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实说,在这个世界上,我永远不会视书籍为我的敌人,更不会在读书时突然发生头痛这样的怪事。我把书当作我的老师,我的朋友,我的情人,甚至是我终身的伴侣。当一个朋友翻了翻我床头的书,然后扔下一句现在谁还看书的话便掉头走开时,我  相似文献   

2.
知识长廊     
《党的建设》2007,(6):57-57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经颁布,将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为便于农民朋友学习和了解这部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我刊将在本栏目中不定期刊登有关的知识介绍,满足农民朋友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信仰的温度     
正前几日,朋友推荐一本新书《信仰的底色——红色基因解码》。乍听之下,我提不起多大兴致。近年党史类普及性读物众多,虽不乏精品力作,但板着脸说话的也不少,读来实在令人疲惫。不过,朋友径直把书送到我手上,为不负盛意,当晚我便翻阅起来。初见之下,就被书帧设计而吸引。其书名与书腰题跋夺人眼球,仅以几行凝练的文字,便让人触摸到该书所要展示的核心价值——历史的厚度、信仰的  相似文献   

4.
涂阳斌 《学习月刊》2013,(11):14-16
1996年3月,我奉调从仙桃赴外地工作,开始"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生活。多年来,我很少回家乡。思乡的时候,就靠读来自故乡的书解思乡之谗,"书",成了我从故乡吸取"营养"的"脐带"。多年间,我收到家乡方方面面朋友寄赠的图书168册,林林总总,在我的书橱里排成了  相似文献   

5.
今天为《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一书的出版而召开座谈会,我很感动。有那么多的领导、老师、同事、朋友来参加会议,我更为高兴。首先,我对省委党校、市委宣传部召开这个座谈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领导、老师、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向各位简单报告关于本书写作的情况。黄埔军校是中国革命史、也是广东、广州近现  相似文献   

6.
写字之人必先读书,我是一只老书虫了,书是我的鸦片。床头柜、沙发上都放有我常读的书,与朋友聊天,也大抵不离书。为了快乐而读书,为了超过别人的书而读书,为了认清自我而读书,为了再现青春而读书……读书的理由千万种,书能提升我的写作品质,敌强我更强,这是读书最大的功用。也有过一阶段,不知该读什么书,因为闭塞,没有新书可看,旧书又不爱重翻,于是陷入绝望之中。  相似文献   

7.
喜子 《江淮》2011,(4):28-29
我的相册里珍藏着一张珍贵的照片:在雄伟的天安门前,一个中国农民留下了他朴实灿烂的笑容。这个农民就是我的二哥。二哥小时候只读了一年半书,  相似文献   

8.
一个和新闻、文字打一辈子交道的人,家中自然少不了书。书码满了我的4个书柜和两个书架。此外,在阳台上还放着好几纸箱书,日常写作的书桌上,也不时摞起小书山。它们无疑是我最珍爱和最重要的财富。这些书一是自己买的,二是朋友赠的,三是出版社送的。我青年时期就喜...  相似文献   

9.
书荐     
正作者:任彦申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后知后觉》摘录:不少读者朋友给我写信、打电话、发书评,希望我继续写第二本书。正是在读者朋友和出版社的鼓励下,我才下决心写这本书。书中讲述的主要是自己在江苏工作十年的体会以及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是作为一名领导者退岗后的"后知后觉"。  相似文献   

10.
关于《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7月,湖南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一书。书出来后,我的一些朋友和学生参加了出版座谈会,写了书评。由此,我听到一些鼓励的话,也听到一些批评的话,有很大启发。关于这本书,我还有些话想说,把它写出来,作为全书的注解。  相似文献   

11.
<正>前段时间,我在同事的办公室偶然发现了一套书——《平凡的世界》,我很惊讶,现在还能看到这样的书!说实在的,我看的书不多,但这套书我在十几岁时粗略地翻过,当时感觉不错,现在记忆已经模糊。大概说的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变革时期农村里发生的事情,好像还有年轻的主人公要改变生活命运的人生经历。好像见到一个久违的朋友一样,有点激动地我从同事手中借到了这套书。临出门时,同事还来了一句,这书只有我们七十年代的人能看懂  相似文献   

12.
李进 《当代贵州》2014,(31):62-62
正自识字以来,坚持读书,牢记"书山有路勤为径",我一路愉快向前,却发现"书"的指引也会有岔路、歧途。如何选择一本好书?曾国藩不止一次向家人和朋友推荐书目,有"每日必读"、"传家八部"、"家中必备28书",由此看来读什么书确实是很重要的,尤其在信息泛滥的当下。《论语》无疑是传世好书,使我不倦阅读、不断受益。1996年读到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论  相似文献   

13.
读书人语     
我非常喜欢李乐的一句貌似平淡的惊人之语:“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这句近似禅语的话,包涵了多少人生的玄机啊! 周作人也在《闭门读书论》中说道:“关起门来努力读书,翻开故纸,与活人对照。死书就变成了活书,可以得道,可以养生。“我认为读书除了可以得道、养生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与书为友的那一份心灵的默契了。我认为书是红尘中最好的朋友,只要你善待她,用心去感悟她(当然要有选择),你脆弱的思想就会坚强,你漂泊的情感就会有所寄托。我不愿意刻意地去读自己并不喜欢的书,不论它是名著还是非  相似文献   

14.
5月18日,由四川省新闻出版局主办、四川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承办的“2010年四川省农家书屋阅读讲演活动”决赛在成都举行。其中泸州市选送的演讲《农家书屋——农民朋友的精神支柱》、成都市选送的情景诗朗诵《一页书的距离》同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5.
涂阳斌 《学习月刊》2013,(13):18-19
台湾学者高希均说:"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房子再小,也要藏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交情再少,也要送书。"多年来,朋友送我一些大作,"文人相钦",我不仅认真读,而且还不揣"根底浅",大胆涂鸦,写下我的感想,为书海夜航、砚田勤耕的人们摇旗呐喊,"加油"鼓劲。有位大哥读了我为他写的书评,居然当众哭了,这让我更加珍惜这份"书评情"。因而,我在高希均先生的名言后面添了一句:"学问再少,也要评书。"是为释题。  相似文献   

16.
我的一位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吏的朋友.送了我一本他的新作《经典作家东方学说的当代发展》。收到书时,正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结合活动要求,我重点学习了这本书。  相似文献   

17.
辛国明 《党员文摘》2008,(11):31-31
从贵刊今年第9期获知,《党员文摘》成为全国“农家书屋”必备读物,成为全国入选的唯一一本党刊。这让我为《党员文摘》高兴,更替农民朋友高兴。  相似文献   

18.
我的朋友庞松送来他和黄一兵写的书<30年:转型与变迁>,这是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省出版集团推出的重点图书,也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8年百种重点图书选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一次跟朋友聊天时无意中谈到了教师这个职业,其中一个朋友对我说:“我最讨厌XX老师了.因为当时背不到书。他竟把我叫到他的寝室门前背书,让来来往往的同学都看到了,真把我羞死了!”另一朋友也问我:“XX老师现在还在教书吗?她可厉害了,我们都很怕她,也不喜欢她!”听着朋友们对教过自己的教师或好或坏的评价,让我陷入了深思:“我现在也是一名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20.
正书是人类精神的所在,是知识的源泉。读一本好书,能够在这喧嚣的世界中净化人的心灵;感悟一本好书的力量,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记得童年时,我就爱读书,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和书本里的人物一起去经历那些美妙的旅程……最近闲来无事,王永宽先生新书《品味书香》带我走进书香浓郁、芳香四溢的世界,这个世界纯洁无暇,令人回味悠长……书中写道:"朋友不是书,书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