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无产阶级政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2.
执政资源是一个执政党执政所依赖的各种有利因素和条件。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同其他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是存在于特定的政治体系中的资源,是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执好政掌好权的资源,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资源。从这一意义上说,各种有利条件都是我们党的执政资源。比如:国家的物质基础、社会的精神状态、传统的历史文化、巩固的工农联盟等等。但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却是党的先进性和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我们在强调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执政资源,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必须关注的。一…  相似文献   

3.
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的执政能力和人民群众的认同是相互促进的.执政能力越强,越容易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人民群众认可的程度越高,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越能顺利地得到贯彻执行从而大大降低执政成本.要想成为先进的有作为的执政党,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地丰富和扩大人民认同的资源.要自觉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根本目的,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国内国际各种风险的能力,以保持党长期执政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党的执政能力,其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一切能力,都是为人民执政;一切能力,都要为人民执政.归根到底,党的执政能力要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中来,要在与群众密切联系的实践中历练,要在严酷的反腐败斗争中提升,最终还要由人民群众来断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过程艰苦.  相似文献   

5.
群众工作是党的“生命工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胡锦涛同志曾精辟地指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6.
蔡克文 《理论研究》2013,(3):36-39,59
毛泽东在执政权力资源建设方面不仅善于开源,而且善于节流。他坚持认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权力资源的源泉,权力资源的使用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要为人民服务,这样我们党才可能会有取之不尽的执政权力资源。同时,必须坚持正确的权力资源运作机制,强化对权力资源的监督,建立健全维护权利资源的规章制度,这样我们党才可能会有用之不竭的执政权力资源。  相似文献   

7.
王冲 《学习月刊》2012,(12):137-139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党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历届领导人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都做过深刻的论述。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8.
唐伟 《发展论坛》2002,(2):21-22
党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这个论断精辟阐述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极端重要性,对增强全党同志的执政意识和忧患意识,提高执政水平,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要经受长期执政的考验,就要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一、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必然要求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  相似文献   

9.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人为本与党执政有着内在联系.以人为本只有在发展中实现,而发展必须体现以人为本.因此,党必须提高执政能力,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原则,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们党执政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心向背决定执政党的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和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全党同志永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坚如磐石。每一名党员必须牢牢把握这些政治观点,从而提高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1.
张广纯 《世纪桥》2008,(2):28-29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党执政的效率。大力开发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思想文化资源、组织资源、群众资源、历史资源和环境资源,加强党的执政资源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人民群众的认可、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牢固根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程中,实现从夺取政权到执掌政权并长期执政,根本原因就在于赢得了民心,获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是党赢得民心的重要途径,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党防范化解执政风险、巩固执政地位、夯实群众基础的现实需要。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共享理念,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从而为党长期执政筑牢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志慧 《学习论坛》2009,25(5):16-19
把党的执政能力放到国家的整个政治系统中加以定位和认识,我们就会看到,人民群众认可的能力与治国理政的能力、党自身的坚强有力和清正廉洁三方面的综合统一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民主执政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执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民主集中制.它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党治国理政的实质和关键,坚持民主执政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执政民主化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终极目标之一.深刻把握执政民主化的内涵和衡量尺度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也是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能否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尽可能地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  相似文献   

1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思想政治工作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董连翔 《唯实》2004,(10):53-54
执政党的能力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中的一个新课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抓住重点,全面提高执政主体的能力和素质。本文从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现实要求出发,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如下几点思考:一、把密切党群关系作为能力建设的根本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作为执政的党,不论执政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与领导面有多宽、力度有多大,但执政结果如果得不到大多数人民群众的认定,毫无疑问就不能认定有很强的执政能力。世界近代政党的政治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执政党疏离了群众…  相似文献   

18.
巩固和扩充执政资源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党的执政资源是党的财富和资本,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的基础。执政资源是执政理论的重要方面,包括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思想文化资源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执政资源研究,深刻总结我们党以及世界其他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巩固和扩充党的执政资源,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一、执政党要善于利用执政资源。执政资源是一个执政党为提高执政效能而可利用的各种积极因素和条件。执政资源是每个政党都具有的,执政党只要有效地加以利用,就能获得巨大的政治效益。中国共产党是通过领导人民推翻旧的制度而夺取政权的,因而从执政起就有丰富的执政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又通过令人信服的政绩追加了许多执政资源。我们党50多年的执政经验表明,当我们党充分利用执政资源的时候,就会极大提高执政的有效性;反之,则会降低执政的效能。在不同的制度下,执政党有各自不同的执政资源。根据历史经验,下述执政资源对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和实现政治目标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民主执政目标下党的执政方式和活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承槐  王侃 《学习论坛》2006,22(1):21-24
共产党执政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必然选择和具体实现形式;党民主执政的实质性要求在于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制度供给、政策供给及政党活动中,表达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维护和帮助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形式化要求在于改变传统的执政方式:一是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范围内,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和成员在相应的国家机关内的民主活动实现对国家的领导;二是通过党的组织和成员在第三部门各种社会组织中的民主活动,支持、扶持、帮助各个阶层和群体的社会民众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协调好与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党实现民主执政从主体自身方面来讲,应逐步建立和营造竞争性政治生态,从客体方面来讲,则应领导、支持和帮助人民逐步建立一个在法律上、政治上基本权利人人平等和自由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