说,因为参加一项交流活动,路过北京,住在三元桥国展附近的一家饭店,大约有一个多小时的行程空档,他想见我。放下电话,我赶去饭店看他。老友相见,自是十分愉悦。我们聊了半个多小时,他拿出一幅字送我,就是这幅"天地人和"。这幅字  相似文献   

20.
杨肇林 《台声》2004,(1):41-43
1 北京的初春。忽报有台湾客人到访,我接过电话,传来了浓重的乡音:“我是陈永麟,我在台北从令兄那里打听到你的住址,真找到你了!”没等我回答,他又笑着说,“不记得了吧?我们当年一起乘‘江陵号’去的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