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家报纸载文《陪不起》,道出了陪风日盛的危害。文章说,陪风日盛,陪吃喝、陪检查、陪验收,某企业经理“给弄得几乎焦头烂额,似乎只有背地里大喊‘苦哇’的份儿。”不能说没有这种现象,但人们不禁要问:“何以这么用心去陪?”我以为,也不乏另一种情况,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孙权的妹妹嫁刘备,陪的自愿!比如,有一位经理,明知道厂子亏了,仍高兴地说:“只要上头来人,陪不起也要陪!” 陪风日盛,原因何在?何以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一位领导率工作组到某基层单位检查工作,当得知这个单位要来人陪同时,当即指示:“不要来人陪,请他们按自己的计划抓好工作,检查完后我再与他们交换意见。”闻听此言,笔者禁不住要为这位领导同志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敢于对陪风说“不”的做法叫好。  相似文献   

3.
岩泉 《瞭望》1993,(32)
远方来客,说起某单位半年之间光是跳舞就耗费几万元。有人不解,客人解释道:“千金散尽花为媒嘛!”据他介绍:花有三种:一为花篮,每个六十、一百元不等;“花腔”,即点歌,每首三十元、六十元各别;“花姑娘”,是对陪酒伴舞小组的简称,价格也不便宜。“花为媒”,正是一些社交场合的时兴。比如某单位领导与他单位承包  相似文献   

4.
司法界一位朋友最近跟我说了这么一件事:某特区有一个单位与外商合资经营一个采石场,双方签订合同时,没有请律师参加。合同中有一条规定:外商来我境内每拉一车石子要付十二美元。外商先是开来五吨的车,每车付十二美元。后又开来七吨的车,也是付十二美元。最后又开来十二吨的车,还是付同样的钱。这个单位感到不对头,就问外商:“你怎么能用十二吨的车来装?”外商说:“合同上没有规定是几吨的车,怎么不行?”他们这才知道吃亏了,赶紧去请律师帮忙。律师  相似文献   

5.
瞭望哨     
《瞭望》1993,(11)
近日下乡调查农民负担问题,发现胡乱摊派又生“新招”:某镇盖楼资金短缺,便命令学校停课,让每个学生回家索要20元;某镇修路需要钱,也在中小学生们身上打主意,镇领导恐怕老师们办事不力,还专派干部驻校督战,有干部责骂没要到钱的学生们说:“交不上钱就别上学,就给我滚!”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一位领导率工作组到某基层单位检查工作,当得知这个单位要来人陪同时,当即指示:不要来人陪,请他们按自己的计划抓好工作,检查完后我再与他们交换意见。闻听此言,笔者禁不  相似文献   

7.
某单位要奖励一批在“双增双节”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谁知这消息传出,便有许多人“咬”开了:“不就是节了点电,搞了点修旧利废吗?干吗没我们?就是少得几块也行啊!”这样一“咬”,许多领导便晕头转向了。为息事宁人,最后搞了个人人有份。“咬”算不算“国货”、“国粹”,我没有研究。然而在现实中,某些人的“咬”劲也确实厉害。诸如福利、奖金、评优等,若稍拉档次,许多人张口便“咬”,把别人“咬”下来,把自己“咬”  相似文献   

8.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仿佛自古而然,已经成为天经地义的事了。不过我发现,近几年来人们的发财欲望疯长。50年代出了个刘青山、张子善,那就很了不得了。可现在,贪污受贿个千二八百是“小儿科”,敢将几千、几万、几十万纳入私囊的也大有人在。不少的人,包括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也都有为此栽筋斗、摔跤子、锒铛入狱的。 钱这东西没有不行,一分钱憋倒英雄汉。这尴尬的场面我经过。可是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享受?一生  相似文献   

9.
“回扣”这个词儿,这几年我们大家已是耳熟能详了。我代表单位花1万元买了你们单位的产品,然后倒塞给我1千元。这1千元就叫“回扣”,由我采购员悄悄装进了自家的口袋。谁给我的回扣多,我就买谁的产品,质次也罢,价高也罢,我是不很关心的。这,自然是买方市场条件下生出的一个“怪胎”。而生活中的另一种“回扣”,未必已引起人们的警觉,实在值得一议。 张三被提拔当了某  相似文献   

10.
世事如棋     
世事如棋,都这么说。但世间的人并非都是棋盘上的棋子,拨一拨,才动一动。 农妇熊德明在偶然的机会中向温家宝总理说了一句“我丈夫的2240元工钱被拖欠”,引出了总理一句“欠农民的钱一定要还。”于是,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领导同志语重心长地指出,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名利观”,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才能过好“名利关”。这句话令人们警醒。 1955年全军授衔时,许光达给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写了报告,请求由大将降为上将。毛主席赞扬说:“这是一面镜子,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钱学森对有人写信称他是中国的“导弹之父”、“航天之父”深感不安,他回信说,“这么称呼是不科学的,导弹航天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他个人仅是沧海一粟”。晚年,钱学森又把两笔科研奖金全部捐给国家。钱老说:“我姓钱,但不爱钱。”  相似文献   

12.
听说沈阳拖拉机制造厂精铸分厂干群关系融洽和谐,我们慕名前去调查。果然,我们接触的几十名干部工人都说:“咱厂干群关系没的说,工人支持厂长,干群关系好得象一家人似的。”当我们问分厂领导搞好干群关系有什么决窍时,他们说:“也没有什么决窍,我们只是在实践中悟出了九个字:少拿钱,讲情谊,多实干。如果说有决窍,这九个字就算是吧!”一、在“钱”上做文章商品经济的发展,强烈地刺激着人们的金钱欲望,追求钱,想致富,这是职工普遍存在的心态。在精铸分厂,当然也不例外。一次职工大会上,厂长张华问大家:“老实讲,你们现在最想的是什么?”150多号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钱”。厂领导在颇费一番脑  相似文献   

13.
对“我”有利的事办,不利的事不办,甚至非按我的意见办不可,否则叫你搞不成。这是第一种.会上形成了决议,承诺也很好,会后就是不执行,另搞一套。这是第二种.看人办事,某领导说的办,某领导说的不办.这是第三种。不是一致对外去竞争,而是内部互相算计.这是第四种。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内部挖潜上,放在方案优化上,而是斤斤计较经济切块中本单位的得失,甚至以牺牲他单位利益或全局利益来换取本单位的利益。这是第五种。工作作风不廉洁,你不给我好处,我不为你“服务”。这是第六种。  相似文献   

14.
晚报上连载丁隆炎同志撰写的《彭总在四川》,让人看了难忘之处颇多,比如彭德怀对他的老部下说过这么一段话:“作为领导,还是要多关心大家的生活……为什么有的部队在风沙露天里开饭?搭个草棚子饭堂不可以吗?为什么下工后一个个还泥糊拉渣的?搭一个木头澡堂不可以吗?作为干部,关心人才是头一份工作。我看 干部,历来把他是不是处处关心下属的苦乐安危作为头条标准。” 看了此文,我被彭老总的这个“头条标准”深深感动了。彭德怀用这个“头条标准”要求部下,也同样用这个“头条标准”要求自己。黄克诚同志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平时行军作战,他的战马总是让伤病员和年小体弱的同志骑。他经常关心  相似文献   

15.
昔日曾以斗殴出名,被人们称为葛洲坝绵羊山“镇山王”的潘汉群,如今走马上任,当上了葛洲坝汽车修配厂团委副书记。人们称赞他的转变,更称赞为他“魔术”般的变化而付出艰辛劳动的老支书。那还是在一九七六年底,小潘顶职进厂的时候,人们对他的到来,就好象清晨的雀儿吱吱喳喳地喧嚷开了:“怎么领导这么没有眼力,要这样的人顶职,管得了吗?”“要是我当领导,就是天王老子爷我也不要……”小潘进厂时,父亲也千嘱咐,万叮咛,要他为父亲争口气,为领导争个光,不要让人看不起。可他偏偏就是不争气,上班不到三个月,连本班组的师傅还没认上几  相似文献   

16.
卖人头     
十几年前作《小道消息考》,考出“大道不通小道通”,传媒不传则道路相传。我们长期以来批判“有闻必录”是资产阶级新闻观点;于是有闻而不必录,或是索性不录,只挑选可以“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人和事来报道。也就在那时候,我在一个沿海省份的小城,听说当地的黑社会明码标价,替你搞掉仇人一条胳膊几千元,一条腿几千元,一条人命多少钱,等等。但善良的人们  相似文献   

17.
某厂团委拟在厂休日搞半天义务劳动,并决定对参加者供应点心。消息传开,准备报名的青工不少。正式广播前,一个懂“行情”的领导同志前来指导说:“现在小青年讲究实惠,不给点钱意思意思怕无号召力吧!”结果在“义务劳动”通知上加注一笔;另发一元钱午餐费。事情出乎意料,许多团员和青工见到通知摇头说:“谁希罕这一元钱!不参加了。”  相似文献   

18.
走访东北产粮大县,一个个现代农业园区非常壮观:上万亩农田成方连片,灌渠联网、道路成环。说起效益,当地领导兴致勃勃:"大公司运作,规模化经营,1斤有机大米能卖到40元!"效益这么好,农民能挣多少?领导说,地流转给公司,农民拿着地租,还能去园区上班,相当于挣了两份钱。问起村里的农民,他们却不买账。农民抱怨,一亩地就几百元租金,公司  相似文献   

19.
提起思想政治工作,搞这行的人少有不皱眉头的:难!确实难!难点之一,在于人们的价值取向正在向“钱”倾斜,使得一切说教都显得苍白无力。那么,是不是说已经到了“难于上青天”的程度?也不尽然。笔者了解到这样一件事: 某工厂一名工人,嫌工资太少,于是搞起了“二职”。然而经营乏术,亏多于赚,心绪不佳,恶性循环:越觉钱少,越不想上班;越  相似文献   

20.
对号莫入座     
我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杂文,没想到居然有人对号入座。有位朋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一看就知道,写的是我们单位张××。”还有的同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写的就是我们单位李××。”有位诤友打电话提醒我:“你要当心,我们单位×××看了你写的那篇杂文很恼火,说你写的是他,侵犯他的名誉权,准备找你打官司!”我真感到莫名其妙,哭笑不得,一篇文章怎么有这么多人来对号入座呢?再一想,这也许是智极生蠢,心中有鬼的人是神经过敏,疑神疑鬼,这也不奇怪。一个座位,让谁坐呢?这倒把我难住了。当初我写那篇文章并未想到这些,这是节外生枝,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杂文这东西,有人爱,有人怕,也有人恨;杂文作者也如此。杂文被人公认是匕首、投枪、银针,就必然要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